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工业技术   4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简要介绍了A SA的反应过程,探讨了影响A SA施胶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高化学机械浆配比文化纸生产中的应用。对温度、p H值等关键因素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优化,包括用量比较及对ASA水解物的处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在明确反应条件的热平衡中M003氢气还原成Mo的两个阶段,并从这两个阶段中大小不同的晶粒和团粒着手详细研究了一组参数(如温度、局部水蒸汽压力、气体流量等)时反应程度和最终结果的影响。通过这些发现了诸如伪晶变化或化学气相迁移的不同反应机理=考虑到晶粒和团粒与球形和限定的晶粒尺寸有偏差,利用标准的气一固反应理论模型,比如缩核模型和裂核模型,对反应程度进行适当的描述:以上研究运用了热重力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BET法)和激光衍射:在任何条件下,第一阶段的还原还原反应为M0O3-Mo4O111-MoO2,方式是化学气相迁移:这个反应过程按照裂核模式进行:根据反应过程中局部水蒸汽压力的不同,生成物Mo4O11和MoO:的粒度分布和晶粒形状也各不相同第二阶段反应进程是按照缩核模式进行的:根据局部露点的不同,有两条不同的反应途径:在低露点时的伪晶转变,和在高露点时的化学气相迁移。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反应温度、Al粉含量、预制块致密度和表面活性元素Mg对反应过程和相组成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 ,反应速度加快。温度过高 ,反应物中的CuO会发生分解反应 ,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体系中Al粉含量越高 ,反应速度越快。另外 ,体系中Al粉含量的提高 ,也有利于反应生成的Al2 O3 分布均匀以及细小化 ;在合适的预制块压坯压力时可以得到既具有较高的致密度 ,又能够完全反应的材料 ;Mg属于表面活性元素 ,它的存在能够降低体系的反应初始温度 ,但是不能解决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扩散问题。因此 ,温度仍是决定反应能否完全进行的主要因素。在适当的温度 (80 0~ 10 0 0℃ )、压力 (15 0~ 2 10MPa)、Mg加入量 (2 %~ 5 % )和Al与CuO的质量比(约 6∶1)等条件下能够制备出反应完全的CuO与Al反应自生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4.
一种数据驱动的Ⅱ型T-S模糊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采集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诸如噪声干扰之类的不确定性,由数据驱动建立的模型需要具备较强的处理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能力.在以往文献的Ⅰ型T—S模糊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Ⅱ型T—S模糊建模方法.其过程是通过分析采集的数据样本计算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在Ⅰ型T—S模糊模型的基础上,前件参数上采用Ⅱ型的模糊集来代替Ⅰ型的模糊集,后件参数上则采用Ⅰ型模糊集来代替数值,由此拓展得到Ⅱ型T—S模糊模型.最后通过pH中和反应过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能更好地处理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取得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5.
将逆系统方法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阶逆系统的发酵过程解耦控制方法. 在分析了系统可逆性的基础上,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建立发酵过程的非线性逆模型, 然后将得到的模糊神经α阶逆系统与发酵过程串联复合成伪线性系统, 最后设计专家控制器实现高性能闭环解耦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解耦控制方法能够适应发酵过程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参数的时变性, 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克服了解析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依赖于过程模型和对模型参数的变化很敏感的缺点, 且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26.
《涟钢科技与管理》2005,(5):F0003-F0003
最近几年,由于对超纯净钢的需求日益增加,由此开发了在RH脱气处理期间喷吹粉末的各种精炼技术。根据冶金反应过程的观点,钢水与粉末颗粒之间的传质对RH处理期间粉末喷吹和吹氧精炼的效率影响非常大。研究RH脱气时喷吹粉末和吹氧精炼的传质现象对清楚地了解工艺过程和过程机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决LY12铝合金电解着黑色存在的着变色和掉色问题,研究了LY12铝合金电解着黑色的工艺方法,观察了电解着黑色膜层的形貌,分析了膜层表面的成分,并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电极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反应行为.结果表明,LY12铝合金在NiSO4-SnSO4盐溶液中电解着色能得到黑色膜层,元素镍和锡沉积于氧化膜孔内,其沉积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28.
采用含氮量≥20%的石灰氮(CaCN2)水解物和H2S直接反应,一步法生成硫脲.该反应分两个阶段完成:反应的第一阶段为HzS的吸收过程,受其溶解度的影响,常压下有利反应的温度为35C左右,反应液中除了溶解的H2S和未水解的CaCN2外,主要有Ca(SH)2和H2CN2以及少量副反应生成的尿素;第二阶段主要是Ca(SH)2和H2CN2继续反应,生成CS(NH2)2(硫脲),反应主要受硫脲生成速度的影响,温度宜控制在80~85℃,时间不得超过5h.该法所得硫脲按ZBG17013-88分析为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29.
积炭是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尤其是在乙苯直接脱氢体系中,反应物乙苯分子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很容易快速的产生积炭,导致催化剂的失活。近期,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催化材料研究部刘洪阳副研究员和苏党生研究员,利用乙苯直接脱氢过程反应中的积炭过程,巧妙的设计了一种钯/碳复合催化剂(Pd/C)。  相似文献   
30.
<正>将副产的氯化氢(HCl)通过催化氧化法直接转化为氯气,实现氯元素的闭路循环和反应过程的零排放,既能解决氯化氢大量过剩和氯气生产的高电耗问题,也能改善氯碱平衡,以及氯碱行业的优化升级。该技术有利于将各行业副产氯化氢转变为氯,应用潜力巨大。未来几年,催化氧化法制氯气技术将是氯碱行业热点研究技术以及行业高度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