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病例的判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记录术前肿瘤最大径、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术中造影情况、碘化油剂量及术后随访肿瘤最大径、碘化油沉积情况、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肿瘤最大径为(13.02±10.52)cm,所有患者均为Child A。47例DSS均显示门静脉主干通畅;碘化油用量平均为27.84 mL(范围25~40 mL)。术后2周后随访肝、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4周后均可恢复。术后4周复查CT测量肿瘤最大径为(5.17±0.45)cm (P=0.000 0),肿瘤内碘化油沉积4度为85.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严格的术前评估,术中又将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完全的充填,术后的积极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对于首次TACE行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微球 碘化油联合栓塞与单独使用碘化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材料和方法将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球 碘化油联合栓塞组(ML)及碘化油单独栓塞组(L).ML组患者接受治疗时行将直径300-500p.m的微球0.5-2ml与5-20ml碘化油配置成混悬液,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对L组患者单独采用碘化油进行栓塞.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的改变情况,栓塞相关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共179例(男/女119/60,平均年龄54.82±13.31岁)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入选本组研究.分组后ML组有91例,L组88例.接受治疗后ML组患者AFP值下降及肿瘤缩小程度较L组明显;ML组患者肝功能受损伤较L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微球 碘化油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较单独使用碘化油栓塞更有效;但联合栓塞造成肝功能损害较严重,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肝脏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胆汁瘤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11例肝脏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后胆汁瘤形成的患者,记录患者胆汁瘤形成前有无黄疸及处理方法,胆汁瘤形成前TACE次数,碘油栓塞后沉积表现,胆汁瘤形成时间,穿刺引流及预后。 结果 胆管癌患者5例,肝癌4例,结肠癌肝转移2例。胆汁瘤形成前有黄疸者7例,7例曾有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史。TACE次数平均值为3次(1~5次),碘油沉积散在淤滞于肝动脉。胆汁瘤形成于末次TACE后2~4周,7例穿刺引流证实胆汁瘤与胆道相通。7例同时接受PTCD者胆汁瘤愈合,3例未接受PTCD者,胆汁瘤引流管无法拔除,另1例死于引流后1月肾功能衰竭。结论 胆汁瘤形成与TACE中碘油栓塞、淤滞有关。胆汁瘤引流非常重要,部分患者PTCD可降低胆道压力加速胆汁瘤愈合。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ContourSe微球对兔VX-2移植性肝癌的栓塞作用及对正常肝组织的影响,初步确定ContourSe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最佳粒径范围.方法:经剖腹途径将VX-2瘤粒悬液直接注入兔肝实质内建立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共30只兔.用不同粒径的ContourSe微球对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根据使用ContourSe微球粒径的不同分为5组,第1组(n=6):注入1mL 0.9%氯化钠液,作为对照组;第2组(n=6):用ContourSe微球(100~300μm)栓塞;第3组(n=6):用ContourSe微球(300~500 μm)栓塞;第4组(n=6):用ContourSe微球(500~700 μm)栓塞;第5组(n=6):用ContourSe微球(700~900μm)栓塞.栓塞术前行CT扫描了解免肝肿瘤大小,栓塞术后定期处死作肝脏大体标本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了解肿瘤大小及坏死程度、正常肝组织损害情况和腹腔胜器并发症.结果:兔肝肿瘤种植成功率达100%.各组兔肝肿瘤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第1组:2.5450;第2组:1.3711;第3组:1.5263;第4组:1.9431;第5组:2.1699.第2组与第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95),此2组与其余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第2组及第3组肿瘤坏死均以重度坏死为主,尤其第2组坏死率最高.第2组免肝可见多发灶状坏死.汇管区可见胆管壁坏死,肝纤维结缔组织间隔亦可见坏死溶解改变.结论:(1)小于500μm的ContourSe微球能较有效地阻断肿瘤血供,抑制肿瘤生长;(2)100~300μmContourSe微球组虽然肿瘤坏死最明显.但可以引起正常肝组织胆道及肝内结缔组织坏死,临床使用须在超选择插管的前提下谨慎使用;(3)300 500 μmContourSe微球最适于临床肝肿瘤的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介入微创方法获取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6年2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纳入29例。所有患者接受动脉化疗灌注或动脉化疗栓塞术前,于超声导引下用21G穿刺针穿刺肝内门静脉,抽取门静脉血15 mL,部分患者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7.5 mL。ClearCell系统富集CTCs后,EpCAM/CK19/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计数。比较单位门静脉血样和外周静脉的CTCs计数,分析门静脉CTCs计数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门静脉和外周静脉CTCs的干细胞表征。结果  29例晚期胰腺癌Z患者均成功获取门静脉血,未出现并发症。29例患者的门静脉CTCs平均计数为(282±50)/7.5 mL。14例同时采集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的患者平均门静脉CTCs计数明显高于外周静脉[(237±78) /7.5 mL vs.(21±7)/7.5 mL,P=0.010 2]。伴肝转移患者门静脉CTCs平均计数明显高于无肝转移患者[(449±81)/7.5 mL vs.(126±18)/7.5 mL,P=0.000 4]。门静脉CTCs中CD133+细胞比例为5.9%,外周静脉CTCs中未检测到CD133+细胞。结论  超声导引下21G穿刺针穿刺肝内门静脉,是安全可行的获取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血的方法。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单位门静脉血CTCs计数明显高于外周静脉,门静脉CTCs计数与是否伴有肝转移相关。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CTCs中部分具有干细胞表征。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行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情况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68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D-L1表达阳性组和PD-L1表达阴性组。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PD-L1阳性51人,阴性17人。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D-L1阳性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阴性组(P<0.05),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对PD-L1阳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PD-L1阳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为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D-L1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经皮穿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transarterial infusion,TAI)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胰头癌患者 28例,所有患者均先行PTBD解除胆道梗阻症状,待有效引流后行经动脉灌注化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期和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共行PTBD 28次,胆红素由术前(168.9±64.1) μmol/L降到术后最低(37.2±6.2) μmol/L,其中15例放置胆道支架,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10.6个月,共接受经动脉灌注化疗 81次,所有病例均未出现Ⅲ~Ⅳ不良反应,总临床受益反应为64.3%,平均生存期7.07个月。结论  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48.
顺行放置双猪尾巴输尿管支架治疗恶性输尿管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合并尿路梗阻的患者动脉插管化疗前后采用经皮穿刺顺行输尿管支架置放术的技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对 7例恶性肿瘤伴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行经皮穿刺顺行放置输尿管支架 ,联合动脉插管化疗。随访时间 2~ 8个月 ,平均 5个月。结果  7例输尿管支架置放术均获成功 ,病人尿路梗阻解除 ,能耐受动脉插管的常规化疗剂量。 1例出现反复血尿及尿路感染 ,余 6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恶性肿瘤导致输尿管狭窄、梗阻的病人在动脉插管化疗过程中顺行放置输尿管支架解除尿路梗阻 ,是一种简便、有效、可行、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29例(38腕)腕管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体检的24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超声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中不同检测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的超声定量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波动幅度大于轻度与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也较高。结论:超声定量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腕管综合征的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植入后左室心肌功能的定量作用。方法选择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STI检测术前、术后1个月左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CS),并进行比较。结果与PCI前相比,PCI后心尖水平的室间隔CR值,基底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均较PCI前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的前间隔CR值,基底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前壁CR值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