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9篇
  免费   1598篇
  国内免费   738篇
医药卫生   1633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695篇
  2021年   864篇
  2020年   788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673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183篇
  2010年   904篇
  2009年   806篇
  2008年   862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809篇
  2005年   567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蛋白表达及其与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将35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后6、12、24、72和120h组,每组5只。HIBD组按Rice法制成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及Fluoro-Jade B(FJB)荧光染色分别观察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变性情况。结果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a,HI)后12h皮质caspase-3表达(0.405±0.021)高于正常对照组(0.367±0.023)(P〈0.05),HI后24h皮质、纹状体及海马caspase-3表达达高峰(P〈0.05);至HI后120h皮质、纹状体和海马caspase-3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各脑区内FJB阳性细胞罕见,HI后24h各部位脑组织FJB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72h进一步增多(P〈0.05),120h时FJB阳性细胞数达高峰(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脑caspase-3蛋白表达与变性神经元在空间与时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但变性神经元分布得更广泛、更持久。提示caspase-3蛋白可能在缺氧缺血所致神经元变性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菖蒲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菖蒲为较常用中药,具有多种药理及生理作用.含有单萜、倍半萜、苯丙素等挥发油成分及黄酮、醌、生物碱、胆碱、有机酸、氨基酸、糖等非挥发性成分.本文就此对两种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的化学成分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大鼠胸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中的基质Gla蛋白(matrixGlaprotein,MGP)mRNA动态表达及曲匹地尔(Tra)对其的影响。方法在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后1d,7d,14d和21d处死动物,以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大鼠胸主动脉mRNA,用合成的两段针对基质Gla蛋白基因的引物进行逆转录PCR(RT-PCR),同时以GAPDH作为对照,检测血管中平滑肌细胞的MGP的表达。结果血管损伤后的1d,7d和14d,MGPmRNA的表达逐步升高,血管损伤后14d左右其表达开始降低。Tra(40mg·kg-1·d-1,ip)在各个时间点均能明显阻抑该蛋白的mRNA的表达。结论血管内膜损伤后,MGPmR-NA表达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Tra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增殖可能与其抑制MGP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rDNA转录活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分析培养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构成特征,检测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21 例健康人及127 例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培养72 小时,用标记CD4 、CD8、CD20、CD56 对培养后外周血作流式细胞术分析,同时用AgNOR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检测淋巴细胞的I-S% (银染核仁积分面积细胞核积分面积) 及I-O-D% (银染核仁积分光密度细胞核积分光密度) 以反映rDNA转录活性。 结果 外周血培养后主要为T淋巴细胞的转化生长,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rDNA 转录活性显著低于健康人或良性患者(P<0-05),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较低。 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检测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可能有助于肿瘤的普查和筛选。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快速、客观、分辨率高,并可作定量分析,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5.
Humanpapillomavirus(HPV)aresmalldouble--strandedDNAvirusesthatinducethehyperproliferationofepithelialcells.Epidemiologicalstudiesshowthatover90%ofallhumanoralandgenitaltumorsandthecelllinesderivedfromthesetumorsharborspecifictypesofHPV[l,zj,namelytypes16and18.HPVassociatedwiththesecancersarecapableofimmortalizingprimaryhumankeratinocytes['.#J.TheseobservationssuggestthatHPVmayplay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somehumancarcinomas.Twoviralgenes,E6andE7,arerequiredfortheacquisitionandma…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PC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石蜡切片进行PCNA(PC10)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84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74例PCNA呈阳性表达;2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CNA阳性表达13列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CNA均呈阴性表达;10例正常卵巢组织公有1例呈弱阳性表达.恶性(IRS7.26)、交界性(IRS3.85)两组间PC-NA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构建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并得到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BamHⅠ与EcoRⅠ从pUC19-p16质粒上切下MTS1cDNA片段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成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利用脂质体(Fu-GENETM6)介导的基因导入法将pcDNA3-p16导入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采用ABC法对转染后的不同代数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并进行酶切鉴定;转染后经G418筛选2wk出现阳性克隆8910-p16,并检测到其中有p16蛋白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并可在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998.
肺冲击伤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部局部冲击伤后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及肺冲击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致伤前,动物均在一计算机控制的双向穿梭箱内连续训练6d,每天 训练20次,以获得主动回避反射,在最后2d的训练中,AAR≥80%的大鼠被选用于冲击伤实验。采用BST-Ⅲ生物激波管致大鼠单纯肺冲击伤。脑组织内NO^-2/NO^-3,cGMP含量分别采用比色测定试剂盒和酶免疫测定试剂盒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最新教育理论,在西方有较大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日益扩大.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条件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构建护士心理档案,掌握护士心理特征,培养优秀护理人才。方法: 采用Skykey心理测评系统中症状自量表(SCL-90)、艾克森个性问卷(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我院495名在职护士及90名实习护士进行编号无记名问卷方式测查。结果: 护士的个性心理特征绝大多数为外向型,中间气质及多血质型,少数护士有掩饰性心理,极少数护士有精神病态人格倾向。结论: 护士心理档案的建立,使护理管理者在心理水平上对护士进行个体评价,参考护士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人-岗匹配管理。针对护士的心理问题制定心理健康“三级防护”制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护士对应激的心理耐受力,优化护士职业素质,培养新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