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工业技术   35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春  刘小会  黄睿  叶中飞  伍川  张博 《图学学报》2021,42(2):279-288
针对脱冰过程中导线张力对输电线连接金具的破坏作用,运用 ABAQUS 软件分别建立特高压 输电线路的导线模型和耐张串连接金具的整体模型。然后基于改变密度法模拟均匀覆冰的六分裂导线和覆冰脱 落过程,研究不同步脱冰时各子导线的动态张力和导线束扭转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脱冰子导线的动态最 大张力大于导线覆冰静态张力,导线动张力与导线束的转角大体呈负相关关系。最后选取导线覆冰静态张力和 脱冰引起的导线最大动张力、最小动张力、稳态张力分别施加到耐张串金具模型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耐张 串各连接金具的应力与导线张力的相关关系不一致;对应力较大和存在形状突变的金具进行单独分析,判断其 相应的破坏模式,为线路金具设计及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2.
在测定冰盖下复式断面流场、流速的模型试验中,水体中的运动粒子是重点研究对象。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已在水力学研究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但该技术在冰盖下复式断面渠道模型试验的应用为国内首次。基于试验特点,设计砖砌混凝土的循环水箱,采用变频器配合水泵、流量计实现对流量的定量控制,对不同流量下不同断面的流场、流速进行测定,采用PIV技术对水体中运动的粒子的位移场进行具体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IV分析结果能够直观反映流场中的状态,且可以避免测量盲区,其所测的流速与多普勒超声测速仪测得值吻合较好,并给出了横向流速分布图,弥补了传统方法无法获得冰盖下的流场分布的难题。  相似文献   
53.
基于分形理论的冰下水流流速垂线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下水流流速分布是冰凌生消、泥沙输移、河床演变及冰期输水的重要参考依据,基于分形理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冰下水流流速垂线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依托明渠水流的若干成果,从分形理论出发,基于Einstein假定,可推出已有冰下不同形式的流速垂线分布公式;理论分析认为,冰下分区水流流速分布近似镜像,均具有分形特征,可用双对数公式表达,实测结果证明,对于弯曲河道,水流核心区流速分布均匀,并不服从对数分布,公式在运用时需考虑适用性或引入因子项;稳封期,冰盖区水流流速分布的分维值大于河床区,流速分布更均匀,而在弯道卡冰区域,由于弯道冰下水流结构的复杂性,河床区水流流速分布的分维值无规律。对冰下水流流速的研究,拓展了分形理论在水流流速垂线分布研究方面的应用成果,概化的冰下水流结构,对工程运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冰盖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军  苏奕垒  侯智星  程铁杰  隋觉义 《水利学报》2020,51(10):1248-1255
冬季,寒冷地区的河流会出现冰盖或冰塞现象。冰盖的存在使水流湿周增加,流速剖面与明流条件下完全不同,最大流速出现在河床表面和冰盖底部之间,具体位置取决于河床和冰盖的相对粗糙程度。因此,冰盖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过程不同于明流条件下的局部冲刷过程。明流条件下的桥墩局部冲刷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冰盖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的研究工作却非常有限。在简要回顾明流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冰盖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5.
位于西北寒区的长距离输水工程在流冰期输水过程中,不同流速和不同碰撞角度的流冰对输水隧洞衬砌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撞击作用,导致输水隧洞衬砌产生破损,因此为了研究该地区流冰对输水隧洞的撞击作用,采用了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流冰速度一定时,随着流冰与隧洞衬砌碰撞角度的增大,其对隧洞衬砌的影响呈现出近似的非线性(多项式)关系;当碰撞角度一定时,随着流冰速度的增大,其对隧洞衬砌的影响呈现出近似的线性关系;综合不同组合工况还可以发现流冰速度对隧洞衬砌的影响作用要强于碰撞角度对其的影响作用,且碰撞角度对隧洞衬砌所受的撞击力及隧洞碰撞区位移的影响较为不明显。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系运行方式与冰塞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流速、傅汝德数、水位偏差等参数作为指标,在常规运行方式选择方面,认为上游常水位运行造成的冰塞风险最小,下游常水位运行在封冻时闸门调控及时,等体积运行方式中庸;封冻渠池在封冻时,该渠池运行方式由下游常水位切换为等体积,造成渠系的水位偏差、水力响应过程中的最大流速与傅汝德数等指标均较始终保持下游常水位小,模拟工况下的上游水位偏差减小近50%,最大流速降低约6.5%,表明运行方式切换更有利于维持渠系在封冻时的稳定和减小冰塞风险。因此,推荐封冻渠池在封冻时由下游常水位切换至等体积运行。  相似文献   
57.
在渤海,多座仍在生产运行的以冰荷载为其控制荷载的导管架平台已接近或超过其设计寿命,冬季严重的冰激振动可能威胁导管架平台的安全运行。为保障渤海导管架平台的安全,在渤海几座导管架平台上安装了完整的原型测量系统,以建立渤海导管架平台抗冰保障系统。渤海导管架平台抗冰保障系统以渤海导管架平台冰激振动预报模型为核心,结合平台现场监测和平台失效准则,保障了渤海导管架平台在冬季冰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8.
One-dimensional cerium phosphate(CePO4) nanorod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and simple solvothermal method at 150 ℃ for 12 h, using Ce(NO3)3·6H2O and NaH2PO4·2H2O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Phase and morphologie of the as-synthesized CePO4 products, characterized by XRD, FESEM, and TEM, were proved to be perfect and uniform hexagonal CePO4 nanorods with aspect ratio of more than 100.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spectromete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synthesized hexagonal CePO4 nanorods.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原料、触媒及合成工艺的研究,采用国产DS-029B型六面顶压机在4.2—5.3GPa,1350。1470℃的范围内,从hBN-单质触媒体系中合成出近乎完美的黑色八面体和截角八面体立方氮化硼单晶体。确定了该种形态的CBN晶体的生长区域。CBN晶体的尺寸在100—400μm,峰值粒度为125—150μm。对所得的晶体进行考察,发现这种CBN晶体结晶形貌发育比较完整、棱角尖锐、晶粒饱满,并且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上述结果表明所用的单质触媒具有使CBN晶体均匀生长的能力,是一种合成CBN晶体的有效触媒,该种CBN晶体具有较好的破碎强度。  相似文献   
60.
根据冰面热平衡方程并以大庆红旗泡水库冰面观测的气温、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冰厚数据以及水库附近安达气象站记录的云量、湿度和海平面气压数据,求解了2009/2010年度冬季的冰表面温度,并分析了冰表面温度特征及其同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同气温、风速之间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就传统考虑的抗冰工程设计所需的设计冰表面温度进行了评估;就日益增加的安全用冰工程设计所需冰表面温度取值也给予定量讨论;对气候变化下的冰内和冰下水体生态适应问题所需的冰面温度日内变化速率和开河期冰凌爆破所需冰表面温度的取值也进行探索。尽管受国际气象资料观测规定的限制,历史资料的应用存在利用接近观测时刻资料的事实,但仍然期望这些分析和讨论能够推动科学地、更广阔地应用冰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