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3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内源性哇巴因在大鼠体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Endogenous ouabain,EO)在SD大 本内的组织学定位。方法 采同度特异的抗哇巴因兔知清,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SD大鼠肾上腺皮质内侧网状分布。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SD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内侧网状带可以观察到丰富的哇巴因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垂体后叶有较弱的哇巴因免疫反应阳性物质而下丘脑、肾脏、心肌等组织中并未发现有作为一种新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大鼠脑血管收缩性的影响及其与钠泵活性的关系。方法取♂Wistar大鼠(WR)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基底动脉环,通过Multi Myograph张力换能系统记录血管张力变化,比较两种大鼠离体脑动脉对KCl和5-羟色胺(5-HT)的收缩反应,分析高血压病变对脑血管收缩性和钠泵活性的影响。结果与WR基底动脉相比,SHR基底动脉的KCl和5-HT量效曲线明显右移,再复K+所致血管舒张作用减弱,提示高血压病变可明显降低脑血管钠泵活性及KCl和5-HT的收缩反应;哇巴因(Ouabain,OUA)浓度依赖性收缩SHR脑血管,其量效关系曲线可经两点结合模型进行最佳拟合,Kd分别为:1.7×10~(-8)mol·L~(-1)和1.6×10~(-5)mol·L~(-1),表明SHR脑基底动脉上存在高、低亲和力两种不同功能的钠泵。用5×10~(-7)mol·L~(-1)和10~(-4)mol·L~(-1)的OUA分别抑制高、低亲和力钠泵,仅能在SHR而非WR脑血管明显左移KCl和5-HT量效曲线,表明OUA可明显增强KCl和5-HT对脑血管的收缩作用,且OUA增强5-HT收缩SHR脑血管的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r=0.9393,P<0.05);在SHR脑血管,这两个浓度OUA对KCl量效曲线的左移幅度无明显差别,而对5-HT收缩量效曲线的左移幅度却有明显不同,提示仅高亲和力钠泵介导了SHR脑血管对KCl的收缩反应,而SHR脑血管对5-HT的收缩反应则由高、低亲和力两种钠泵共同参与。结论高血压病变可明显降低脑血管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性,其机制可能与高血压所致钠泵活性降低或钠泵对OUA敏感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3.
IQ23为双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本实验观察IQ23对哇巴因所致豚鼠心律失常及离体心房的收缩性、自律性及功能性不应期(FRP)的作用,初步探讨IQ23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机制。1材料与方法1.1药品IQ23由中国药科大学提供,纯度>99%。哇巴因,卡巴胆碱,肾上腺素,普萘洛尔购于Sigma公司,其余为国产分析纯。1.2哇巴因所致豚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建立豚鼠20只,♀♂不拘,(280±20)g,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部提供,随机分为对照组(iv生理盐水1ml·kg-1)和实验组(iv0·5%IQ235mg·kg-1),10min后以0·19ml·min-1恒速静脉灌注0·003%哇巴因,记录出现…  相似文献   
84.
内源性哇巴因(EO)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灰固醇激素,具有重要的病理和生理学意义。应用细胞培养、离体及体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以及大量的临床语气表明,EO可能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但也有研究提示它可能来源于下丘脑。EO的分泌受摄盐量、血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内胰岛素水平以及缺氧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的稳定以及血压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广枣中3种提取物对哇巴因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为找到一种抗心律失常作用较强的主要化学单体或简单复合物打下基础。方法:采用Langendorg灌流法,观察药物对哇巴因所致离体豚鼠心脏心律失常的影响;给豚鼠恒速iv哇巴因致心律失常,观察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样品1、样品2使豚鼠离体心脏出现室颤时所需哇巴因的量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样品3使豚鼠离体心脏出现室颤所需哇巴因的量变化不大。样品1、样品2使哇巴因引起豚鼠早搏、室颤、室额、心脏停搏时的剂量明显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样品3使早搏、室速、心脏停搏时的剂量变化不明显,但可使室颤出现时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样品1、样品2能对抗哇巴因所导致的心律失常的发生:而样品3不仅没有对抗作用,还有可能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87.
内源性哇巴因 (EO)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类固醇激素 ,具有重要的病理和生理学意义。应用细胞培养、离体及在体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以及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 ,EO可能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但也有研究提示它可能来源于下丘脑。EO的分泌受摄盐量、血容量、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内胰岛素水平以及缺氧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的稳定以及血压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弱精子症在男性不育因素中约占30%。目前临床上针对弱精子症尚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探讨弱精子症发病机制,对开发弱精子症特异性治疗药具有重要意义。成熟睾丸组织以及成熟精子尾部均特异性存在Na~+/K~+-ATP酶α4亚型(Na~+/K~+-ATPaseα4 isoform,NKA4)的蛋白,该蛋白缺失或活性下降可使精子活力明显下降。哇巴因是NKA4的天然抑制剂,能特异性结合NKA4上的哇巴因位点来抑制NKA4的活性。人体下丘脑和肾上腺皮质均能分泌哇巴因样甾体激素,称为内源性哇巴因(EO)。EO与弱精子症发病有一定联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精子NKA4的活性继发影响精子的Na~+/H~+交换、Na~+/Ca~(2+)交换以及精子细胞膜电位,最终使精子活动率下降。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检测钠钾泵(Na+/K+-ATPase)抑制剂哇巴因和华蟾毒配基对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研究其通过调节ERK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检测Na+/K+-ATPase的活性变化,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单细胞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程度,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Ca2+浓度变化;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ERK的表达变化。结果:哇巴因和华蟾毒配基可抑制Na+/K+-ATPase的活性;可使HepG2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单细胞电泳显示其可损伤HepG2细胞DNA双链;Fluo-3AM检测显示哇巴因和华蟾毒配基促进了Ca2+浓度增高;Western blot显示其可促进Caspase-3的活化,上调ERK磷酸化水平。结论:Na+/K+-ATPase抑制剂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导致细胞DNA损伤,诱导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高,促进细胞凋亡途径中主要蛋白Caspase-3的活化。而ERK信号通路在哇巴因和华蟾毒配基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哇巴因(毒毛花苷G)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哇巴因0.01,0.05,0.1,0.5,1和10μmol·L-1与ECV304细胞作用24,48和72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42/碘化丙锭双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和活性氧(ROS)浓度,逆转录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哇巴因在0.01~10μmol·L-1浓度范围内与ECV304细胞分别作用24,48和72h,对细胞存活的抑制率明显增加,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4,48和72h浓度-效应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94和0.997(P<0.05);哇巴因作用24,48和72h的IC50值分别为0.624,0.184和0.041μmol·L-1,时间-效应相关系数为0.974(P<0.05)。哇巴因0.1μmol·L-1与ECV304细胞作用24h,细胞凋亡百分率由正常对照组的(4.2±0.5)%升高到(26.0±3.2)%,作用48h,细胞凋亡率由(4.7±0.5)%升高到(36.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3,P<0.01);同时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哇巴因0.01,0.1和0.5μmol·L-1分别与ECV304细胞作用12,24和36h,[Ca2+]i和ROS浓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在哇巴因0.5μmol·L-1时[Ca2+]i和ROS浓度的时间-效应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和0.924,作用36h时[Ca2+]i和ROS浓度的浓度-效应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和0.907(P<0.05)。逆转录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显示,哇巴因0.1和0.5μmol·L-1作用ECV304细胞24h后,胱天蛋白酶3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哇巴因0.01,0.1和0.5μmol·L-1作用ECV304细胞24h,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哇巴因可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a2+]i和ROS浓度及胱天蛋白酶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