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使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探究长双歧杆菌CCFM107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CFM1077)对该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 longum CCFM1077可显著改善ANIT诱导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主要肝功能相关酶水平以及胆汁酸(BAs)浓度。此外,B. longum CCFM1077可能通过激活肠-肝轴FXR-FGF-15信号通路来上调fxr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BAs合成基因cyp7a1的表达。该菌株可显著提高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共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小鼠肝脏中结合态BAs(T-β-MCA、TCDCA、TUDCA)水平,升高游离态BAs(CDCA、CA、DCA、UDCA)水平,进而促进BAs排出体外。B. longum CCFM1077可降低小鼠肠道中志贺氏埃希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Ruminococcaceae_UCG_014菌属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2.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胆汁形成、分泌、排泄异常,从而引起肝脏发生病变.目前,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为熊去氧胆酸(UDCA),但近一半的患者对UDCA应答不充分或不耐受.这部分患者仅有奥贝胆酸(OCA)可用.随着近几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急需新型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FXR激动剂、PP...  相似文献   
13.
14.
《Planning》2019,(15):23-2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素馨护肝方对胆汁淤积型大鼠T-BIL、D-BIL、I-BIL、TBA含量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防治肝内胆汁瘀积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200±10)g,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熊去氧胆酸组、素馨护肝方组,每组10只,分笼饲养于屏障级动物环境,自由饮水。给药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 d。实验第5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一次性灌胃ANIT橄榄油,灌胃前12 h禁食不禁水,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橄榄油。造模4 h后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造模后给予相应药或水连续3 d,最后一次药后1 h麻醉取样后处死动物,各动物处死前禁食不禁水12 h。空腹取血,收集肝脏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T-BIL、D-BIL、I-BIL、TB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素馨护肝方组血清T-BIL、D-BIL、I-BIL、TBA均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显示,素馨护肝方组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范围和纤维细胞增生程度。结论:素馨护肝方能明显抑制肝内胆汁瘀积大鼠血清T-BIL、D-BIL、I-BIL、TBA水平,从而减轻肝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其防治肝内胆汁瘀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8):28-29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肝功能指标检测变化及其妊娠结局,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循环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胆汁酸(TBA)检测,使用乙肝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中度组与重度组的TBA水平分别为(26.41±4.38)、(51.35±6.49)μmol/L,TBil水平分别为(208.91±10.52)、(373.5±21.85)μmol/L,ALP水平分别为(223.54±15.52)、(335.72±21.84)U/L,GPT水平分别为(134.45±6.71)、(214.32±12.34)U/L,均显著高于轻度组的(14.71±2.02)μmol/L、(174.45±4.57)μmol/L、(112.58±12.53)U/L、(53.83±5.5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的ALB水平分别为(29.26±3.43)、(20.67±2.61)g/L,GLB水平分别为(39.99±4.97)、(52.58±5.75)g/L,均显著低于轻度组(34.32±4.82)、(35.57±3.2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60.00%、75.00%,均显著高于轻度组的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的新生儿体重分别为(2.95±0.71)、(2.57±0.46)kg,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2.95±0.71)、(2.57±0.46)分,均显著低于轻度组(3.02±1.13)kg、(9.05±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羊水污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指标越高,其不良妊娠现象发生率也随之增长,加强患者胆汁酸、肝功能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预判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1)
试验采用SD大鼠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以高脂饲料诱导其高脂血症地鼠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单方中药地骨皮中蒽醌成分对高脂血症SD大鼠胆汁酸代谢的调节作用,阐明地骨皮对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胆汁酸的有效成分的影响及其机理。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喂饲普通饲料)和模型组(50只,喂饲高脂饲料)。将造模成功大鼠40只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地骨皮蒽醌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单笼单只养殖,在0、1、2月,各收集4 d粪便标本,以乙醇-KOH抽提,以酶法测定胆汁酸及胆固醇浓度。试验前大鼠粪便胆汁酸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干预后,蒽醌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和模型组比较,地骨皮总蒽醌显著升高高脂大鼠粪便中的胆汁酸水平,并且胆汁酸升高水平与地骨皮总蒽醌的给药剂量呈正相关。表明地骨皮总蒽醌的降脂机理可能与增加胆汁酸的外排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甜酒具有各种生理调节功能,如控制血中总胆固醇量,促进胆汁酸、胆固醇及脂肪向粪中排泄等,此外还发现酒糟的降解物,也就是低聚肽的一些新的功能性,如抑制血压的上升、阻断可导致健忘症的酶生成等。为了证实上述功能的存在,作者用白鼠进行实验并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以喂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的雄性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来源于牛奶β-乳球蛋白的多肽IIAEK灌胃小鼠3周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多肽使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了30%;使肝脏中的总脂肪含量显著增加了24%,使小鼠肝脏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了24%;同时多肽使小鼠粪便中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了23%,使粪便中的胆汁酸含量显著降低了36%。以上结果表明多肽IIAEK对喂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的雄性小鼠的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紊乱及其引起的脂代谢异常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头孢曲松钠灌胃处理建立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模型,采用菊粉进行干预。通过宏基因组学测定小鼠肠道菌群组成;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脂指标;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及血清、肝脏中的脂肪酸谱;采用液-质谱联用测定小鼠粪便胆汁酸组成及含量。结果:采用菊粉进行干预,能促进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血脂的修复;显著提高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修复抗生素处理引起的血清、肝脏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胆汁酸分析结果表明,菊粉能部分修复菌群失调导致的胆汁酸含量变化。结论:菊粉能通过胆汁酸-FXR信号通路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及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对饲喂高脂饲料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平均血脂水平和平均体重分为4组,即高脂对照组和3个燕麦组。喂食第0、10、20和30 d时分别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试验结束时测定大鼠肝脏TC、胆固醇酯(CE)、游离胆固醇(FC)、TG和粪便TC、胆汁酸(BA)、脂肪含量。β-葡聚糖含量不同的燕麦品种都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TC含量(P0.05),并促进了粪便胆汁酸排泄,而对血清HDL-C、TG和肝脏TG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摄入不同品种燕麦均能够通过促进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来降低大鼠血清TC和LDL-C水平,及肝脏中TC和CE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