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工业技术   5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性,采集该地区的生鲜牛乳样品进行常规的分离鉴定,用杯碟法对分离菌进行耐药初筛,筛选耐青霉素V、红霉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的菌株作为试验菌株,并对试验菌株进行特定抗生素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致病性。6株菌对红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V、头孢唑啉、氨苄西林、链霉素都有较强的耐药性,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去甲万古霉素,因菌株不同,耐受性不同。  相似文献   
92.
张德珍  潘道东  戴传超 《食品科学》2004,25(11):281-284
鉴定一株有降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LQ-12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同时对该菌在模拟胃肠环境条件下的抗性及对肠道中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性和服用抗生素后的耐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Q-12在pH1.5~4.5生活4h活菌数仍达10^6cfu/ml以卜,在0.1%~0.3%胆汁盐条件下4h活菌数仍达10^6cfu/ml以上。同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严迪(主要成分为罗红霉素)和头孢拉定有耐药特性。可用作微生态制剂和酸奶发酵剂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93.
了解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散发腹泻病人监测分离株、外环境分离株的血清分型及耐药现状。方法 2011—2013年61株副溶血性弧菌,包括17株食物中毒菌株、27株散发腹泻病人菌株、17株外环境监测菌株,对其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17株食物中毒分离菌株,共分6个血清型,O3∶K6共12株(70.6%);27株散发腹泻病人分离菌株,共分10个血清型,O3∶K6共17株(63.0%);17株外环境分离菌株,共分11个血清型,其血清型分布分散。61株菌株出现两重耐药3株,三重耐药1株。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食物中毒、腹泻病人中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O3∶K6,不同来源的分离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94.
沙门氏菌耐药谱及质粒耐药基因的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其质粒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从而揭示质粒耐药基因与菌株耐药性的对应关系。方法:对226株食源性及医源性的沙门氏菌分离株用试卡法测试其耐药性,按2012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并对具有耐药表型和中介表型的非敏感菌株进行质粒耐药基因的筛查。结果:针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筛查,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达到15.9%(36/226),耐舒巴坦/氨苄青霉素达到12.8%(29/226);针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妥布霉素的菌株达到6.2%(14/226),耐庆大霉素5.8%(13/226);针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环丙沙星的菌株达到4.0%(9/226),耐左氧氟沙星1.8%(4/226);针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头孢唑啉4.4%(10/226),耐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分别为2.2%(5/226),耐头孢替坦0.9%(2/226)。针对碳青霉烯类和除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外的β-内酰胺类的筛查结果均为敏感。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敏感菌株中,质粒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率为59.5%(50/84),其中CMY基因携带率为10.7%(9/84),OXA基因携带率为27.3%(23/84),TEM基因携带率为39.2%(33/84),PSE基因携带率为1.2%(1/84)。喹诺酮类抗生素非敏感菌株中,质粒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携带率为14.7%(5/34),其中qnrA基因携带率为11.8%(4/34);qnrS基因携带率为2.9%(1/34)。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敏感菌株中,质粒上acc(6’)-Ib-cr基因的携带率为17.1%(7/41)。仅CMY基因在食源性和医源性分离株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480,P0.05)。结论:本研究涉及的沙门氏菌分离株中,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强,其次是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大多数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沙门氏菌菌株都携带相对应的质粒耐药基因,而耐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沙门氏菌携带相对应的质粒耐药基因较少。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重要的兼性厌氧寄居菌群, 也是水源和食品粪便污染指示菌。研究多重耐药型大肠杆菌和药物敏感型大肠杆菌菌株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本文数据为控制有害大肠杆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奎屯市超市采集30份零售食品, 分离出8份大肠杆菌阳性样品, 污染率为27%。利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8株大肠杆菌进行耐药实验, 从8株菌中选出1株具有多重耐药的E27号菌和1株药物敏感型菌株E25号菌进行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耐受试验。结果 所测定的8株大肠杆菌对大多数耐药纸片敏感, 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8株菌中有4株耐药菌和4株敏感菌。结论 所选出的两株菌, E25在人工胃肠液中的耐受力较好, 菌株E27在人工胃肠液中耐受力较差, 敏感菌株E25要比多重耐药菌株E27菌数减少的缓慢。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bcl-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40例)淋巴结组织液,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检测其BCRP mRNA的表达,同时将患者标本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和链霉菌素牛物素技术(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bcl-2蛋白表达.结果 40例DLBLC患者的bcl-2与BC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24/40),37.5%(15/40),不同临床分期的DLBCL患者,BCRP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06,P<0.05).bcl-2、BCRP表达阳性组有效率低于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18,P<0.05;x2=6.5541,P<0.05);bcl-2和BCRP表达均阳性与均阴性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263,P>0.05).结论 BCRP可能在DLBCL的原发多药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化疗疗效的评估及提示疾病转归;bcl-2在DLBCL中的表达对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意义;联合检测bcl-2和BCRP基因对评价DLBCL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T315I突变的伊马替尼(IM)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BM5R细胞周期的影响,为对抗CML患者的IM耐药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野生型KBM5细胞作为T315I点突变KBM5R细胞的阴性对照组,根据是否经过ATO处理将实验分为KBM5R细胞空白对照组、KBM5R细胞ATO处理组、KBM5细胞空白对照组和KBM5细胞ATO处理组.应用MTT法检测IM和ATO作用后KBM5和KBM5R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TO作用后KBM5和KBM5R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TO作用后KBM5和KBM5R细胞周期调节相关蛋白P21和P27表达的变化.结果:IM作用后耐药组KBM5R细胞IC50与野生型KBM5细胞比较明显增高(P<0.01);不同浓度(0.5、1.0、2.0、4.0和8.0 μmol·L-1)ATO于不同时间点(24、48、72和96 h)作用于KBM5和KBM5R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TO处理组细胞均表现为显著的增殖抑制,且随药物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的药物浓度和时间点,ATO对KBM5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野生型KBM5细胞(P<0.05);2.0、4.0和8.0 μmol· L-1 ATO作用细胞48 h后,KBM5和KBM5R细胞周期中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相同药物浓度时KBM5R细胞周期中G2/M期细胞所占比例与KBM5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O作用KBM5和KBM5R细胞48 h后,2.0、4.0和8.0 μmol·L-1 ATO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内P21和P27蛋白表达均增加,且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ATO通过上调P21和P27蛋白水平使KBM5R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细胞周期阻滞是ATO抑制T315I点突变细胞株KBM5R增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分离于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4省(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对萘啶酮酸和部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敏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以更好地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方法:使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用PCR、基因序列测定和基因库在线比对方法确定耐药沙门氏菌中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gyr A亚基中喹诺酮类抗性决定区,par C亚基中的氨基酸突变状况以及qnr质粒携带的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358株沙门氏菌中,59.78%的菌株对萘啶酮酸产生抗性,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的菌株比例分别为22.91%,17.88%和16.20%。214株萘啶酮酸抗性菌中,qnr A,qnr B,qnr S和aac(6′)-Ib-cr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1.68%,18.22%,3.27%和24.77%。82株环丙沙星抗性菌中,从gyr A和par C基因中共检出135个氨基酸突变点,其中从gyr A基因中检出65个突变点,从par C基因中检出70个突变点。gyr A基因中以Asp87Asn突变最为常见(47.69%;31/82),其次分别为Asp87Gly(38.46%,25/82),Asp87Tyr(4.62%,3/82),Ser83Phe和Asp87Asn双突变(3.80%,1/82),Asp87Asn和Ile89Val双突变(3.80%,1/82),Asp87Asn和Val90Gly双突变(3.80%,1/82)。par C基因中Ser80Arg突变最为常见(90.00%,63/82),其次分别为Met118Ile-Arg119Leu-Thr121Ser三突变(4.29%,1/82),Ser80Arg和Tyr120Phe双突变(2.86%,1/82),Ser80Ile(1.43%,1/82)和Ala81Val(1.43%;1/82)。结论:4省市中鸡肉源沙门氏菌对萘啶酮酸和部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其中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以及沙门氏菌携带的qnr A,qnr B,qnr S和aac(6′)-Ib-cr基因是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为掌握水产品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和Ⅰ类整合子intⅠ1含量及分布,本研究建立了水产品常见抗生素耐药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体系。以含目的基因tetA、sul2、blaPSE、cmlA、qnrS、aac(6')-Ib、intⅠ1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qPCR标准曲线,按照已建立的qPCR体系对市售沼虾、鲫鱼、黄颡鱼、大黄鱼中ARGs和intⅠ1进行定量。结果表明,6种ARGs的最低检出限在11.5~202拷贝/μL之间,blaPSE的最低检出限为6.6×10~4拷贝/μL。沼虾、鲫鱼、黄颡鱼、大黄鱼4种样品都存在高丰度的blaPSE,相对丰度范围为1.17×10~(-4)~5.96×10~(-3),aac(6')-Ib的相对丰度在4种样品中都较低,在2.38×10~(-8)~6.71×10~(-7)之间。该检测体系以样品中细菌总基因组为模板,可对水产品中6种常见ARGs同时定量检测,能够较客观地揭示市售水产样品中ARGs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信息,对控制水产品中ARGs污染并保障水产食品安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食源性致病菌则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在医疗、养殖业等领域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这更加重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潜在危险。尽管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性在国家层面有监测网,但是聚焦省级地区仍是以点代面。作者旨在通过综述分析陕西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现状,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