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工业技术   33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低成本环保型苯丙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丙烯酸类单体、苯乙烯以及交联单体,合成了低成本环保型苯丙乳液,用于中低档建筑涂料,其性能不低于一般的苯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丙烯酸用量、交联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2.
聚醋酸乙烯酯/纳米SiO_2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醋酸乙烯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在聚醋 酸乙烯酯乳液内及乳胶膜中的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用量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乳液相 比,复合乳液的干态粘接强度和耐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3.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通过间歇-半连续细乳液聚合,制备不同交联度的核壳型胶乳.分别采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测定了不同聚合阶段胶乳的粒径大小、分布和形态.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考察胶乳膜液氮淬断制得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阶段深入,胶乳粒径变大,聚合过程未发生二次成核;乳胶粒具有核壳结构;随交联剂二乙烯基苯浓度的提高,膜中初始乳胶粒的形态越加明显,膜的连续性下降,交联结构抑制聚合物链在乳胶粒间的扩散,破坏膜结构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4.
高硅含量硅丙乳液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体滴加法制备了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用红外光谱对乳液涂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乳化剂的配比和用量,电解质的用量以及油水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配比为2/1,用量为2.0%,电解质用量为0.5%,油水比为0.6,合成硅含量占丙烯酸酯单体总量40%的硅丙乳液,其各项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20623-2006.  相似文献   
95.
选择阴-非离子反应性乳化体系,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保护膜压敏胶.对压敏胶的物理性能、粘合性能、保护膜胶层的抗转移能力以及胶膜的耐水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采用非反应性乳化体系制得的具有相同单体组成的保护膜压敏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反应性乳化剂能明显改善胶膜的耐水性、提高胶层的抗转移能力,并能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保护膜乳液压敏胶.  相似文献   
96.
马来酸酐与饱和脂肪醇酯化反应得到马来酸酐单酯羧酸;聚乙二醇和丙烯酸反应得到聚乙二醇丙烯酸单酯;二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型的非离子型反应性乳化剂。进行提纯后,经红外鉴定目标产物,结构正确。将合成的反应性乳化剂用于St/MMA/BA的乳液聚合中,得到的苯丙乳液单体转化率为95.8%,凝胶率0.09%,固含量42.5%,粒径为80~100 nm。作为对比,将传统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应用到该聚合中,结果发现,由反应性乳化剂制的苯丙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等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7.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聚合法,通过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腈(AN)、丙烯酸(AA)以及磷酸酯功能性单体Y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功能性苯丙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乳化剂复配比、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比、功能单体AA的用量以及含磷单体Y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型...  相似文献   
98.
利用Na2SiO3的改性机理来纯化Na基蒙脱土,通过调节体系的pH值及其聚合阴离子的作用,使蒙脱土边面带负电荷,有效调节蒙脱土在水中的分散状态,使其与有机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充分进行,得到有机蒙脱土的阳离子交换量达115mmol/100g土,并且能均匀分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中。借助普通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PMMA/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经甲苯抽提、FTIR、XRD、TEM、DSC、TGA等一系列分析方法表征,表明有机蒙脱土在PMMA基体中已达到纳米级分散,多数已发生剥离,而且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较纯PMMA有很大提高,其Tg和Td最大分别提高31.45℃和42.13℃。  相似文献   
99.
将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分散在水中制成环氧化合物乳液,并以其为交联剂,用以对丙烯酸系单体/胺基单体乳液共聚物的改性,制成了双组分室温固化乳液涂料。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胺基单体用量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采用p 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硫酸钠为乳化剂,且胺基单体用量低于单体总量2 5%时,可以制得稳定的带胺基的共聚物乳液。将丙烯酸系共聚物乳液和环氧乳液复合并在室温下干燥成膜,通过对聚合物膜的DSC和力学性能测试均表明,双组分体系在成膜过程中发生了交朕反应,而未加环氧化合物的单组分聚合物乳液成膜时则不发生交联。  相似文献   
100.
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丙烯酸聚合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丙烯酸聚合物微粒子,通过对种子粒子数和最终粒子数的理论计算,并结合最低成膜温度(MFT)的测试结果,描述了聚合物微粒子的聚合过程,同时,还对聚合物乳液的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