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大豆提取物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3组均采用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造模后经口胃内灌注大豆蛋白;模型组经口胃内灌注生理盐水;实验组经口胃内灌注三羟基异黄酮.观察大鼠72 h内生存与死亡情况;检测存活大鼠24 h、48 h、72 h血清淀粉酶含量,计算胰腺组织病理指数评分.结果 大豆蛋白组6h死亡率高达53.3%;三羟基异黄酮组6h累计死亡率仅为6.7%,至24 h达死亡高峰(33.3%),较大豆蛋白组明显延后,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羟基异黄酮组存活大鼠24 h、48 h、72 h血清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大豆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 U/L ±325 U/L vs 2667 U/L±262 U/L,P<0.01;1744 U/L±321 U/L vs 2935 U/L±301 U/L,P<0.01;1319 U/L±338 U/L vs 2725 U/L±235 U/L,P<0.05);3组胰腺炎症病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胃灌注三羟基异黄酮可以延缓急性胰腺炎大鼠死亡高峰,提高大鼠生存率,抑制血清胰腺淀粉酶活性,可能通过降低胰腺炎症反应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赵保民 《当代医学》2009,15(3):84-85
目的探讨小儿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7年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发作性睡病24例分析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发作性睡病大多具有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麻痹、睡眠幻觉等症状,应用利他林、哌苯甲醇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疾病,综合治疗、长期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预先椎管注射氟柠檬酸(FCA)对针刺“足三里”穴保护受高湿热刺激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以探讨脊髓内胶质细胞是否参与此针刺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A)不做任何刺激;湿热应激组(B)大鼠放入仿真模拟气候舱内[干球温度(40.0±0.5)℃,相对湿度(60±5)%],60 min后取出;针刺+湿热应激组(C)大鼠放入仿真模拟气候舱内做应激处理的同时开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FCA+湿热应激组(D)先向大鼠椎管注射FCA 1μL,60 min后做应激处理;FCA+针刺+湿热应激组(E)向大鼠椎管注射FCA 1μL后,再做电针和应激处理;椎管注射生理盐水(NS)+针刺+湿热应激组(F)向大鼠椎管注射NS 10μL后,再做电针和应激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腰膨大段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表达,并记录各组动物的胃黏膜损伤指数。结果:大鼠在高湿热刺激60 min后胃黏膜出现点、线状出血灶,并有溃疡形成。B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为33.7±2.8,而C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为20.4±1.6(P<0.01),同时腰膨大后角浅层中GFAP和OX42的表达有明显增加(P<0.01)。E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为24.1±2.7,腰膨大GFAP和OX42的表达有明显下调,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与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高湿热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脊髓腰膨大中的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大会于2008年10月10至1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就消化病研究的热点与展望作了重要报告.大会还邀请了亚太胃肠病学会前任会长香港的SK Lam教授、新加坡的KM Fock教授,现任亚太胃肠病学会副会长马来西亚的KL Goh教授,以及国内知名学者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甲氰咪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氰咪胍组,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喂高脂饮食,甲氰咪胍组在高脂饮食12w后给予甲氰咪胍灌胃治疗。16w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血脂(TC、TG)、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测定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细胞色素2E1(CYP2E1)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水平,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增高,而抗氧化物SOD活性明显降低,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显著增高,细胞色素P450和CYP2E1含量显著增高。甲氰咪胍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甲氰咪胍通过抑制CYP2E1表达与其密切相关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改善NASH大鼠脂肪变性,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6.
青少年鼻咽癌放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鼻咽癌为常见恶性肿瘤.我院放疗科自1980年-1992年共收治236例鼻咽癌,30岁以下患者4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47例中,男29例,女18例,10岁以下1例.10-20岁16例,21- 30岁30例;高分化鳞癌3例,低分化鳞癌37例,未分化癌7例洲白床分期采用1992年福州会议标准,1I期8例.II工期24例,IV 15例。1.2病程及误诊情况从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在半年以内24例,半年以上23例,最长达2年3个月。  相似文献   
37.
自1981年至1991年共收治中晚期上颌窦癌77例。采用单纯放疗以及放疗、手术、化疗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本文就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25例,男:女一又08:1。年龄12~85岁,平均56岁。病理类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鳞癌57例占74%,腺癌6例,末分化癌2例,腺样囊性癌5例,其它7例。临床分期,按美国1983年AJC分期法分期’‘’,正期4例,皿期4O例,IV期33例。治疗方法:单纯放疗34例,计划性术前放疗10例,非计划性术前放疗6例,术后放疗18例,其中术后有肿瘤残存者11…  相似文献   
38.
血小板计数是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 引言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出血的死亡率为 30 %~ 5 0 % ,药物治疗可降低肝硬化患者出血的发生率 .因此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建议对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进行药物治疗 [1 ] .内镜检查是确定有无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重要手段 ,但部分患者不能或无条件进行胃镜检查 .我们探讨临床指标能否预测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 对象和方法 对 1998/ 1999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47例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者组成研究群体 .所有均常规进行胃镜检查 ,有急性肝衰竭、门静脉栓塞、非甾体抗炎药、抑酸药及 β-受体阻…  相似文献   
39.
电针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血流及血浆ET,NO,CGRP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观察电针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血流量与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将 32只 SD大鼠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电针后应激组和应激后电针组 ,每组 8只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粘膜血流量 ,用放免分析法和生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 ET,CGRP和 NO水平的变化并计算各组溃疡指数 (UI) .结果 应激组较对照组比较胃粘膜血流量相对数值下降 (6 9.0± 10 .6 ) m V→ (5 1.5± 5 .1) m V,P<0 .0 1. UI增加 (1.1± 0 .4)→ (2 8.0± 4.1) ,P<0 .0 1.血浆 NO水平下降 ,(2 2 .7± 3.8) μmol· L- 1 → (18.8± 5 .2 ) μmol·L- 1 ,P<0 .0 5 . ET水平上升 (140± 17) ng· L- 1 → (177± 2 3)ng· L- 1 ,P<0 .0 5 .在电针后应激组和应激后电针组 ,与应激组比较 ,胃粘膜血流量上升 (5 1.5± 5 .1) m V→ (6 6 .5± 7.4) m V,(6 4.9± 5 .8) m V,P<0 .0 1,UI减少 ;(2 8.0± 4.1)→ (19.0± 2 .3) ,(19.4± 2 .8) ,P<0 .0 1.血浆 NO水平上升 ,(18.8± 5 .2 )μmol· L- 1 → (2 3.3± 4.1)μmol· L- 1 ,(2 2 .9± 4.1) μmol· L- 1 ,P<0 .0 5 ;CGRP水平上升 ,(145± 6 ) ng· L- 1→ (184± 2 2 ) ng· L- 1 ,P<0 .0 5 ;ET水平下降 ,(177±2 3) ng  相似文献   
40.
纳络酮和西咪替丁对电针大鼠足三里胃酸分泌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电针调节胃酸分泌的机制 .方法 采用精密酸度计测定电针后空腹胃液 p H值 ,滴定法测定胃液酸度 ,放免法测定胃液、血浆、胃粘膜及颌下腺 Gas和 EGF含量 .结果 注射纳络酮大鼠胃液酸度较生理盐水组有明显提高 (35 .3± 1.7) vs (2 6 .8± 2 .0 ) mmol· L- 1 ,P<0 .0 1,并用电针足三里后胃液酸度降低 ,p H升高 (2 .9± 0 .1) vs (1.9±0 .2 ) ,P<0 .0 1,两组胃液、血浆及胃粘膜 Gas明显增高 ,EGF含量降低 .注射西咪替丁胃液量减少 p H升高 ,胃酸度明显下降 (19.8± 0 .8) vs (2 6 .8± 2 .0 ) mmol· L- 1 ,P<0 .0 1.并用电针足三里无显著变化 .胃液、血浆、胃粘膜及颌下腺 Gas和EGF均显著升高 .结论 纳络酮促进电针足三里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 .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 ,同时促进颌下腺、胃粘膜 EGF合成与释放 .电针足三里不能改变已受抑制的胃酸分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