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5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医药卫生   980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30例猫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猫抓病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0例猫抓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猫抓病发病年龄11-64a,平均年龄41a;男女之比1.3:1;发病部位:肘部17例,腋下23例,锁骨上3例,腹股沟1例,颌下1例。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病变淋巴结活检,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是诊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yndrome ,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根部压迫十二指肠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候症群。较为少见 ,易漏诊或误诊为慢性胃炎等疾病。收集 1997 0 6~ 2 0 0 2 0 6经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SMAS46例X线分析 ,结合临床表现 ,探讨其漏诊或误诊的原因。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其中女 3 0例 ,男 16例。年龄 17~48岁 ,平均 3 6岁。病程 1~ 5年 ,临床表现均为 :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感 ,活动后加重 ,休息及平卧时减轻 ,3例可出现呕吐 ,8例伴…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老年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0例老年人MVT的诊治经验,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门脉高压症3例,脾切除术后2例,另5例病因不明,10例均经手术探查后方确诊,均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其中有2例术后因MVT复发而再手术,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治愈9例,死亡1例,结论:充分认识老年人MVT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识别,及时而恰当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提高疗效,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检测直肠癌肠系膜静脉血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mRNA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RT -PCR方法检测 4 2例直肠癌术中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结果  4 2例中 2 2例CK2 0mRNA阳性 ,阳性率 5 2 .4 %。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 ,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阳性率升高 :DukesC +D期CK2 0mRNA阳性率高于DukesA +B期(P <0 .0 1)。随访发现 ,肠系膜静脉血阳性者远处转移率增高 (18.2 % )。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的检测可提高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CK2 0mRNA阳性者 ,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5.
邱维强 《新医学》2002,33(3):131-132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因反复发热、皮疹、颜面苍白1个月于1998年10月22日入院.1个月前,因着凉反复发热、由低热逐渐转为高热,近10日来高热达40℃,畏寒、无寒战.发热7日起,全身皮肤出现散在性丘疹,瘙痒,持续4日后消失.面色逐渐苍白.左锁骨上浅表淋巴结肿大、微痛,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中药"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起病以来,精神、胃纳、睡眠欠佳.否认到过疫区.过去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总结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以剖腹探查或CT扫描进行诊断 ,形成腹膜炎者行部分肠切除 ,无腹膜炎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腹膜炎形成并排除其它疾患剖腹探查是主要诊断及处理依据。部分肠切除患者 9例痊愈 ,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 4例痊愈 ,4例死亡。结论 手术行坏死肠段及累及血管区域的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溶栓及抗凝治疗对肠系膜动脉栓塞有确切疗效 ,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7.
成人肾静脉胡桃夹现象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宏琳  欧伟宁 《广西医学》2004,26(9):1353-1354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phenomenon)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系指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是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原因之一。过去报道多为儿童患者。我门诊部2 0 0 0年1月~2 0 0 3年12月以来诊断较典型的成人肾静脉胡桃夹现象所致的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9例,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均为成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14~5 3岁,病程十余天到两年。无症状性血尿6例,其中发作性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4例;无症状蛋白尿2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介绍支撑捆扎法在腹腔镜下对低位直肠癌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11例低位直肠癌患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切除,用支撑捆扎法完成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1例患术中直肠系膜切除完整。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成功,吻合时间15—30min;吻合口距齿状线小于2cm8例。结肠与齿状线处肛管吻合的3例。术后恢复顺利。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结论 腹腔镜结合支撑捆扎法可以对低位直肠癌行TME切除后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89.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核碎片组成。所有病例均出现组织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共同表达MPO/CD68。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在增生期容易观察到。T细胞呈灶状阳性,而NK及B细胞呈散在阳性。所有病例中性粒细胞很少或缺乏。结论 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作为鉴别诊断KF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0.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7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所见、病理等。结果7例患者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肠系膜静脉部分栓塞,均行部分小肠切除术。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CT与血管造影较为敏感。对高度怀疑本病或有腹膜炎体征者,应立即剖腹探查,切除坏死肠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