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工业技术   371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静电纺PLA微/纳米纤维膜的浸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微/纳米纤维膜,研究了其可纺性、浸润性能及结构。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PLA电纺丝溶液,当PLA质量分数为7%时,可纺出纤维直径为280~690 nm的PLA微/纳米纤维膜。PLA微/纳米纤维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27.6°,高于PLA流延膜与水的接触角107.7°;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LA微/纳米纤维膜的分子组成没有发生变化;X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PLA微/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碳氧含量比高于PLA流延膜,PLA微/纳米纤维膜的疏水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2.
阿司匹林聚乳酸/SiO2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缓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制的聚乳酸/SiO2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微球,并对该微球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微球电镜图片显示粒径大小分布在15μm左右,符合缓释制剂要求。体外缓释研究所得Higuchi方程为Q=0.3598+0.03t^1/2,相关系数P=0.9961,该结果显示所得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3.
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程蓉  钱欣 《化工进展》2002,21(11):824-826
综述了近几年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的改性进展。改性方法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包括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主要是通过改变聚合物大分子或表面结构改善其脆性、疏水性及降解速率等;物理改性主要是通过共混、增塑及纤维复合等方法实现对聚乳酸的改进。  相似文献   
34.
聚乳酸的直接合成研究(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以乳酸单体为原料的直接熔融缩聚的工艺条件,包括工艺路线、原料含水率、催化剂种类、温度及余压对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工艺能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出高分子质量的聚乳酸,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35.
曹小毅  朱宏 《化工之友》2007,(11):38-39
随着对纳米靶向载药微球的重视,目前对纳米载药微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在制备过程工艺、药物种类、性质等的不同,给微球中药物含量的测定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方法对载药微球中的药物含量进行测定,本实验结合自身工艺和药物性质,介绍一种间接测定微球中替莫唑胺含量的方法,通过验证,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36.
工业评述生物降解性塑料-聚乳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聚乳酸的合成方法、聚合工艺、聚合机理等。介绍了用生物发酵法从厨房垃圾中提取乳酸,合成聚乳酸的新工艺路线,为聚乳酸类产品找到了廉价的原料来源。该方法不仅可降低聚乳酸类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解决了厨房垃圾的处理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7.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D,L-PLA)二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1,4-丁二醇(BD)为扩链剂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悬浮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初步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BD的含量对微球表面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讨论了搅拌速率和PVP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球的平均粒径随搅拌速率和PV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粒径分布变宽;当搅拌速率为400r/min,PVP质量分数为1.5%时。微球的平均粒径约47μm,粒径分布最窄。约在10~90μm;微球表面有孔,但随着BD含量的增加,微球表面变得相对粗糙,孔数减少,孔径减小,直至孔消失。  相似文献   
38.
聚乳酸中间体——丙交酯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间接法合成聚乳酸用的中间体丙交酯的制备工艺。以工业D,L-乳酸(lacticacid)为原料,丙交酯粗产物的收率为考查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4%(v/v)的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脱水温度为180℃,解聚温度为285℃,得到粗产物收率为72.4%。粗品丙交酯1次重结晶后收率为59.3%,熔点为95.0~96.2℃;5次重结晶后总收率为50.7%,熔点为125.2~126.5℃。同时采用FTIR与1H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9.
对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及有机蒙脱土(OMMT)材料进行共混,采用挤出成型制备PLA/PBAT/OMMT线材,再采用快速成型制备标准试样,通过对样件的力学性能、结晶行为、断面形貌和表观质量的测试和分析得出:纯PLA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42MPa和1.8%,表现出硬而脆的特点;PLA/PBAT共混后,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以及冲击强度不断提高,当PBAT含量为60%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405%,材料的冲击强度为31.11kJ/m2,约为纯PLA的11倍;而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当PBAT含量约为30%时,拉伸强度最佳,为37.08MPa;加入2%含量的OMMT后,共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之前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拉伸强度以及冲击强度提升的较为明显;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和扫描电镜分析,PLA/PBAT共混体系为不相容体系,两相界面存在大量的孔洞,且结晶性能差,为半结晶聚合物,OMMT的加入使PLA/PBAT的两相界面变得模糊,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相容性,而且还提高了共混物的结晶度;通过观察打印制件的表观质量,当PBAT的含量在30%左右,综合快速成型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0.
《现代橡塑》2005,17(9):27-28
乳酸是生产聚乳酸的中间体。目前,在世界领先的聚乳酸企业是Purac公司,该公司在巴西、西班牙、美国和荷兰有4个大生产厂,总产量约20万t;比利时Galactic也是世界上乳酸生产领先的公司之一;美国ADM公司,L.乳酸生产能力为9000t-18000t/a;Ecochem公司(杜邦与Conagra公司合资)L一乳酸生产能力为9000t/a;斯特林化学公司乳酸产量为7300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