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论证了几种食物结构方案,提出2000年我国的食物结构方案,并同农业部、营养学会的两个方案相比较。认为选择我国食物结构,要立足国情,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要根据经济状况、消费水平的差异,分成四个档次。指出要按确定的食物结构来调整农业结构。种植业要增加大豆、玉米,饲养业要增加禽类与水产。建议发展食品工业与饲料工业。  相似文献   
82.
针对武汉某污水处理厂因进水总氮浓度高、碳氮比值低而导致脱氮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基于ASDM模型建立了该污水处理厂A/A/O工艺模型,并利用历史数据对脱氮效果进行了优化模拟。分别对硝化液回流比(0~600%)、好氧段DO(1~6 mg/L)、缺氧段DO(0.005~0.2 mg/L)、温度(16~29℃)等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型模拟筛选出的最优运行参数如下:硝化液回流比为100%,好氧段DO为1 mg/L,污泥回流比为65%,排泥量为550 m3/d,且缺氧段DO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脱氮。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该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优化实施方案: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好氧段DO为3 mg/L以下,同时关闭硝化液回流点前的曝气头以降低缺氧段DO,并按90kg/d投加碳源(以COD计)。该污水处理厂按照上述方案实际运行2个月,脱氮效果明显提高,出水总氮达标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3.
毛连山  勇强  姚春才  余世袁 《现代化工》2005,25(Z1):151-153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为产酶菌,研究了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对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木聚糖和亚硫酸盐纸浆混合作为碳源有利于木聚糖酶的合成,碳源中随着亚硫酸盐纸浆含量的增多,合成的木聚糖酶活先上升后下降,当碳源为粗木聚糖(5g/L)与亚硫酸盐纸浆(2g/L)的混合物时,木聚糖酶活最高,与单独用7g/L的粗木聚糖为碳源相比,木聚糖酶活提高了56.66%.混合氮源的产酶效果比单一氮源的产酶效果好,其中尿素、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作为氮源产酶效果最好,木聚糖酶活达138.56 IU/mL,单一氮源中有机氮源产酶效果比无机氮源稍好.随着碳氮比的增加,木聚糖酶活值先上升后下降,以粗木聚糖为碳源,里氏木霉合成木聚糖酶的较适碳氮比为7.2左右.  相似文献   
84.
2017年以来厦门及全国其他地方正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探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策略迫切且重要,而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特征是探讨治理策略的前提。以厦门农村为研究对象,选取厦门岛外4个行政区的共12个采样点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特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农村生活污水的各项水质指标COD、BOD5、TN、NH3-N、TP、pH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6~408 mg/L、4.9~188 mg/L、7.30~66.7 mg/L、1.50~49.1 mg/L、0.44~3.56 mg/L、6.82~8.51;BOD5/COD、BOD5/TN、BOD5/TP三个指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2~0.68、0.7~12.1、14.7~86.4。其中,BOD5/COD比值均>0.2,一半采样点的BOD5/TN<4,个别采样点的BOD5/TP比值<20。研究基于该种水质特征,提出针对厦门周边的第二类农村,建议以农灌标准为处理目标。简单采用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型排水沟渠等生态措施进行生态处理后回灌于农田。该研究成果可为厦门及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明确湖南省烟稻轮作区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与碳氮比的关系。  方法  于2017年采集湖南郴州、衡阳和长沙烟区150个土壤样品,探讨了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的粒级含量、分布特征和稳定性,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碳氮比的关系。  结果  1)湖南省烟稻轮作区以> 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为主,百分比含量为64.47%;土壤碳氮比均值为9.66,变幅在3.69~14.06之间。各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 1 mm、0.5~1 mm、0.25~0.5 mm、 < 0.053 mm、0.053~0.25 mm。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和分形维数(FD)呈显著差异;不同烟稻轮作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MWD、GMD和R0.25呈下降趋势,FD呈上升趋势。2)土壤碳氮比与MWD、GWD和R0.2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分形维数F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2.89-0.02x(r2=0.57)。  结论  湖南烟稻轮作区土壤碳氮比与土壤团聚体具有紧密联系,土壤的碳氮比值越高则土壤团聚体就越稳定。因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创造适宜的碳氮比,获得更多稳定性高的团聚体。   相似文献   
86.
烤烟碳氮代谢与烟叶香吃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本文提出了用碳氮比(C/N)和硝酸还原酶与转化酶的活性比(NR/IV)作为衡量烟叶碳氮代谢协调性和香吃味品质优劣的指标。相关分析表明,烟叶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C/N、NR/IV活性比值、淀粉酶、转化酶、NR活性、蛋白质、烟碱、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与烟叶最终评吸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以C/N和NR/IV活性比值与评吸总分的相关性较大。因此,C/N比值及其动态变化模式可以作为衡量和判断烟叶香吃味品质的理想指标,NR/IV比值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保持适宜的C/N和NR/IV活性比值,促进碳氮代谢协调发展是获得优良香吃味品质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回归方程求最大值,得到在烟苗移栽后43天,73天,90天和烘烤叶的最佳C/N值分别为10.59,11.51,15.22,18.86和17.11,其理想的变化模式为:移栽后60天以前,碳氮比增长缓慢,60天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87.
简耀先 《中氮肥》2021,(1):77-80
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500 kt/a合成氨装置配套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改良型SBR工艺,污水以气化污水为主。2020年2月初,4座SBR池出现活性污泥膨胀现象。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气化系统掺烧石油焦和污水处理系统投加反渗透浓水后,综合进水营养源减少,污水处理系统整体上处于缺营养状态及碳氮比失调,且运行时序不匹配。为此,采取了调整运行时序、培养和驯化污泥、不再接收反渗透浓水、每天观察污泥的性状和微生物的状态、随时观察进水水质等调控措施后,4座SBR池恢复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8.
89.
顾晓颖 《中国油脂》2020,45(12):105-111
为探究氮源及碳氮比(C/N)对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中花生四烯酸(ARA)积累的影响,选取无机氮硝酸钠和有机氮尿素为氮源,分别于高、中、低C/N条件下(C/N为40∶ 1、20∶ 1和10∶ 1)进行M.alpina发酵实验。分析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DCW)、发酵液残C量、发酵液残N量的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菌体中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同时对各分析指标间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硝酸钠为氮源,高C/N条件下所获DCW更高(6.42 g/L),为低C/N条件下的2.3倍,且高C/N条件下ARA产量也更高(0.21 g/L),高C/N条件下ARA产量与DCW和N消耗量呈显著正相关。以尿素为氮源,低C/N条件下获得较高的DCW(18.2 g/L),但因低C/N条件下菌体中ARA含量较低,故ARA产量不高;且相同C/N条件下,DCW和ARA产量远高于以硝酸钠为氮源的;不同C/N条件下,ARA产量与DCW、C消耗量、N消耗量和总脂肪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有机氮比无机氮更有利于M.alpina菌体的生长和ARA的积累,且尿素的中C/N条件更有利于提高ARA的产量(0.99 g/L)。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