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0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从课程特点出发,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在精细化学品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结合多媒体技术在精细化学品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相应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新江 《山西科技》2008,(1):146-147
文章主要介绍燃油中各种杂质粒子时高压油泵柱塞副的磨损及柴油机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措施,并对柴油滤清器的结构改进和正确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微米级大颗粒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度调剖堵水过程中,为改善驱油效果,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微米级大颗粒交联聚合物微球,其粒径可达几百纳米甚至几个微米.经测试,在实验条件下,新制备的微米级大颗粒交联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变形性,并呈现出较为满意的封堵性能.在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油田驱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西北干燥寒冷环境对机体产生影响的生物学基础,选用ICR小鼠,根据中医病因学说理论,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新疆这种特有的干燥寒冷环境,并作用于小鼠,建立寒燥证证候模型,以正常喂养为空白对照组.试验处理第21天后,用摘眼球取血法和解剖法分别取出小鼠的血液和各种脏器,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脑组织和外周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组织形态学方面的改变主要是中心血管的轻度扩张和淋巴细胞增多;超微结构方面主要以水肿表现为主;单胺类神经递质方面,外周血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羟色胺(5-HT)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寒燥环境可导致小鼠体内"寒燥之气"的产生,由此推论寒燥环境是西北寒燥证形成的主要原因;且西北寒燥证不是机体某一脏器的改变,而是整体性、全身性、系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台13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为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本区波阻抗与沉积相间有很好的概率相关关系,因此提出一种以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为约束条件,结合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对该区辫状河储集层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优选出该区储集层岩相和属性建模的最佳方法分别是序贯指示模拟和序贯高斯模拟.建立的该区八道湾组地质模型能很好地反应地下地质体,为八道湾组油藏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痰瘀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血压病痰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和意义.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高血压病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痰瘀证组CD41表达、TT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t-PA含量下降(P<0.05),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 ),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PT、APTT显著缩短(P<0.01);非痰瘀证组CD62P表达升高(P<0.05),t-PA含量下降(P<0.05).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APTT显著缩短(P<0.01),而CD41、PAI-1、PT、TT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痰瘀证组对比,痰瘀证组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D41表达,t-PA、PAI-1含量,PT、Fib、TT和APT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高血压病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而且痰瘀证较非痰瘀证更为明显,并以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侯模型建立的关系,并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选用健康雄性ICR小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双因素组和三因素组.双因素组采用间断足底电击作为应激源(输出电压40±5 V,不定时改变电压,间隔0.2~0.5 s,每天连续刺激20 min),并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10±1℃,相对湿度36%~40%),干寒饲养环境(10 h/d),普通饲料喂养.共21 d,产生慢性应激;三因素组采用与双因素组同样条件的间断足底电击及人工气候箱干寒饲养环境,只是给予的饲料为干寒属性饲料,共21 d.第21天观察各组小鼠生物表征的变化并取实验动物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双因素组实验动物第21天出现舌有瘀苔滑;皮毛暗淡无光泽,蜷缩少动,扎堆眯眼,倦怠淡漠,对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争食饮水,大便成形而湿,小便色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6的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INF-?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á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Ig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三因素组相比,双因素组实验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未见显著差异,CD8+细胞百分比上升(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血清中IL-2含量升高(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与TNF-á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gG与Ig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①双因素复合作用模型动物在相同时间段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免疫功能紊乱与三因素复合作用组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异,且尚不完全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因素复合作用后模型动物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变化更加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三因素复合作用组不仅有生物表征的改变,同时有免疫功能的紊乱;③结合干寒环境、不良精神刺激、干寒属性食物等多因素复合作用所建立的异常黑胆质证侯动物模型不仅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而且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骨桥蛋白(OPN)和PTE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IGF-I、OPN、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①肿瘤组织中IGF-I、OP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IGF-I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OP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PTE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IGF-I的表达与OP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GF-I、OP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IGF-I、OPN、PTEN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的表达对判断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铷原子频标的基本原理及现状 ,提出了采用数字锁相调频电路代替原变容二极管调相电路实现对量子系统激励信号频率调制的方案 ,以及采用数字伺服电路代替原模拟纠偏电路的措施 ,可消除电子线路上的不完善给铷原子频标带来的温度系数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哈密瓜蔓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证明,新疆哈密瓜蔓枯病菌在pH4~10均可生长,以pH5~8之间生长最佳;其菌丝生长温度为10~34℃,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在供试培养基中以PDA、PSA和菜豆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供试的不同温度、培养基及不同酸碱环境均未见有分生孢子器和假囊壳产生。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瓜类蔓枯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以25%卡菌丹、40%除病灵、70%甲基托布津抑菌效果最为明显,在200~1000mg.kg^-1范围内抑菌率均为100%,50%金雷多米尔.锰锌和10%世高也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