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通过共面或非共面多野或多弧照射,使放射高剂量分布区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高度一致,在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为增加肿瘤区域放射治疗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缩短治疗疗程奠定了放射物理学基础。我院通过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2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肺部肿瘤25例,年龄33~81岁,平均61岁。低分化鳞癌5例,中分化鳞癌4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转移瘤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舌低分化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两种适形放疗方法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6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适形放射治疗,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增强CT扫描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治疗计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次放射剂量5~6 Gy,3次/周,总剂量45~54 Gy/8-12F/18~27D;B组单次放射剂量3 Gy,5次/周,总剂量45~54 Gy/15-18F/20~25D。结果 放疗后1个月腹、背痛缓解总有效率95.9%,完全缓解率81.6%,A、B组分别为95.7%和69.2%;两组整体肿瘤退缩率为67.2%,A、B组分别为81.8%和51.6%;中位生存期12.5个月,A、B组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35.3%和12.1%。结论 低分割照射局部晚期胰腺癌,靶区单次剂量大对肿瘤杀伤作用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放射反应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局部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两种适形放疗方法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6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适形放射治疗,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增强CT扫描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治疗计划。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次放射剂量5~6Gy,3次/周,总剂量45~54Gy/8-12F/18~27D;B组单次放射剂量3Gy,5次/周,总剂量45~54Gy/15-18F/20~25D。结果 放疗后1个月腹、背痛缓解总有效率95.9%,完全缓解率81.6%,A、B组分别为95.7%和69.2%;两组整体肿瘤退缩率为67.2%,A、B组分别为81.8%和51.6%;中位生存期12.5个月,A、B组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35.3%和12.1%。结论 低分割照射局部晚期胰腺癌,靶区单次剂量大对肿瘤杀伤作用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放射反应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种放疗方案对NPC进行治疗,并比较其REP的发生率。REP的发生率采用新法的A组为6.4%,传统法的B组为18.7%,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REP发生的主要措施为:按照“小而不漏”的原则设野,严格控制放疗总量及分割次数。  相似文献   
15.
MR增强扫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损伤的MR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按病变的主要发病部位及MR表现将其分为灰质型及白质型,其中白质型进一步分为白质型Ⅰ期和白质型Ⅱ期。结果:36例放射性脑损伤包括27例白质型及9例灰质型,其中27例白质型包括白质型Ⅰ期18例、白质型Ⅱ期9例。白质型Ⅰ期病例中增强扫描均表现为颞叶底部灰质内为主团块状或散在的斑点状、斑片状实质强化,强化区多位于颞叶底部内侧灰质及颞极区灰质;白质型Ⅱ期病例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花环状强化,占强化病灶的56%,其它主要表现为坏死灶周边及颞叶底部灰质内不规则实质强化。灰质型病例中增强扫描表现为病变区斑点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损伤的强化部位、强化形状及强化范围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扫描在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及早期征象的发现中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扫描进行。  相似文献   
16.
217例HBsAg携带者16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HBsAg无症状携带者(AsC)临床经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临床演变规律,寻求有效阻断方法。方法从健康人群查体中选择AsC,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为依据,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肝病常规检查,剔除HCV混合感染,对HBV感染系列完成16年临床经过观察。结果217例AsC16年间HBsAg转阴21例(9.68%),平均年转阴率为0.58%,其中61.9%(13/21例)产生抗-HBs,20例属临床治愈,1例转化为HCC。57.14%(124/217例)仍保持无症状携带者状态,73例转化为慢性肝病,呈CHB、LC、HCC逐渐演变趋势,每年AsC向LC、HCC的转化率分别为1.04%、0.40%。因肝病死亡15例,其中死于CHB(重度)1例,LC3例,HCC11例。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和机体对HBV免疫应答调节不同,可表现不同临床转归。HBeAg阳性(e^+)HCC与LC患者相对较少,常表现为HBeAg阴性(e^-)或抗-HBe阳性。用中西医结合肝病分型观察AsC演变CHB、LC及HCC的临床特征,认为血瘀征象程度与肝病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低分割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评价低分割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4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负压成形垫进行体位固定,螺旋CT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治疗计划,单次照射剂量5~6 Gy,3次/周,总剂量45~54 Gy/8~10 F/18~23 d.结果 放疗后缓解腹、背痛的总有效率达到95.3%,完全缓解率83.4%;肿瘤退缩率88.4%(38/43),完全消退34.9%(14/43),中位生存期13.7个月,2年生存率20.9%(9/43).全部患者可以很好地耐受治疗,并发症较少.结论 低分割照射局部晚期胰腺癌,靶区单次剂量大5~6 Gy/次,对肿瘤杀伤作用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放射反应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我院鼻咽癌放疗后 5年随访的 177例患者中 43例远处转移的病人临床资料分析 ,希望从中找出规律 ,尽可能地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方法 自 1988年至 1992年期间 ,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有随访记录的 177例中 ,发现远处转移 43例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以 6 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鼻咽部原发灶根治剂量 68~76GY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先以X线切线野照射 40GY后 ,再垂直电子线照射 2 0G。结果 远处转移多于一年内高发 ;2~ 3年缓慢下降 ;3年后趋于稳定。T1~T2 期 ;骨、肺、肝转移排列基本一样。T3 ~T4 期 ;骨转移最多。病期越晚 ,远处转移发生的百分率越高。转移与各年龄组无明显相关性。随着N分期的增加 ,远处转移明显增高。结论 从远处转移发生的时间看三年内为高发 ,一年之内最多 ,三年后基本稳定。转移部位排列为骨、肺、肝。T1~T2 期骨、肺、肝的转移无明显差异 ;T3 ~T4 期则以骨转移最多。病期的早晚与远处转移有关 ;说明越是晚期治疗的难度越大。年龄与远处转移的关系不明显 ;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多少与远处转移有关。在鼻咽癌放疗的根治措施上根据T与N的不同分期 ,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应是今后值得探索的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发生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放疗方案对NPC进行治疗,并比较其REP的发生率,REP的发生率采用新法的A组为6.4%,传统法的B组为18.7%,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预防REP发生的主要措施为:按照“小而不漏”的原则设野,严格控制放疗总量及分割次数。  相似文献   
20.
L3二维光子晶体谐振腔集成微流槽折射率生物传感器在氮化镓(GaN)衬底材料上制备而成,其表面集成微流槽用于盛装生物样本。谐振腔的共振峰的中心频率对微流槽内生物样本折射率的变化十分敏感。该文分别对微流槽内生物样本折射率是1.33,1.48,1.518的情况进行了理论仿真。结果表明,GaN衬底的L3二维光子晶体谐振腔共振峰的中心频率可以设计在650 nm附近,共振峰的半高宽度为9.8 nm,共振峰中心频率随折射率变化产生的频移(即灵敏度)是35 nm/RIU(Refractive Index Unit)。测量共振峰的频移可实现对生物样本折射率变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