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4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医药卫生   972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云南医药》2007,28(4):F0004-F0004
病例患儿男,6岁。因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2月余就诊。患儿2月前双侧颌下淋巴结逐渐肿大。近一个月来明显肿大,伴有疼痫,无低热、盗汗。在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及抗结核治疗一月无效而转本院就诊,门诊以颌下肿物待查(淋巴结炎?淋巴瘤?)收住血液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2岁。因左颌下肿痛23天、发热8天于2004—10—26入院。23天前无何诱因出现左颌下肿痛,逐渐加重,伴咽痛,口服“双黄连”等药物后无好转。10天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高达39.8℃,口服“解热止痛片”及静滴“青霉素”后无好转,反复寒战、发热,无咳嗽、胸痛。入院前查抗核抗体阳性;查血常规,白细胞3.1&;#215;10^9/L,中性粒细胞0.51,淋巴细胞0.46;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T1)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KCa通道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患者 18例 ,血压正常者 17例 ,两组患者均于腹部手术时取肠系膜动脉小分支用酶消化法获得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以膜片钳技术检测KCa通道的活性 ,记录不同钳制电压下单通道电流的平均开放时间 (To)、平均关闭时间 (Tc)、平均开放概率 (Po)、电流幅值 (Am) ,并绘制成电流 电压关系曲线。再分别加入Ca2 + (10 -8、10 -7、10 -6mol/L)、ET1(2× 10 9mol/L、4×10 9mol/L、6× 10 9mol/L、8× 10 9mol/L)后检测To、Tc、Po、Am等参数变化。结果 ①高血压病患者KCa通道活性变化 :于细胞内面向外膜片下 ,在对称性高钾液中 ,高血压病组KCa通道平均开放概率增加 ,关闭时间延长、开放时间缩短。在浴液中分别加入Ca2 + 后 ,两组KCa通道均被明显激活 ,但血压正常组Po的增加显著高于高血压病组 (P <0 .0 0 1)。②ET1对高血压病患者KCa通道活性的影响 :血压正常者在内面向外式膜片下 ,Po、Tc均先增加后降低 ,显示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 ,然而高血压病患者肠系膜血管平滑肌KCa通道对ET1则缺乏反应。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KCa通道活性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 ,但对Ca2 + 的敏感性降低。ET1对高血压病人KC  相似文献   
104.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形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肠糸膜血栓的成因,探索肠系膜血栓的早期诊断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争取早期阻止血栓的进一步的发展,减少并死率和病残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临床资料。结论 早期诊断能减少病死率,溶栓和抗凝治疗能减少病残率,把握肠切除的范围保证患者今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5.
原发性肠系膜恶性肿瘤15例诊治分析杨隆光原发性肠系膜恶性肿瘤在临床并不多见,且都以腹痛、腹部肿块为主。术前很难明确诊断。恶性肿瘤切除后,术后生存率高,疗效可观。本组报道15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24~53岁。...  相似文献   
106.
先天性结肠系膜疝较为罕见,国外文献仅有少数病例报告,至目前所能查阅的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临床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儿,女,9岁,因发作性脐周疼痛伴呕吐四年余于1977年入院,从3岁起间断出现脐周发作性疼痛,剧烈时伴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为胆汁,解痉药及灌肠可以缓解。全胃肠造影示中肠旋转不良,小肠局限在腹腔之右侧,结肠在左侧,横结肠短缩。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升  相似文献   
107.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性肠系肠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救治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中2例经彩超检出,1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而手术后确诊,均经介入溶栓治疗痊愈,提示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选用恰当的检查技术,早期诊断,及时介入溶栓治疗是成功救治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脂肪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1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脂肪肉瘤病人经手术治疗27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脂肪肉瘤占同期经手术探查的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实体瘤的31.6%(18/57);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增大的腹部包块与消化道症状:病理类型以高分化型多见(13/18);首诊后16例获得临床根治性切除,6例复发性脂肪肉瘤病人,共接受15次手术;全组合并单侧肾切除6例,部分结肠切除4例,部分空肠切除和胃大部切除各1例;肠系膜脂肪肉瘤手术多采用完整切除术(8/10)。结论 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行联合脏器切除术,但不应强求根治;为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多发肿瘤不能完整切除者应积极实施姑息性减瘤术,多次复发者有条件可多次手术;采用完整切除术、尽量避免肠切除治疗对多发性及复发性肠系膜脂肪肉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9.
魏晔 《临床外科杂志》2003,11(3):148-148
患者,男性,32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并发现脐上部包块1周入院。B超、CT检查提示“肠系膜平滑肌瘤”。入院体检:脐上部包块4cm×4cm,质中,  相似文献   
11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收集了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临床与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41例小儿患者,旨在探讨经腹壁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2.5岁~7岁36例,8~11岁5例,平均5.3岁。均有脐周腹痛史,腹痛时间1/2d~1月。10例伴发热,8例伴呕吐。31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26例起病前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查;脐周均有压痛,10例合并右下腹压病。所有病例均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采用Siemens Prima型超声仪及Im-age Point Hx型彩超仪(19例行彩超检查),线阵探头,频率5~10MHz。取仰卧位,将探头置于腹壁反复多切面扫查,观察肠系膜有无增厚,其上有无肿大淋巴结,并记录有无腹水、肠管扩张、肠腔积液及脐周气体反射是否增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