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351篇
地球科学   14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西南季风和热带气旋耦合的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胜芳  唐文  何慧  陆丹 《海洋预报》2008,25(1):88-94
本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风廓线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碧利斯"的路径、陆上维持、暴雨成因.结果表明:"碧利斯"登陆后折向西行与冷空气到达黄淮一带有关,以后折向西偏南行,是受大陆高压南侧东北气流引导;"碧利斯"在陆上维持长、登陆后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与它处在鞍形场的有利流场、副热带高压从其东面加强西伸、正值西南季风爆发有关;暴雨的发生,与其"处在有利的气候背景,低压环流以罕见的路径从较北的纬度跨越广西"有关:更重要的是西南季风激发西南急流,西南急流输送水汽和释放潜热,利于热带气旋环流的维持,也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急流轴左侧为正切变涡度区,既有利于热带低压环流的维持,又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急流加强风的垂直切变,促使对流风暴不断生成.强降水的发生与西南急流的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关,急流指数变化对暴雨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预示性.  相似文献   
952.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我国南方一些省份遭遇了50年未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其中2月1~2日浙江省遭遇最严重的一次冻雨和暴雪天气。通过对2月1日金华市冻雨天气的诊断分析发现:前期北方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各层温度都很低。2月1日700 hPa孟加拉湾槽东移,槽前西南急流给我区带来充沛的水汽,强盛的暖平流使中间层出现明显回暖形成融化层。而底层处在冷高压底部东到东北风里,受冷空气回流影响,温度仍很低是个冷层。随着850 hPa切变线北抬,中低层切变辐合加强,水汽升到高空变成冰晶、雪花。高空落下的冰晶、雪花在融化层里融化,再经过底层的冷却层变成过冷水滴,遇到地表物体冻结成冰-冻雨。2月2日河套一带的北支槽东移,槽后西北气流引导新的冷空气南下,中低层出现明显降温使融化层消失,冻雨天气转为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953.
对舟山海域一次猛烈的低压大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气旋的强烈发展是由于其与高空疏散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中心、辐散中心和暖平流中心在垂直方向紧密耦合的结果,高空急流的活动和加强进一步促进了地面气旋的发展,地面气旋发生发展在青藏高原上空西北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和日本海上空西南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地面气旋的发展和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的强气压梯度是引起海上强风的主要原因;高空西南急流轴附近激发出的次级环流下沉支中往南的非地转风,加大了地面风速;对流层中下层垂直环流由上升运动转为一致的下沉运动,引起动量下传进一步加大了地面风速。  相似文献   
954.
0604号台风"碧利斯"持久不消及造成云南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红  王曼  曹中和  赵娜 《台湾海峡》2008,27(2):256-26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6h再分析资料对0604号台风"碧利斯"登陆后持久不消及其造成云南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两高间强而宽广的辐合带和西南急流增强使台风低压在陆上连续5d不消,副高、西南急流在低压区形成的最大风速中心位置决定台风低压移动方向.此次云南台风暴雨是在台风减弱低压主导作用下,激发强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形成利于垂直运动深厚发展伴有强抽吸作用的暴雨动力结构,孟加拉湾水汽源源不断向云南上空输送,经低层强水汽辐合抬升凝结而造成的.影响云南500hPa低压干位涡涡源中心值越大地面降水越强,850hPa干、湿位涡可提前12h预示台风减弱、移动方向的信息.  相似文献   
955.
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山东“99.8”大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9907号热带风暴西北上减弱成低气压之后,从黄海进入山东,分别于8月9日夜间、11 ̄12日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山东部分地、市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暴雨区位于谪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台风低压移动方向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与西风带弱冷空气交汇处。  相似文献   
956.
高低空急流与台风环流耦合下的中尺度暴雨系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9216号台风登陆后进入200 hPa西南风急流入口区右侧, 引起远距离台风中尺度暴雨系统突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二维模式研究了高、低空急流与台风环流耦合和中尺度暴雨增幅的相互促进正反馈机制, 认为Wave-CISK过程和斜压基流的对称不稳定可能是低空急流发展和倒槽形成的更切合实际的动力机制.对流不稳定与斜压大气的结合有利于北传的重力惯性波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57.
1999年6月24日到7月1日浙江省嘉兴市出现连续暴雨过程.500hPa环流特征与以往梅汛期不同,中低层华北高压少动,西南急流明显,稳定的中低层切变和江淮气旋发生发展,水汽通量散度及θse为这次降水提供了重要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58.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FY 2G卫星TBB、多普勒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江西快速循环同化系统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9日吉泰盆地梅雨期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及机制。过程分为线状对流系统MCS A转向、南压阶段和单体对流系统MCS B、MCS-C北移发展阶段。结合盆地西侧山区、盆地北部、盆地南部三个暴雨区,重点分析了暴雨天气过程的第一阶段。结果表明:1) 边界层辐合线触发MCS-A,后者西侧不断并入边界层辐合线上和低空急流前端的新生单体,形成“列车效应”。2) 弱降水冷池驱动MCS A中强降水雨团向西南方向传播以及MCS-A与弱降水雨团合并,共同导致了MCS-A转向。3) 受幕府山和吉泰盆地地形绕流作用,对流层中低层中-β尺度低涡在吉泰盆地东北部停留约5 h,激发盆地西部、北部对流活动的发展。4) 对流系统处于准静止态,急流前端存在中-γ尺度涡旋,导致MCS-A中强对流单体在吉泰盆地南部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959.
96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对以相似路径影响山东的登陆北上类台风“利奇马”(1909)和“桃芝”(0108)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暴雨分布特征和强度与热带气旋位置存在显著差异。2)中纬度台风暴雨比较复杂,台风降水地形增幅作用尽管明显,但主要与台风结构和强度差异有关。3)小时最大雨量与台风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强降水维持时间长短是“利奇马”与“桃芝”累计降水有较大差别的重要因素。4)环流形势的显著差异是导致两个台风影响山东时间、降水明显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5)“利奇马”和“桃芝”降水水汽输送条件差异是降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因素,动力条件也存在明显差异。6)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在两次台风暴雨中反应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