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4篇
  免费   777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工业技术   94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is research, three types of high viscosity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volumes were added to both 70# base asphalt and SBS modified asphalt, the dynamic viscosity and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same volume and type of the additive, SBS modified asphalt has a much higher dynamic viscosity and high temperature grade than those of the base asphalt. When the volume of each additive type increases from 0% to 12%, the dynamic viscosity would increase in a different trend, which could be described as three stages with different increasing speeds, and the variability and the demarcation point of the adjacent two stages depend on the asphalt modification, additive type and the volume. With regard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grad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dditive types on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should be separated from asphalt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992.
稠油在举升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原油黏度不断上升,流动性变差,举升难度变大。掺稀能降低井筒原油黏度,有效减小举升摩阻,是井筒降黏的常用工艺。根据春光油田现场掺稀降黏工艺流程,建立稠油降黏井筒流动室内评价装置,模拟了套管掺稀举升过程中稠稀油的动态混合过程;实验测定了管流阻力的随注入速度及含水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特征,模拟了不同掺稀比例条件下的黏度变化和降黏率,形成了一套油井产液量与出油温度、掺稀比例对应关系图版,为井筒掺稀降黏工艺的现场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提高水力旋流器含聚适用性,设计出一种机械降黏装置,利用该装置能使聚合物分子链断裂,减小处理液的黏度,从而减小黏度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分析得出,降黏装置对聚合物溶液降黏效果明显。为验证在不同聚合物浓度条件下,水力旋流器串联降黏装置前后分离性能,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处理量条件下,水力旋流器串联降黏装置后,质量浓度在300 mg/L以内的聚合物溶液经水力旋流器分离后,油水分离效率均能达到99%以上;在部分工况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条件下也达到了99%。可见,水力旋流器前端串入机械降黏装置能够拓宽其含聚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4.
重点分析比较了欧洲、美国和中国沥青黏度试验方法相关标准/规范的差异及应用现状,阐述在线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了黏度试验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刘玉国 《石油机械》2020,(2):114-119
孤岛油田稠油井因稠油黏度大而能耗高,采用井筒降黏工艺可以提高采收效率。为了对不同产液量稠油井的井筒降黏工艺选择提供指导,基于传热学和井筒举升理论,采用Hansn模型和Beggs-Brill方法建立了稠油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对井筒温度场及井筒内原油黏度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得到双空心杆伴热工艺和泵下掺注活性水工艺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井筒举升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井筒温度场分布;小流量泵下掺注活性水工艺更适合低液量稠油油井的生产,该方法在孤岛油田稠油区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所得结果可为孤岛油田稠油举升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索稠油乳化降黏过程中乳化剂的构效关系,考察了直链烷基甜菜碱(ASB)、二甲苯基取代甜菜碱(BSB)与稠油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流变参数,测定了甜菜碱溶液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的稳定性、粒径和黏度。结果表明:甜菜碱分子的亲水基团平铺在界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强度的油/水界面膜,易与稠油形成稳定的O/W乳状液,显著降低了油相黏度。当油/水体积比为1∶1时,2种甜菜碱在质量分数为0.1%~1.0%的范围内,降黏率大于98%。ASB分子与稠油中活性物质混合吸附、协同作用,具有比BSB更高的界面活性和更强的稳定稠油乳状液能力,能在更宽的油/水体积比范围内有效降黏。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杨怀军  王伟  崔丹丹 《油田化学》2015,32(2):227-231
采用布氏黏度计、ULA转子,在30℃、77 r/min(85.6 s-1)下测定并计算了4种聚合物特性黏数[η],并与乌氏法进行对比,分别计算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布氏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工效4数5倍以上,且测量误差相对较小。布氏法和乌氏法R2标准偏差分别为0.6261%数1.4750%和3.3980%数4.9860%,[η]标准偏差分别为23.2579%数27.6825%和30.2660%数101.2736%,布氏法中[η]与R2标准不确定度均低于乌氏法,且二者R2标准不确定度相差1个数量级。布氏法测定精度高于乌氏法,平均测定精度达到0.8775%,克服了乌氏法测量范围与适用聚合物种类较窄的局限性,适用于测定中高相对分子质量普通聚合物、抗盐聚合物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可以在石油行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对常压和减压渣油的四组分质量分数(w(SARA))与密度差(△d) 、运动黏度对数(lnv)、残炭值(w (CCR))和硫质量分数(w(S))4个简单易测物性的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饱和分含量与△d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芳香分含量与w(S)相关性最好; 胶质含量仅与lnv相关性好; 沥青质含量与w (CCR)的相关性较强.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与各组分含量相关性最好的物性及物性组合因子, 得到由这4个物性估算渣油四组分含量的8个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