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10篇
  免费   8548篇
  国内免费   5112篇
工业技术   94570篇
  2024年   245篇
  2023年   1117篇
  2022年   1879篇
  2021年   2348篇
  2020年   2385篇
  2019年   2053篇
  2018年   1899篇
  2017年   2669篇
  2016年   2825篇
  2015年   3094篇
  2014年   5128篇
  2013年   4489篇
  2012年   5616篇
  2011年   6064篇
  2010年   4707篇
  2009年   4830篇
  2008年   4570篇
  2007年   5535篇
  2006年   5233篇
  2005年   4439篇
  2004年   3809篇
  2003年   3475篇
  2002年   2845篇
  2001年   2298篇
  2000年   2050篇
  1999年   1702篇
  1998年   1338篇
  1997年   1159篇
  1996年   952篇
  1995年   733篇
  1994年   647篇
  1993年   492篇
  1992年   387篇
  1991年   293篇
  1990年   280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9篇
  1975年   10篇
  1968年   8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边际油田开发技术现状、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中国陆上边际油田主要包括低渗透、稠油和复杂断块等特殊类型难采油田。中国在难采边际储量的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初步建立难采边际油田经济有效的开发技术。近年新发现的油田绝大部分属于特低渗、低产、低丰度、高黏度等边际油田,开采难度增大。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地质和工程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探索针对不同油藏的开发模式和策略,积累经验,转变观念,创立科学、实用和有效的技术措施。边际油田开发最核心的问题是经济问题,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降低成本,简化钻采工艺、地面工艺和流程,借鉴其他类型油藏的开发技术,提高边际油田经济效益。参34  相似文献   
92.
水力脉动冲击钻井工具初步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掘力脉动冲击钻井是将水力脉冲、机械冲击振动结合为一体提高钻井速度的一种方法,介绍了辽河油田研制的脉动冲击钻井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现场试验情况。在潜山混合花岗岩、砂岩,硬脆性泥岩等不同地层的现场试验表明:水力脉动工具工作平稳,未出现蹩跳钻现象,也没有出现脱、落、断、掉等问题,主体安全性、可靠性较好;在潜山混舍花岗岩、砂岩、硬脆性泥岩地层机械钻速提高幅度较大,但在部分泥岩地层效果不佳。试验中发现密封圈耐温性差、脉冲腔易磨损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水力脉动冲击工具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与自动控制三项技术相互结合的一门新技术。文章介绍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仪表网络的典型结构,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论述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检查和调试的程序、内容与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4.
本文讨论一个PCI总线主控制器IP核的设计与验证,描述了该IP核的控制通路和数据通路设计、电路的功能仿真、综合以及验证等过程。结果表明,该IP核在功能和时序上符合PCI技术规范2.2版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5.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ferromagnetism in III–V compound-based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DM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by using the Korringa-Kohn-Rostoker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coherent-potential-approxima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ferromagnetic phase in GaN-, GaAs-, GaP-, GaSb-based DMS i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3d-impurities from the first-half of the transition metal series favor the ferromagnetic state, while impurities from the latter-half of the series exhibit spin-glass behavior. This chemical trend in the magnetism is explained by the double exchange mechanism taking the local symmetry at the impurity gap states into account. Curie temperatures of GaAs- and GaN-based DMS a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Heisenberg model in a mean field approximation with the parameters calculated from first-principles. It is suggested that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can be realized in these systems.  相似文献   
96.
 磁力传动重质残油齿轮泵磁耦合器扭矩计算为三位磁场计算,边界条件复杂,加之漏磁、磁性材料参数误差等影响,求解较困难.导出精确求解磁耦合器扭矩的解析解,结果与实验解相符.并根据相似原理给出永磁体的长径比L/D=2/3~1,导磁材料径向厚度t=(1.5~2)L ( 为磁体厚),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7.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胜坨油田沙二段1砂层组2小层是浅水浊积相储集层,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及非均质性和水淹特征,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其分为4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E以中砂岩为主,处在沉积旋回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基本没有无水开采期,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减缓,非均质性弱,纵向剩余油分布差别小;流动单元G以细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边部及边缘相内侧,非均质性最弱,水淹较均匀,高含水期仍有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流动单元M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上部,分布于浊流边缘相的外侧,非均质性较强,是剩余油较富集的部位;流动单元P以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的细、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的顶部及底部,分布浊流相与湖相的交界部位,非均质性强,极容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较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可以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行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8.
高功率脉冲水中放电的应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介绍了高功率脉冲水下放电的机理,然后综合论述了其应用和研究的状况,从较为成熟的脉冲水处理技术到医疗领域的ESWL应用技术,以及在脉冲电场食品杀菌和水下目标探测方面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最后指出了高功率脉冲电技术应用前景以及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
通过比较各种软件无线电结构的优缺点,针对既具有交换网络结构又具有分层结构优点的基于交换网络的分层无线电结构方案,提出了部分改进思想。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厚膜永磁阵列微致动器中的磁场分布,并研究了永磁阵列单元几何尺寸对微致动器电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厚膜永磁阵列单元高宽比和磁体单元间隔对微致动器电磁力影响较大磁徕单元高宽比为0.7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