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给生姜姜辣素的提取及开发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了以乙醇为溶剂、微波辅助提取生姜姜辣素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温度为60℃、微波时间为120s、微波功率为300W和料液比为1:12。在此条件下,生姜姜辣素提取率可达1.7746%。  相似文献   
52.
为解决咸鱼加工、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安全问题,本研究在咸鱼加工过程分别添加3 种食用级添加物(山梨酸钾、姜辣素、混合乳酸菌液),采用生物胺初筛培养基检测产生物胺微生物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咸鱼中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等含量变化,比较3 种添加物对咸鱼中生物胺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腌制后的咸鱼,在干燥过程和贮藏过程产生物胺菌数量和生物胺含量较高,3 种添加物均对咸鱼中生物胺的产生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山梨酸钾对咸鱼中腐胺和尸胺的抑制效果最显著,抑制率分别为65.30%和69.77%,姜辣素对咸鱼中组胺的抑制效果最显著,抑制率为76.75%,乳酸菌对腐胺、尸胺和组胺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不及山梨酸钾和姜辣素;3种添加物对酪胺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3.
以姜粉和姜油树脂为对照、姜辣素保存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实验考察了姜油树脂微胶囊(姜油树脂/β-环糊精包合物)在酸、碱、紫外线、高温、高湿影响下的稳定性,并进行了动力学特性(降解速率常数和半衰期)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pH1和pH11分别处理1d,微胶囊样品中姜辣素保存率分别为94.5%和70.3%。紫外光处理,微胶囊样品中姜辣素降解的速率常数为1.1463,半衰期为44.8d;110℃处理,姜辣素降解速率常数为2.50,半衰期为20.9d;高湿度(相对湿度92.5%)下,姜辣素降解速率常数3.12,半衰期为17.3d。与姜粉和姜油树脂相比,微胶囊对酸、碱、紫外线、高温、高湿等外界因素有着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HPLC-ESI-Q-TOF-MS/MS法分析干姜中的姜辣素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准确地分析干姜中姜辣素类化合物的组成,本文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采用Syncronis C18(5 μm×250 mm×4.6 mm)色谱柱分析,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再串联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进行正、负、总离子模式的检测,对比标准品分析干姜姜辣素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5种姜辣素标样在0~200 μg/mL范围内均线性良好(R2≥0.9992),加标回收率在 95.48%~99.46%之间,实验重复性(RSD为0.87%~3.26%)和仪器精密度(RSD为0.02%~1.24%)较好。根据母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标准物和参考文献成功分析了干姜姜辣素类化合物的成分。该方法精准的鉴别了5种姜辣素类化合物,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进行对比,显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分离度。  相似文献   
55.
生姜性温味辣,含有姜醇等油性挥发物,还有姜辣素、维生素、姜油酚、树脂、淀粉、纤维以及少量矿物质,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此外.生姜还能杀灭口腔和肠道的病菌,达到清洁口腔和肠道消化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吃姜还可以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并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56.
生姜盐坯脱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通常采用盐渍保存,但在加工时需要将盐脱除到3%~5.5%.本实验通过浸泡方法脱盐,研究其最佳脱盐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以姜辣素和盐分含量为指标,确定了最佳脱盐工艺为料水比1:4、温度在30℃、浸泡时间40min.  相似文献   
57.
姜辣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雪红  李华昌 《矿冶》2003,12(4):96-98
姜辣素在食品工业和医药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介绍了姜辣素在组成、提取、测定及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姜辣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鉴于生姜具有多种药效功能,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来解决姜辣素的分离和分析问题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生姜提取物-糖油与油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生姜精油与姜油树脂目前生姜的峡谷种最主要的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中有很高的发展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分别从生姜为精民姜油树脂的组成,功能、提取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油脂氧化是山茶油变质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姜辣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提取的关键在于破坏生姜细胞结构。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pH和酶解时间对姜辣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姜辣素提取物对山茶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处理对姜辣素提取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3:2;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5 mg/g干姜粉,酶解温度55 ℃,酶解pH为5.5,酶解时间1.25 h。在此条件下,姜辣素提取率为4.75±0.07%。姜辣素提取物对山茶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效果随提取物姜辣素浓度提高而增强,但与BHT仍有一定差距;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与姜辣素提取物复配,均对山茶油抗氧化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抗氧化效果接近BHT。研究结果对姜辣素的提取和山茶油抗氧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双水相萃取生姜中姜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环糊精、碳酸钠、氯化钠作为双水相萃取剂,构成双水相萃取体系,进行萃取生姜中姜油树脂的研究.结果显示,溶液分相清晰,姜油树脂的代表成分姜辣素的分配系数在0.21-0.32,姜辣素的萃取率可达71.6%.β-环糊精是萃取相的主要组成成分,碱和盐有助于提高姜辣素在萃取相中的分配比例并提高萃取率.β-环糊精为主要材料构成的双水相萃取系统萃取生姜中姜油树脂的技术可行,工艺的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