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9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灶分别位于小脑后上方、左侧小脑半球、左侧颞顶枕叶三角区,T2WI像表现为混杂高信号,T1WI像表现为混杂低信号,DWI(扩散加权成像)呈混杂低信号,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为稍低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壁结节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其中4例位于小脑半球,术前误诊为髓母细胞瘤或血管母细胞瘤,1例位于左侧颞顶枕叶三角区,术前误诊为脑膜瘤或室管膜瘤.结论 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较少见,MRI有特征性表现,MRI扫描有助于本病的确诊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总结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300例以乳腺肿块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从中选出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28例,误诊病例6例.误诊病例中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而X线诊断为恶性肿瘤,包括纤维瘤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特发性肉芽肿性炎1例;2例病理报告为乳腺癌而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分析乳腺癌及误诊病例的X线表现,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乳腺癌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多位于外上象限,大多数可见肿块影,边界模糊,有沿导管分布的泥沙样、断针样钙化,病侧血管增粗;4例误诊的良性病例因具有部分恶性病变特征而误诊,回顾分析时可见它们与恶性肿瘤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明显肿块影,钙化点较粗大且分布不规则;2例因肿块边界清晰而误诊为良性病变,回顾分析时见其部分边界不清,且伴病侧血管增粗,Cooper韧带增粗等恶性征象.结论仔细分析钼靶X线病变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宫角妊娠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经宫腔镜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术前超声诊断资料。结果声像图表现为孕囊型(11例),包块型(19例)。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73.3%(22/30),其中2例2~7 d后随诊演变为宫内妊娠;4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并宫内可疑早孕;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目前超声仍是诊断宫角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4.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临床特征,为其早期初步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按性别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有52%男性有休息痛和晨僵,女性为53.84%和46.15%;活动后疼痛缓解男女分别为80%和96.15%。骶髂关节检查的阳性率为80%,指地距离大于10cm者,男女分别为64%和42%,Schober试验阳性者男女分别为20%和3.84%;胸廓活动度小于5cm者,男性8%,女性3.84%。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1.57%和47.06%。结论晨僵和休息后疼痛加重以及活动后缓解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重要的临床症状。骶髂关节检查和指地距离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血沉和C反应蛋白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不典型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X线摄片误诊的病例82例。其中乳腺恶性肿瘤误诊为乳腺良性病变50例,乳腺良性病变误诊为乳腺恶性肿瘤32例。从临床表现、X线征象分析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结果50例漏诊的乳腺癌病例分别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症,乳腺慢性炎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肿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有一定活动性的肿块,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影,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多发性的主、分支导管充盈缺损等。32例良性疾病误诊为乳腺恶性肿瘤的病例中,术后病理诊断分别为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良性分叶状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脂肪坏死、乳腺结核、胸壁结节性筋膜炎等。其中临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乳房肿块16例,乳房局限性增厚区7例,乳头溢液5例,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4例。X线表现为片状密度增高阴影14例,边界不清的肿块11例,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4例,多发性分支导管充盈缺损2例,毛刺状肿块1例。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在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上均有重叠性,这是造成乳腺X线摄片误诊的主要原因。加深对乳腺癌不典型临床及X线表现的认识,结合超声及穿刺活检等其它检查手段,能明显减少乳腺疾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副脾的临床诊断方法和副脾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例副脾患者的诊疗过程,进一步探讨副脾的误诊原因。结果一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两例经CT检查诊断,此三例随访2~3年,复查均未发现异常;一例可疑患者要求行手术处理,术后病理证实为副脾,其余四例分别误诊为肝脏肿瘤一例,卵巢囊肿一例,肾上腺肿瘤两例。结论典型的副脾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常见发生部位,多数可在术前作出明确诊断,但是位于不典型部位或伴发梗死的副脾常容易发生误诊,积极完善术前血尿生化检查,完善超声检查,重视CT三维重建、MRI甚至核素扫描并结合临床表现,熟悉副脾可能出现的少见解剖部位,可以减少副脾的误诊率,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不适、消瘦、腹部肿块为主,术前误诊率为35.7%,5年生存率,低度恶性胃淋巴瘤为89.5%,高度恶性胃淋巴瘤为55.6%。结论:胃原发性淋巴瘤是误诊率较高的胃部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病理分型、分期及综合治疗方案;提高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认识及早期确诊可以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误诊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诊治的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42例,总结分析误诊疾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经我院门诊及住院检查,分别被诊断为心脏神经症16例(38.10%),功能性早搏10例(23.81%),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19.05%),β-受体功能亢进症2例(4.76%),左室假腱索、肋软骨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各1例(各占2.38%)。结论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合理选择相关辅助检查,加强对类似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79.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瘤样病变,发病率低,易被忽视,关于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没有一种定论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临床表现亦缺乏特异性症状,一般均以肿块而就诊,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所以本病的诊断尤其重要;超声诊断的资料较多,但无明显的特异性;影像报道较少,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尚无致死性报道,目前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临床医师对其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忽视了该病的诊断,易误诊,故将此病的现代研究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2008年我院74例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心电图改变、发病诱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94.59%)、呕吐(79.73%)、恶心(44.5%)为主,其次为腹泻(6.76%)、腹胀(8.1%)、大汗淋漓(6.76%);心电图示心肌梗塞部位为:下壁(78.38%),前壁(9.46%),广泛前壁(4.05%),多壁(2.70%),心内膜下(5.40%);发病诱因在青年组以吸烟饮酒为主,中老年组发病时有54.35%患者是无诱因的。结论临床医生应对中老年人及青年人高危人群中以消化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要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如相应疾病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者,要及时做常规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肌钙蛋白。以减少误诊率和降低死亡率.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