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2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固定根霉(Rhizopus sp. F-16)细胞,在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工作体积为10 L,高径比为2.9)中发酵生产酯酶.与游离细胞发酵相比,固定化细胞具有发酵时间短、产酶活力高等优点,其最适通气量为0.70 m3/h,最适装液量为8.75 L,发酵48 h时酯酶活力达41.6 U/g细胞.固定化细胞的适宜作用pH为8.0~9.0,适宜作用温度为45~50 ℃,其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比游离细胞明显增强.该固定化细胞可直接用于选择性水解外消旋乳酸乙酯生成D-乳酸,当底物的质量浓度为150 g/L,反应时间为3 h时乳酸乙酯的水解率达43.9%,D-乳酸的光学纯度达95.7%.固定化细胞性状稳定,可重复利用,连续降解6批乳酸乙酯的平均水解率为43.3%,D-乳酸的光学纯度平均为95.4%.  相似文献   
52.
活性污泥外循环 SBR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试验发现生物系统用排除剩余污泥方式除磷的能力有限,当进水TP≥5mg/L时要保证出水TP≤0.5mg/L是困难的。采用活性污泥外循环方式对释磷的污泥进行回流,通过提高SBR系统污泥浓度的方式来提高除磷能力的试验表明:当MLSS=5g/L、循环污泥量=1/8系统污泥总量时,在进水TP≤11mg/L、TN=45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总磷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而且该系统出水NH3-N≤3.6mg/L,对总氮去除率≥86%,同时获得了最佳的除磷和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53.
张立顺 《水泥》2005,(1):33-35
我公司UM46.4N生料立磨系引进日本宇部公司外循环型新产品,设计生产能力:磨损初期为235t/h,磨损后期为220t/h。投产后由于在一些关键问题的设计上考虑不周,加上设备性能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自2002年3月份投产以来,其实际运转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但通过我公司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目前该磨运行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4.
IC厌氧反应器在外循环状态下启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IC厌氧反应器在启动初期的上升流速,改善其传质作用,在回流比3∶1的条件下,启动运行IC反应器。结果显示,反应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在COD为8 000 mg/L时,反应器产气效率和产甲烷效率达到最大,分别为0.43、0.21 m3/(kg.d);出水pH在6.0~7.5,出水ORP在-300 mV左右,出水碱度大于进水碱度,成功培育出了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55.
利用尿素生产过程中甲胺合成时的余热处理反渗透浓水,设计并建造一套强制外循环三效蒸发结晶处理工艺中试装置,结合试验数据考察各效蒸发器操作参数及运行效果,并对其运行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一、二、三效蒸发器及终冷凝器操作压力分别为-0.01~-0.02、-0.05~-0.06、-0.07~-0.08、-0.085 MPa时,单位蒸汽消耗比约为0.43,蒸发冷凝液电导率≤200μS/cm,可作为脱盐水站或循环水装置补水利用。  相似文献   
56.
曹振华  何彪  陈明 《水泥》2022,(6):75
立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过液压缸拉杆销轴断裂情况,影响立磨的稳定性,通过采取优化拉杆销轴结构形式等措施,大幅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7.
随着水轮发电机单机容量的不断攀升,推力轴承的可靠性、稳定性显得越发重要。东方电机研制的单机容量770 MW溪洛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采用弹簧束多点支承推力轴承,并首次成功应用顺流式镜板泵外循环技术。该技术有效简化了推力油槽内及外循环冷却系统结构,提高了机组推力轴承可靠性和稳定性,使安装、检修、维护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58.
论述了氯酸钠单极气提外循环电解技术的特点、电解机理及工艺流程;着重分析了氯酯钠生产中电解电耗的影响因素及如何通过采取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电流效率的措施以达到降低电解电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马明岩  许良  王小峰 《辽宁化工》2014,(11):1394-1395
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蒸馏浓缩回收提纯是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传统合成制药工艺采用搪玻璃反应罐外夹套加热,在真空条件下的静态蒸馏方式,设备能耗高,工艺时间长,生产效率低。通过技术改造引进自然外循环蒸发器先后应用于回收粗乙醇工艺和合成水解浓缩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节能降耗,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采用自然外循环蒸发器浓缩末期终末点不易于控制,水分波动较大。后期通过技术研究,采用强制外循环蒸发器进行对比试验,使产品的水分均一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外循环蒸发器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60.
外循环对IC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已形成颗粒污泥的IC反应器运行性能,增设外循环装置,并在回流比分别为0、1.0、2.0、3.0、4.0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与无外循环的情况相比,在设定的回流比范围内,附加外循环不会破坏反应器内部厌氧条件,反应器运行稳定;在进水COD为6000 mg·L-1左右,系统HRT约为10 h,容积负荷为14 kg·m-3·d-1的情况下,系统污泥MLSS有所增加,COD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可达97.3%,出水COD低至160 mg·L-1;随回流比的增大,产气总量逐渐增加且最终可达171.2 L·d-1,甲烷产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回流比为2.0时可达到91.7 L·d-1;增加外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厌氧颗粒污泥生物相更为丰富,产甲烷优势菌由甲烷杆菌转变为甲烷八叠球菌。结合能耗和去除效率等考虑,回流比为2.0时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