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生物科学   6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粉尘螨Ⅰ类变应原(Der fⅠ)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粉尘螨Ⅰ类变应原(Der fⅠ)是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主要变应原,可引发Ⅰ 型变态反应。挑取纯培养的粉尘螨,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有效地扩增出Der fⅠ 片段,产物连接入T载体(pMD18)。经扩增后,用Nde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ET24a表达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ET24a-Der fⅠ,工程菌经IPTG诱导培养,高效表达出Der fⅠ蛋白,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用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检测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2.
53.
肌动蛋白存在于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兔抗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TTC偶联的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到蚕豆(Vicia faba L.)根端分生组织中完整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均有明亮荧光。用抗肌动蛋白抗体和蛋白A-胶体金进行标记的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表明,金颗粒分布在蚕豆细胞核中,集缩染色质和核仁中金颗粒较多。经DNaseI消化和2 mol/L NaCl处理得到去除DNA和组蛋白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指出,去除DNA和组蛋白的细胞核和染色体与抗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说明,肌动蛋白不仅存在于完整的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而且存在于去除DNA和组蛋白的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另外,用抗原肌球蛋白抗体所做的免疫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也存在于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对高等植物细胞核和染色体以及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是否含有肌动蛋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以兔抗鸡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ITC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实验,观察到蒜(AliumsativumL.)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和染色体均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说明其中含有肌动蛋白。经TRITC鬼笔环肽标记后,完整的间期细胞、游离的间期细胞核、前期和中期染色体以及末期子细胞核均发出较强的红色荧光,而固定前用细胞松弛素D处理的根端分生组织细胞的荧光明显减弱或没有荧光,这些结果说明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存在着F肌动蛋白。抗肌动蛋白抗体和鬼笔环肽双标记实验结果指出,同一细胞核和染色体,在FITC的激发光波长下发出代表总肌动蛋白的黄绿色的FITC型荧光,在TRITC的激发光波长下则发出代表F肌动蛋白的红色的TRITC型荧光,两类荧光的分布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F肌动蛋白是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并说明F肌动蛋白可能是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肌动蛋白的主要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5.
在电镜下观察了洋葱(Allium cepa L.)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的连续切片并进行了三维重组。发现:1. 类胀泡结构在细胞核中的数目与二倍染色体数有较大差异。在所观察的S期细胞核中,该结构数为4—10 个;在所观察的G2 期细胞核中,该结构数为4—9 个。2. 类胀泡结构的体积变化比较大,大多数的体积在0.1—0.4 μm 3 之间。不同的S期细胞核中,类胀泡结构总体积较大者是总体积较小者的1.8 倍;不同的G2 期细胞核中,类胀泡结构总体积较大者是总体积较小者的2.1 倍。3. 类胀泡结构有集中分布在细胞核内一定区域的倾向。讨论了类胀泡结构是否为着丝粒等问题  相似文献   
56.
里氏木霉内切葡萄糖苷酶Ⅳ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内切葡萄糖苷酶Ⅳ(EGⅣ)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中的表达。采用RT-PCR的方法从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中分离到eg4基因。将eg4基因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PICZαA-eg4。将该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化毕赤酵母GS115,eg4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被整合到毕赤酵母的染色体上,并处于酵母α因子的下游,得到重组菌株P.pastoris-EGⅣ1。在甲醇  相似文献   
57.
采用机械破碎和蔗糖梯度离心方法从洋葱根端分生组织中分离出细胞核并制备出核 骨架。细胞核SDS-PAGE谱带中135kD处有一多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该多肽可被抗 鸡ScⅡ抗体标记,核骨架中没有此多肽。经抗ScⅡ抗体和FITC偶联的二抗标记后,细胞核 发出代表ScⅡ的特异性荧光,而核骨架中无荧光发出。经抗ScⅡ抗体和蛋白A胶体金处理 后,金颗粒特异性地结合在核内染色质区域。说明ScⅡ类似蛋白是洋葱根端细胞核的组分, 且位于核内染色质上,但该蛋白不是核骨架成分。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还说明ScⅡ 类似蛋白是洋葱根端细胞染色体和染色体骨架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58.
采用CMC碱性平板筛选方法,从造纸厂碱性淤泥中获得产中性纤维素酶的耐碱枯草芽孢杆菌C3004。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C3004。液体摇瓶培养24 h产生CMC酶活力达46.6 U/mL。酶学性质初步研究显示,CMC酶反应的pH值以7.0左右为适;在弱酸和碱性条件下也具有较高的酶活和一定的稳定性;反应温度以50℃左右为宜;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Mn~(2+)与Fe~(3+)对酶反应有促进作用,Cu~(2+)、Mg~(2+)和Zn~(2+)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该菌可在碱性(pH 8.5~10)条件下培养,具有不易被杂菌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多头绒泡菌核仁骨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间期细胞核中分离出核仁,用DNase I、0.25mol/L(NH4)2SO4和2mol/LNaCl去除核仁DNA和大部分蛋白质,得到核仁骨架。核仁骨架是直径1030nm的纤维组成的网络结构,含有约20种多肽,其中包括与肌动蛋白电泳迁移率相当的43kD左右的多肽。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核仁骨架能与肌动蛋白抗体结合而发出明亮的荧光。免疫斑点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核仁骨架的蛋白质成分中存在肌动蛋白。免疫电镜结果指出,代表肌动蛋白的金颗粒分布在整个核仁中。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