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09篇
  免费   3809篇
  国内免费   2598篇
工业技术   97016篇
  2024年   578篇
  2023年   1951篇
  2022年   1858篇
  2021年   2164篇
  2020年   1923篇
  2019年   2102篇
  2018年   1105篇
  2017年   1676篇
  2016年   1923篇
  2015年   2377篇
  2014年   5439篇
  2013年   3674篇
  2012年   4842篇
  2011年   4906篇
  2010年   4521篇
  2009年   4870篇
  2008年   5505篇
  2007年   4879篇
  2006年   4594篇
  2005年   4293篇
  2004年   4054篇
  2003年   3813篇
  2002年   3116篇
  2001年   2944篇
  2000年   2394篇
  1999年   2214篇
  1998年   2039篇
  1997年   1783篇
  1996年   1561篇
  1995年   1584篇
  1994年   1273篇
  1993年   1074篇
  1992年   966篇
  1991年   962篇
  1990年   848篇
  1989年   973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通过在织物中镶嵌导电纤维的方法,实现了合理的混杂复合,使导电纤维均匀分布于基础织物,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纺织品的静电问题。  相似文献   
72.
73.
Ni-Al2O3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初步研究了复合电镀各工艺条件:电流密度、镀液pH值和温度以及搅拌方式对Al2O3纳米微粒在镍基复合镀层中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流密度增大不利于提高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含量;pH值增大也明显使复合量降低;镀液温度升高,镀层中微粒的复合量随之略有改变;电镀时,加强搅拌或适当改变搅拌方式,可以使复合镀居中的纳米微粒含量提高。还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对Ni-Al2O3镀层表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74.
负载型复合载体及其镍基催化剂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ZrO_2/Al_2O_3和ZrO_2/Al_2O_3-SiO_2复合载体,研究了不同复合载体对Ni基催化剂CO_2重整甲烷反应和性能的影响,并用XRD、IR、TPR、TPD和BET等方法对复合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O_2负载在基载体后比表面积、碱性、活性组分Ni的分散度和Ni与ZrO_2的相互作用增大。NiO在复合载体表面的分散容量与ZrO_2的负载量有关,ZrO_2的负载量为37.5%时NiO的分散容量达最高值(24.0%)。与Ni/ZrO_2相比,Ni/ZrO_2/Al_2O_3-SiO_2和Ni/ZrO_2/Al_2O_3催化剂对CO_2的吸附能力增大,CO_2吸附量增加,酸强度降低,CO_2重整CH_4反应活性提高,其中以Ni/ZrO_2/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75.
四川盆地大多数气藏属于裂缝孔隙型气藏,气藏非均质性强.经典的径向均质复合试井解释模型与气藏实际情况不相符,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出现抵触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多区双重孔隙介质复合地层模型,求得了该模型的拉氏空间解,分析了其典型的压力动态特征,并对影响因素可能对曲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6.
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井随吞吐轮次增高,地层亏空严重,周期递减迅速,采油成本增加.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研究的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技术,通过CO2、表面活性剂的注入,产生调剖、溶解、降粘等综合作用,有效改善了超稠油在地层的流动性,提高蒸汽吞吐效果.自2002年9月开始对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初步形成适合于超稠油油藏地质特点的三元复合吞吐工艺技术.至2005年底,累计实施340井次,措施有效率86.1%,平均单并周期增油494 t,投入产出比为1:5.3,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经济效益显著,为超稠油油井高效稳产、增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7.
对CFG桩质量缺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维  吕晶 《山西建筑》2006,32(1):127-129
根据具体工程的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CFG桩在地下水位出现大面积缩颈现象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因,并介绍了地基补强措施,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8.
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元复合驱即将成为大庆油田的主导开发技术,为了推荐出合适的三元复合驱类型,对比研究了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研究表明,弱碱三元复合驱可以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相当;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乳化液粘度都超过100 mPa.s,两种类型三元复合乳化能力相差不多,甚至弱碱三元复合驱乳化能力还略强一些;在注采能力、采油速度方面,弱碱三元复合驱甚至高于强碱三元复合驱;特别是在结垢程度上,弱碱三元复合驱比强碱三元复合驱弱,对生产井的影响较小。因此,在三元复合驱推广应用时应当选用弱碱三元复合驱。  相似文献   
79.
80.
1.无机、有机或简单复合的单一制剂 缓蚀剂:主要有铬酸盐、聚磷酸盐、钼酸盐、锌盐等单一缓蚀剂和聚磷酸盐-锌盐、铬酸盐-锌盐、锌盐-膦酸盐等复合缓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