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1篇
医药卫生   16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国际预后指数在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分析国际预后指数和原发肿瘤侵犯在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价值。方法:分析507例首程治疗韦氏环NHL,均用工作分类进行病理分类。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 77例,Ⅱ期313例,Ⅲ期63例,Ⅳ期54例。根据 1997年美国癌症协会(AJCC)TNM分期原则,T1期51例,T2期206例,T3期17例,T4期33例。Ⅰ、Ⅱ期行单纯放射治疗或综合治疗,Ⅲ、Ⅳ期以化疗为主。结果:全组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S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2%和51%。Ⅰ、Ⅱ、Ⅲ和Ⅳ期的5年CSS分别为91%、68%、35%和20%。T1、T2、T3和T4期的5年CSS分别为82%、63%、59%和375。国际预后指数(IPI)危险度0、1和2+3分的5年CSS分别为73%、53%和25%。Ⅰ期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CSS分别为93%和90%。Ⅱ期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CSS分别为69%和61%(P=0.079),5年DFS为62%和50%(P=0.037)。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一般状态、T分期、Ann Arbor分期、B组症状、乳酸脱氢酶和国际预后指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原发肿瘤侵犯范围和国际预后指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综合治疗能改善早期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2.
原发于舌根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发于舌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39例NHL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病理以中度恶性的弥漫性大细胞性和弥漫性混合细胞性最多见,分别占33.3%和15.4%,其次为弥漫性免疫母细胞性和外周T细胞性,各占10.3%,根据Ann Ardor分期,Ⅰ期8例,Ⅱ期28例,Ⅲ+Ⅳ期3例,根据1997年AJCC/UICC TNM分期原则,T1期10例,T2期17例,T3期11例,T4期1例,按国际预后指数(IPI)标准,14例有预后不良因素,25例无预后不良因素,Ⅰ期8例中,7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1例综合治疗;Ⅱ期28例中,8例单纯放射治疗,20例综合治疗;Ⅲ-Ⅳ期以化疗为主,结果: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5%和67.2%,Ⅰ、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9%(P>0.05),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5%和67.9%(P>0.05)。Ⅱ期病例中,AJCCT1-2、T3-4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和74.1%(P>0.05),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9.5%和48.6%(P<0.05)。Ⅱ期单纯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6.5%(P>0.05),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5.6%和68.7%(P>0.05),全组有预后不良因素和无预后不良因素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52.1%(P<0.05),全组有预后不良因素和无预后不良因素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52.1%(P<0.01),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6%和39.7%(P<0.05)。结论:原发于舌根的NHL治疗后预后较好,原发灶大小Ann,Arbor分期及IPI积分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对部分颅脑肿瘤,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颅脑肿瘤放疗过程中合并出现脑血管病较少报道。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4年6月共收治脑肿瘤放疗患者84例,诊断明确的并发脑血管病4例,报告如下(见附表)。附表 4例颅脑肿瘤放疗合并出现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情况病例性别年龄诊断临床经过合并症诊断处理结果1男63岁左颞叶胶质瘤放疗30Gy时突发左侧肢体瘫痪,失语。CT检查原左侧病灶明显缩小,右侧脑室前角处略低密度灶。右侧脑梗塞20%甘露醇脱水;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吸氧。治疗1天,言语恢复,自动出院。2男47岁肺癌脑转…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放疗后利用随访CT影像学改变范围进行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RILT)定量分级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81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放疗后RILT影像学改变最严重时的随访CT图像融合到定位CT图像中,并勾画RILT影像学改变范围(VRL),结合患者的定位CT图像及治疗计划,获得双肺体积(V双肺)和不同剂量区间的VRL、V双肺。将上述参数代入VRL/V双肺、VRL(不同剂量区间)/VRL、VRL(不同剂量区间)/V双肺(相应剂量区间)、VRL(不同剂量区间)/V双肺 4项比值,得到定量表示RILT程度的多组比值指标数据。检验各指标与临床RILT分级的关系,确定RILT≥2级的最佳诊断指标。  结果  除VRL(0~10 Gy)/VRL、VRL(40~50 Gy)/VRL、VRL(0~10 Gy)/V双肺(0~10 Gy)外的各项指标均可用于≥2级RILT的诊断,其中VRL(10~40 Gy)/V双肺和VRL(20~40 Gy)/V双肺两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最高,均为0.821,敏感度分别为0.796和0.741,特异度分别为0.701和0.756。  结论  根据随访CT影像学改变范围进行RILT定量分级是可行的,VRL(10~40 Gy)/V双肺可以作为RILT≥2级的最佳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5.
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BT),包括高剂量率BT(high-dose-rate BT,HDR-BT)和低剂量率BT(low-dose-rate BT,LDR-BT),不仅能控制局部病灶,还能诱发免疫原性肿瘤细胞死亡,通过抗原交叉递呈及T淋巴细胞的活化,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本文就BT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和免疫性抗原的释放、促进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T细胞的活化、调节淋巴细胞亚群,进而诱发的抗肿瘤免疫效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欧美和亚裔人群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RP)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与肺癌和RP相关研究,根据研究开展所在地不同将检出研究分为亚洲地区与欧美澳地区研究两类,分别汇总RP发生率数据;在PubMed数据库检索与剂量学参数相关的研究。结果 14项研究共 3190例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地区和欧美澳地区患者≥3级RP发生率相近(4.9%∶4.6%,P=0.895),而5级RP发生率亚洲地区患者显著高于欧美澳地区患者(1.5%∶0.2%,P=0.002),且亚洲组研究中患者肺受量较低。21项研究报道了 肺V20Gy剂量限定标准,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地区研究间 肺V20Gy剂量限定标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440),亚洲地区研究的肺受量限定可能更为严格。结论 亚洲地区肺癌患者较欧美澳地区患者在放化疗后发生RP概率较高;将单纯基于国外患者研究数据制定的胸部放疗方案应用于亚洲地区患者时,要注意剂量限定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具有高度化疗敏感性,耐药患者不足15%,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诱导化疗无效的局限期SCLC患者放化疗次序和放疗时机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相关性,以探索同期放化疗是否优于序贯放化疗。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初治的67例诱导化疗无效的局限期SCLC,分为同期放化疗组32例与序贯放化疗组35例。94%患者临床分期为III期,6%患者为Ib期-IIb期。25例行脑预防性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PCI)。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组间分类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全组2年OS、PFS及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 rate, LCR)分别为53.7%、20.9%和58.2%。同期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2年OS分别为37.5%和54.3%(P=0.048)、2年PFS分别为12.5%与28.6%(P=0.149)。同期放化疗组中,13例患者(40.6%)同步化疗方案改为二线化疗方案,19例患者仍为EP或EC方案,二者2年OS分别为53.8%与26.3%(P=0.741)。同期放化疗组血液学毒性反应多于序贯放化疗组(P=0.031)、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胃肠道反应有增多的趋势(9.4%vs 0,P=0.176;12.5%vs 2.9%,P=0.318;12.5%vs 2.9%,P=0.109)。PCI与否2年OS分别为56.0%和38.1%(P=0.029)、PFS分别为24%和19%(P=0.012)。结论诱导化疗无效的局限期SCLC可能不宜继续原方案同期放化疗,可以换用二线方案或者进行单纯放疗,由于是回顾性小样本研究,此结论还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诱导化疗后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对比不同诱导化疗方案的治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170例Ⅱ~Ⅳb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6例,女性44例;Ⅱ期27例,Ⅲ期105例,Ⅳa~b期38例。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3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2.8%、91.5%、76.7%和69.1%。多因素分析发现,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疾病进展(HR:1.820,95%CI:1.013~3.271,P=0.045)及远处转移风险(HR:2.240,95%CI:1.017~4.090,P=0.045)显著降低。  结论  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显著延长鼻咽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老年局限期SCLC放化疗中放疗时机选择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行根治性胸部序贯放化疗的80例老年局限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从治疗开始至放疗结束时间(SER)、诱导化疗周期数与OS及PFS的关系,进而比较早放疗组(诱导化疗周期数≤3个37例)与晚放疗组(诱导化疗周期数>3个43例)疗效的差别。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OS、PFS分别为23.5、13.3个月;SER与OS、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2、3、4、5、6周期诱导化疗后接受放疗病例的中位OS分别为33.2、26.7、20.6、16.9、17.9(P=0.000);中位OS及1、2、5年OS早放疗组分别为27.8个月及87%、62%、34%,晚放疗组分别为17.9个月、74%、37%、15%(P=0.017);中位PFS及1、2、5年PFS早放疗组分别为17.1个月及65%、43%、28%,晚放疗组分别为11.9个月及49%、21%、14%(P=0.022)。结论 老年局限期SCLC序贯放化疗患者SER越短疗效越好,早放疗可使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胸部放疗在不同转移部位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首诊ES-SCLC患者,其中化疗后病情无进展病例830例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一线接受了含铂方案化疗,341例患者接受了胸部放疗。主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S),采用卡方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