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71篇
  免费   2633篇
  国内免费   968篇
工业技术   2537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784篇
  2020年   794篇
  2019年   771篇
  2018年   751篇
  2017年   830篇
  2016年   901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1216篇
  2013年   1479篇
  2012年   1875篇
  2011年   1543篇
  2010年   1164篇
  2009年   1237篇
  2008年   949篇
  2007年   1246篇
  2006年   1204篇
  2005年   982篇
  2004年   867篇
  2003年   747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503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以碘吸附值为评价指标,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浸渍比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磷酸活化法制备咖啡渣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吸附温度条件下,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部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咖啡渣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时间1 h、活化温度498℃、浸渍比1.72;在此条件下活性炭得率为30.4%,碘吸附值为(799±16)mg/g,比表面积为1 006 m2/g,孔容为0.779 cm3/g、微孔孔容为0.051 cm3/g、平均孔径为3.088 nm。较低pH值和较高温度能够促进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Langmuir等温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效果;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分3个阶段:快速吸附阶段、慢速吸附阶段和吸附平衡阶段,10 min内可完成吸附总量的79%,3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咖啡渣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2.
Fine-tuned, molecular-composite, organosilica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via the co-condensation of organosilica precursors bis(triethoxysilyl)acetylene (BTESA) and bis(triethoxysilyl)benzene (BTESB).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UV–vis spectra confirmed the co-condensation behaviors of BTESA and BTESB. The evolution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indicated that the incorporated BTESB decreased the membrane pore size,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a modified gas transl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teric effect of the phenyl groups. The incorporation of BTESB to BTESA finely tuned the membrane structure and endowed the resultant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improved separation properties. The BTESAB 9:1 membrane (molar ratio of BTESA/BTESB was 9:1) exhibited high C3H6 permeance at 4.5 × 10−8 mol m−2 s−1 Pa−1 and a C3H6/C3H8 permeance ratio of 33 at 50°C.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of this study involved clearly 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brane pore size and C3H6/C3H8 separation performance for organosilica membranes in single and binary separ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23.
24.
25.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深层煤层气地质理论。通过解剖分析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和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深层"超饱和"煤层气井的试气/生产动态,估算原地游离气的含气量,分析了深层"超饱和"煤层气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①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储层中除吸附气外,还含有原地游离气,用常规试气方法可直接获得气流,煤层气的产出不明显依赖于排水降压;②埋藏超过一定深度,在煤阶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煤的吸附能力将随埋深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煤层中吸附气的饱和度有增加的趋势,在达到吸附饱和后,出现原地游离气并形成"超饱和"煤层气,盆地深层具有"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优势条件;③由于地温梯度和压力梯度的不同,不同盆地"超饱和"煤层气出现的临界深度不同,异常高压和异常高热流可以降低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临界深度;④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开发具有大大缩短见气时间、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和累积产水量低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6.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层气储量规模相当可观,但煤储层又具有低孔、低渗的不足,照搬国外或常规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程序和方法已被证实是走不通的。应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煤阶的开采程序,进行孔隙特征研究。煤孔隙特征、连通性和吸附能力对煤层气开采影响尤为重要,为研究煤孔隙结构特征随煤变质程度的变化关系及其吸附能力的响应特点,采取不同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压汞测试和等温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煤孔隙度和平均孔径均随变质程度增加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煤中孔隙连通性随煤变质程度增加逐渐变差;随煤变质程度增加,其最大吸附能力也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27.
贺亚维  张颂红  黄杰  刘流  李国华  贠军贤 《化工学报》2020,71(12):5636-5643
采用超声乳化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凝胶,然后经结晶致孔法制备了内嵌纳凝胶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纳晶胶,对其接枝功能单体N,N,N-三甲基乙烯基苯甲氯化铵,得到内嵌纳凝胶阴离子交换纳晶胶,用于从发酵液中分离苯乳酸。结果表明:所得纳晶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和轴向分散性能,在流速为1 cm·min-1时,不同配比纳晶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容量为3.9~5.4 mg·ml-1;将质量比为 8∶2(HEMA∶pBMA)的纳晶胶用于从转化液中分离苯乳酸,所得苯乳酸的纯度达89.24%,回收率93.74%,分离效果好,表明其在生物分离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节能、不改变燃油品质和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针对噻吩类难脱除硫化物的深度脱除和转化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多孔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超深度脱除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炭材料、复合材料等不同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各种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改性方式和优缺点。本文指出分子筛因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均一的孔道结构、低成本和易于工业化等特点,是目前最具优势的吸附剂材料。未来研究应着重阐明吸附机理、提高合成便捷性、脱硫性能以及再生能力,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将为开发具有理想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的高效吸附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杜新宇 《变频器世界》2006,(5):50-52,62
本文对焦炉煤气加压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在焦炉煤气加压机控制系统中运用变频调速技术对其进行改造,从而实现煤气加压机运转的自动调节,有效地稳定了焦炉煤气母管压力,保证了安全运行,并且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解决了两台鼓风机并列运行,靠调节回流阀无法实现压力恒定这个始终困扰焦炉生产的难题。  相似文献   
30.
张洪利  魏建军 《给水排水》2006,32(10):46-48
探讨了以硝酸钯为基体改进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饮用水中痕量锗的最佳仪器测量条件、方法原理、基体改进剂的用量、准确度、精密度、曲线线性系数、测定下限、线性范围等。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稳定性好,加标回收率为96%~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