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7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按薄板小挠度理论,用迭代差分法分析了液压支架顶梁在若干加载条件下的挠度、内力和应力,给出了相应的最大应力值及其位置,并与实测结果及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2.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计算机分布式电液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介绍液压支架单片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原理和功能基础上,提出主、子控机硬件设计方案,实现了主控机和子控间多机的通讯和基于VC6.0的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  相似文献   
33.
液压支架与机采设备的约束关系及其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综采工作面的实际工况,分析了液压支架与采煤机以及液压支架与刮板输送机之间的运行约束关系,推导了液压支架与采煤机运行约束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液压支架采煤机位置自动控制模型.制作并进行了10台控制器的联机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实用,符合实际,为设计液压支架计算机电液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气动汽车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力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气动汽车动力系统各主要环节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损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节流、泄漏和高压尾气排放等原因,在高压减压阀和气动发动机两个环节存在损失.运用平衡方程对相关环节中的损失进行计算,建立了系统的分析数学模型,并针对一气动汽车动力系统实例,应用该模型仿真计算得到了系统的流图,图示结果表明,最终做功输出的不到总有用能量的1/3,尾气排放、节流减压和泄漏等原因引起的损失分别达43.2%、18.3%和7.8%,对系统整体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介绍了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简支箱梁高性能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在西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风速较大的施工条件下,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技术措施,预防梁体混凝土裂纹,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及其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6.
液压支架 (柱 )初撑力不足迄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过去分析研究这一问题时 ,对液压支架 (柱 )初撑过程供液系统中的瞬变现象重视不够而存在某些不足 .本文利用瞬态流理论和特征线数值计算方法分析研究了初撑过程中供液系统的动态特性 ,从中探讨了影响初撑过程的因素和初撑力不足的原因 ,为解决初撑力不足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本文提出了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总体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的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编制的BASIC语言程序在IBM-PC/XT微型计算机上通过。对BC480-22/42型液压支架进行计算,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38.
建立了炮射传感器下落段弹道弹伞动力学模型,列出了弹伞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计算各发子弹落点诸元的步骤.通过对子弹落点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利用变更降落伞使用各因素来改变子弹落点间距的方法,选取了可改变落点的两个因素-降落伞面积和开伞时机,运用仿真计算平台,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仿真试验和结果分析,得出了子弹落点随降落伞面积、开伞时机两个因素变化的曲线,为炮射传感器的精确落点控制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通过实验室设计的脉冲光源钨丝原子吸收光谱仪,采集到一个分析信号和光源载波叠加的复合信号。为了从中提取原子吸收分析信号,首先对该复合信号进行数值微分,确定光源脉冲载波每个峰的坐标和相应的峰高,算出每个载波峰位相应的吸光度值,绘制吸收峰轮廓图;然后根据辛普森(Simpson)数值积分原理,求出吸收峰的面积,从而得到积分吸光度值。在微软公司的Visual Basic 6.0开发平台上,编写了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以图形和数值的方式,同时输出每次测定结果。该软件系统和钨丝原子吸收光谱仪硬件系统相配合,对铜标准溶液的测试结果为:检出限为0.0133μg/ml,线性范围为0.10- 4.0μg/ml,对1.0μg/ml Cu(n=10)测定的精密度为RSD=4.05%。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液氮储能气动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实现液氮可用能的高效利用,搭建了液氮动力系统试验台架,测试了发动机在进气压力为0.1~1 MPa和转速为300~1 500 r/min区间内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分析了试验结果所展现的液氮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随进气压力和转速的变化规律.试验发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进气压力成正比关系;气阻现象使得发动机效率不随系统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系统的不可逆损失归结为内部不可逆损失和外部不可逆损失两部分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合试验数据,计算了液氮的单位质量可用能在系统中的分配.结果说明漏气损失与系统输出具有相同的量级,应该杜绝系统的漏气;换热损失消耗了大部分的液氮可用能,构建高效的液氮动力系统,必须采用多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