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腹腔镜手术对不孕症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不孕症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分析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的 71例患者资料 ,并与接受其它诊治方法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输卵管炎症性粘连是导致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而盆腔内炎症则是本组中原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探查术比手术损伤小 ,且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所示输卵管通畅情况相符率为 85.7% ,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后 2个月通畅率为 89.8%。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相对损伤小的情况下 ,可全面、准确地评价患者盆腔状况 ,确诊不孕症原因 ,并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不孕症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2.
透视导引下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疼痛的转移性椎体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椎怵转移性肿瘤常引起顽同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本研究评价透视导引下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疼痛的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2年9门-2007年4门.收件我科的惟体转移性肿瘤患苕中选择病例人选标准:①惟体转移性肿瘤引起腰背部疼痛;②CT示转移病灶以溶骨性改变为主排除标准:①转移病灶引起神经系统症状;②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病例均住透视导引下经椎弓根途径进针。结果:共33例患者接受PVP术.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53岁。共计治疗惟体45个.其中38个行单侧椎弓根注射,7个行蚁侧椎弓根注射.骨水泥汴射量1.5~6.0ml,中位值3.0ml26个惟体(57.8%)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14个渗漏至椎旁软绀织,8个渗漏人椎旁静脉丛,1个同时渗漏人椎旁软组织和椎旁静脉丛,3个渗漏至椎间隙.术后3d疼痛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14例,轻微缓解(MR)11例,有效率97.0%;术后1个门CR17例,PR14例,MR2例,有效率93.9%,14例患者术后有穿刺部位烽痛.酸胀,给于抗炎、抗感染治疗后缓解.结论:透视导引下椎体成形术是治疗伴有疼痛的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估门静脉支架置放结合外照射对肝功能及门静脉的影响程度.方法:将10头家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头,为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组(实验组);B组5头,为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A组先行放置门静脉金属内支架,1周后开始对门静脉行外照射.B组直接行外照射.两组外照射方法均为每周1次,每次5 Gy,连续3次.第3次外照射4周后处死,取出门静脉标本和照射区域、非照射区域的肝组织标本.对门静脉行大体和光镜、电镜下病理检查.对肝组织标本行大体和光镜下病理检查.A组在置放支架前和处死动物前、B组在外照射前及处死动物前分别抽静脉血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丙氧酸氨基转氨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门静脉和照射区域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动物的肝功能数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门静脉支架结合外照射对肝脏及门静脉的损伤并不大于单纯外照射.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应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ADM-PNIPAM-Fe3O4)对兔VX2肝肿瘤行动脉化疗栓塞的毒副作用。方法: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B组为ADM-PNIPAM-Fe3O4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肝动脉注入ADM-PNIPAM-Fe3O4 2 mg/kg(相当于阿霉素1 mg/kg),同时在肿瘤表面加0.4 T磁场。2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4 d于兔耳缘静脉抽血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主要指标(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术前、术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主要指标的改变。结果:血常规检查发现术后3 d 2组动物白细胞计数均值均明显升高,术后14 d均可恢复正常。而红细胞及血小板在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14 d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肝功能检查提示术后14 d A组肝功能变差;B组表现出可短期恢复的轻度肝功能损害。2组肾功能术前术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ADM-PNIPAM-Fe3O4联合外加磁场治疗对兔正常肝组织损伤轻,并且损伤可在短期内恢复。初步肯定ADM-PNIPAM-Fe3O4是一种安全的介入化疗栓塞制剂。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2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的患者(男:女=2.38:1,平均年龄52.8岁),纳入标准为胆总管上段梗阻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并且术后随访4周。以术后四周血清总胆红素是否下降50%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原发疾病、术前Child—Pugh评分、行PTBD术和临床症状出现时间间隔、左右叶PTBD时间间隔及术中胆道造影显示梗阻类型。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大于50%有18例,小于50%有9例。两组病例在PTBD术距离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及左右叶PTBD时间间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及术后胆道感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一级分支和或门脉主干癌栓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法:2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一级分支和(或)门脉主干癌栓患者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部分患者同时接受门脉支架置放术。结果:25例患者分别接受TACE术1~4次,共46次,5例患者放置门脉支架。术后1周Child-Pugh分级11例次由术前A级升至B级,2例次由B级升至C级,1例次由A级升至C级。1例次术后第2天出现肝性脑病。1例患者未完成门脉支架随访、其余4例至患者死亡时支架仍保持通畅。1例患者于6个月失访,其余24例生存期3~15个月,平均6.4个月。结论:TACE和门脉支架置放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一级分支和(或)门脉主干癌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后,采用置放胆道支架(总计33枚)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总计53次)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 28例患者中2例失访,平均生存期为17.7个月,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15.3个月。结论 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131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联合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器官的内照射吸收剂量进行估算。方法21例患者肝动脉内按体质量注入^131I-美妥昔单抗(27.75MBq/kg)和混合化疗药物的碘化油乳剂。用1计数仪测量5min和0.5,2,4,24,48,72,120,168h血样和尿样的放射性。用SPECT仪行4或5次全身扫描。用感兴趣区图像处理法计算主要器官和全身放射性活度占给予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数(%ID),SPSS12.0软件拟合时间-%ID曲线,计算累积活度,依据医学内照射辐射剂量学(MIRD)方法和血液间接法计算器官和红骨髓的内照射吸收剂量,计算肿瘤/非肿瘤放射性比值。结果^131I-美妥昔单抗的平均剂量为1.89(1.47~223)GBq/次。显像示放射性主要浓聚于肝区肿瘤组织,随时间延长,甲状腺后期有放射性浓聚,体内其他组织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器官吸收剂量(12例):肝(3.19±1.01)Gy,脾(3.65±2.41)Gy,甲状腺(3.61±2.40)Gy,肺(0.97±0.23)Gy,肾(0.96±0.35)Gy,全身(0.57±1.55)Gy,红骨髓(0.55±0.09)Gy(7例)。肿瘤/肝放射陛比值(7例):3h为2.88±1.11,64h为2.15±0.53,120h为1.81±0.39,168h为1.64±0.39。结论依据MIRD方法计算获得了主要器官、红骨髓和全身内照射吸收剂量,这对更好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和制订个体化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168例盆腔炎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结果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 研究盆腔炎患者与宫颈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168例盆腔炎患者进行宫颈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CT采用抗原免疫法,UU采用培养法。结果 168例中,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30.0%,两者感染的总阳性率为55.4%,两者混合感染率为10.1%。结论 提示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为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对于盆腔炎的患者应重视进行宫颈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检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介入动脉栓塞后对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为小肠病变栓塞治疗后监测肠管存活和指导临床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只正常家兔,分别经小肠动脉注射PVA(350~550μm)2、6mg和生理盐水2ml,分为2mg组(10只),6mg组(5只)和对照组(5只)。利用微导管动脉栓塞技术,以基本电节律为观察指标,研究各组动脉栓塞后24h小肠肌电活动的改变。结果2mg组小肠动脉PVA栓塞前后慢波频率和波幅分别为(17.83±0.55)次/min、(0.1641±0.0043)mV和(11.59±0.23)次/min、(0.0739±0.0011)mV,慢波频率和波幅明显下降(P<0.01)。6mg组栓塞后3~6h后基本电节律(basalelectricalrhythm,BER)活动逐渐消失,剖腹探查示肠管发生长短不等坏死。对照组小肠动脉生理盐水注射前后慢波频率和波幅分别为(17.89±0.48)次/min、(0.1632±0.0020)mV和(16.95±0.34)次/min、(0.1606±0.0030)mV,慢波频率和波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肠动脉介入栓塞后对小肠BER影响显著,近端空肠电活动的慢波频率和波幅明显下降,小肠动脉介入栓塞后对胃肠道平滑肌慢波电活动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小肠动脉PVA栓塞后有望通过动态监测BER改变来判断肠壁存活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