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08篇
  免费   14955篇
  国内免费   8572篇
医药卫生   166735篇
  2024年   494篇
  2023年   1861篇
  2022年   4906篇
  2021年   6562篇
  2020年   5564篇
  2019年   3071篇
  2018年   3230篇
  2017年   4372篇
  2016年   3369篇
  2015年   6182篇
  2014年   7803篇
  2013年   9669篇
  2012年   13558篇
  2011年   14514篇
  2010年   12773篇
  2009年   11047篇
  2008年   11330篇
  2007年   10600篇
  2006年   9471篇
  2005年   7328篇
  2004年   5014篇
  2003年   4030篇
  2002年   3175篇
  2001年   2831篇
  2000年   1995篇
  1999年   700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4篇
  1968年   4篇
  196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性、高病死率等特点;而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迅速、最佳救治窗口期短、病情危重等特点,其救治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腔内介入治疗等临床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规范救治流程,本研究对心血管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首诊COVID-19筛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流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管理策略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阿霉素(Dox)复制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观察Liguzinediol对CH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血流动力学观察Liguzinediol对Dox(腹腔注射,2 mg/kg)诱导的CHF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SP)、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和心率(HR)的变化;观察Liguzinediol对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 Liguzinediol能增加LVSP、+dp/dtmax、ASP、ADP、AP、HR,降低-dp/dtmax(P<0.05~0.01);降低NO、iNOS以及MDA的浓度,同时增强了SOD的活性(P<0.05~0.01);抑制IL-6和TNF-α的生成(P<0.05~0.01)。结论 Liguzinediol可明显改善Dox诱导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转录调节因子c-Myb的表达对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Myb高表达的4T1乳腺癌细胞株,种植小鼠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检测实验动物肺转移情况,通过荷瘤抑制试验检测肺转移抑制效果。提取组织进行荧光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利用Medisapiens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对c-Myb和Ccl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表达c-Myb的荷瘤小鼠肺部转移灶明显减少,其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受限。由数据库分析得出,c-Myb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结论:乳腺癌中c-Myb的表达能够通过炎症因子Ccl2抑制肺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4.
余韩  瞿航  赵义  潘钰  王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2):1350-135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诊断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以及受限和重复的行为和兴趣,症状常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出现。过去的二十年内,神经成像揭示了许多“社会性”大脑的非典型活动和异常连通性的发现,包括梭状回对面部和凝视的分析、杏仁核的情绪处理、默认模式网络的心智化以及镜像神经元相关区域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理解,但对于社交功能缺陷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还未达成一致。除了方法学上的挑战以及聚焦于单个大脑网络的连通性研究以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ASD的极强异质性。这种不一致的发现,可能是由于诊断标准的变化以及学龄前期的ASD患儿存在非典型的神经发育轨迹,因此,有必要进行孤独症亚型的队列研究和大样本的纵向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观察卡波姆升眼压效果及对大鼠眼前节和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只SD大鼠,注射前3 d早晚测量基线眼压。右眼定为实验眼,左眼定为对照眼,右眼放出房水后将30 μL的5 g·L-1卡波姆混悬液注入前房,每日早10时、晚22时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测量眼压。每周进行双眼眼前节照相并对比。4周末处死26只大鼠(另4只持续观察眼压变化至注射后9周)并取双眼眼球行HE染色,观察实验眼与对照眼视网膜形态,对比视网膜厚度及房角形态。结果 注射前,实验眼白天和夜间眼压分别为(11.10±0.90)mmHg(1 kPa=7.5 mmHg)和(11.92±1.07)mmHg,对照眼分别为(11.22±1.07)mmHg和(11.76±1.08)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相比,白天、夜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白天与夜间眼压相比,实验眼、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卡波姆在前房中呈现出弥散型和沉积型两种存在方式,弥散型和沉积型大鼠1周内眼压分别为(17.83±3.54)mmHg和(13.00±1.55)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19天,实验眼与对照眼白天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27天,实验眼与对照眼夜间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眼视网膜形态发生改变,注射后4周视网膜厚度为(254.70±21.80)μm,与对照眼的(346.73±24.63)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实验眼前房充满卡波姆及虹膜的混合成分,紧贴角膜内皮并延伸至房角,堵塞小梁网结构,正常虹膜形态消失;对照眼房角形态正常。结论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可维持高眼压4周以上,昼夜眼压差异较为明显,夜间眼压较白天更高,4周后视网膜出现高眼压损伤后的表现。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轴向载荷分担比用于胫腓骨骨干骨折术后指导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下行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治疗,对照组未行动力化,随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固定针断裂、松动及再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1例骨搬移患者轴向载荷分担比5%,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有连续性骨痂通过,拆除外固定器连接杆后发生移位,恢复原数值行轴向加压再动力化,现已愈合。观察组除外1例骨搬移患者,其余49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为[(24.4±4.7)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2.4±4.7)周],与对照组50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29.3±5.6)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7.3±5.6)周]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胫腓骨骨干骨折外固定术后轴向动力化可以加速骨折愈合,但不适合骨搬移截骨端已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57.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反酸”“吞酸”证历久源远,充分挖掘古籍,深研病机,提炼治法,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治疗本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脑萎缩,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SIVD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一般情况评定、Mo 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头颅MRI检查,线性法进行脑萎缩测量。结果 SIVD组代表脑室系统横径的测量值及脑沟测量值,除桥池宽度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 05)。SIVD组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除脑干指数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IVD组双侧侧脑室两额角间最宽距离、双侧侧脑室额角两侧尾状核头间最小距离、第三脑室宽度、双侧侧脑室腰部外侧壁最小距离与Mo 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 0. 05)。SIVD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中的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与视空间能力、计算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明显的皮质和皮质下萎缩,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哈氏值、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可作为SIVD患者脑萎缩的预测指标,提示执行功能/视空间及计算力、记忆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在苯妥英钠(Phenytoin,PHT)促进大鼠牙周膜干细胞(Rat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rPDLSC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MSCs)黏附于牙骨质过程中,整合素α5β1(Integrin α5β1)起到的作用。方法 提取大鼠BMMSCs和PDLSCs,培养并纯化。通过细胞鉴定后,将获得的两种细胞各分为4组:40 mg/L PHT处理组、40 mg/L PHT+整合素α5抗体处理组、40 mg/L PHT+整合素β1抗体处理组、PBS处理组,每组细胞放入置有牙骨质片的96孔板处理4 h后,检测黏附于牙骨质片上的细胞量并做以比较。最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0 mg/L PHT组与对照组细胞的整合素α5、β1亚基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结果 40 mg/L PHT可促进rBMMSCs及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片,加入整合素α5、β1抗体后,均明显抑制了40 mg/L PHT对rBMMSCs、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的促进作用(P<0.01)。q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PHT处理组的整合素α5、β1亚基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40 mg/L PHT能促进rBMMSCs、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该作用与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表达率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116例喉癌患者,随访≥2年,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外周血PAC-1和CD62P阳性率,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的关系。结果喉癌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2±1.76)%和(22.87±3.13)%,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而且在喉癌患者PAC-1表达和CD62P表达呈正相关性(r=0.238,P<0.05)。T3-T4分期或N2-N3分期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分期或N0-N1分期患者(P<0.05)。另外远处转移组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组(P<0.05);随访期间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69%。复发喉癌患者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02±0.85)%和(21.84±1.17)%,明显高于未复发的喉癌患者(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PAC-1和CD62P是喉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喉癌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