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阐述第三代头孢菌素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对国内近30 a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可导致多器官黏膜上皮的严重损害,表现为消化道黏膜损害并出血、呼吸道黏膜损害并出血,或尿道黏膜损害并出血;其他器官损害有心、肺、神经等.73例不良反应患者,消化道黏膜损害并出血6例,尿道黏膜损害并出血2例,呼吸道黏膜损害并出血1例.本组病例出血死亡率50%.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率较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死亡率较高,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 coagulation,APC)可以有效地治疗结直肠息肉,对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比较APC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对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12枚结肠息肉行APC治疗,其中17例亚蒂和74例扁平息肉仅用APC治疗;21例有蒂息肉电切治疗后用APC处理息肉残基,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结肠镜随访。结果:112枚结直肠息肉经一次APC治疗均成功清除,随访期间共有4例(6.5%)患者出现复发,均为直肠腺瘤性息肉,经再次APC治疗后彻底清除。单纯APC治疗组复发3枚(3.3%);电切后用APC处理残端组术后复发1枚(4.7%),两组间复发率无显著差别(P〉0.05),腺瘤性息肉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P〈0.05)。1例直肠有蒂息肉经圈套器切除后APC处理残端时出现黏膜下气肿,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腹痛,未经处理缓解,其余患者无特殊并发症。结论: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但对腺瘤性息肉APC治疗后应加强随访,以确保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3.
柿石症是指食入胃肠道内的植物纤维(柿、黑枣等)未被消化而长期凝结形成的异物团块造成的胃肠道炎症、梗阻等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疾病[1]。柿石多见于胃,但有少数柿石可进入小肠,易造成小肠梗阻[2, 3],如无法自行排出,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效果差,常需外科手术取石。我科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 DBE)下成功取出小肠内嵌顿巨大柿石1例,避免了患者手术治疗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豆浆灌胃对ANP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法诱导小鼠ANP模型.200只小鼠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ANP组、生豆浆治疗组、熟豆浆治疗组和纯净水组.后4组又分制模后6 h、12 h、24 h、48 h和72 h 5个时间点,各8只.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评分,分析小鼠死亡率.结果 生豆浆组24 h、48 h和72 h血清淀粉酶活性分别为(3 910±833)U/L、(2 798±634)U/L和(3 398±1 389)U/L;胰腺病理分值分别为3.13±0.34、2.35±0.19和2.22±0.21,较其他3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生豆浆组7 d内死亡2只,其他组死亡5~6只.结论 生豆浆灌胃可明显抑制ANP小鼠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减轻胰腺炎症程度,降低死亡率.该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5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内镜直视下,采用氩离子凝固器,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电凝导管,直至病灶上方0.3~0.5 cm处,以每次1~3 s的时间对疣状胃炎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56例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消失.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从基础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过渡期内,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心脏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采用同等条件下PBL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比较与评估,进行见习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提升学生掌握内科学和诊断学知识的能力。结果通过PBL教学模式授课的学生对于心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理掌握水平有显著提升,对于心脏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发病机制的思考和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改善。结论说明PBL教学模式会带来主动性的思考与讨论,从而会明显提升学生对心脏内科常见疾病的理解层次和水平,为学生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为少见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以往多因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常被误诊漏诊,从而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引起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及检查技术的提高,使本病确诊率不断提高。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2例cVT病例的cT静脉血管成像(CTV)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安及周边地区近20年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情况的变化。方法:收集1987至2006年在我科确诊的CRC患者的内镜资料,将20年平均划分为两个阶段:P1期(1987~1996年)和P2期(1997-2006年),按照年龄、性别、锵剖位置和病理对CRC的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CRC657例,检出率为5.5%。不同时期检出率和性别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2期和P1期CRC患者年龄分别为52.4和59.1岁,P2期显著增高(P〈0.01);P1期51~60岁者比例最高,P2期61~70岁占的比例最高,P2期老年人群(〉60岁)的比例显著高于P1期(P〈0.05)。两期中直肠癌的比例最高,P2期较P1期直肠癌的比例增高,结肠癌比例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端结肠癌的比例显著降低,同时近端结肠癌比例下降(P〈0.05);两期均以腺癌和粘液腺癌为主,其中腺癌显著增多(P<0.05),而粘液腺癌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近20年来西安及周边地区CRC发病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患者的年龄增高,近端结肠癌的比例明显增加,而远端结肠癌的比例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锌水平变化。方法 对市区 12 6例晚孕妇女 ,通过双盲法分为补充锌组和对照组。结果 研究证实 ,血清锌与乳汁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32 6 8,P <0 .0 1)。结论 不同时期血清锌变化母乳中锌也随之变化 ,而且随着哺乳时间延长 ,母乳储备功能的下降 ,乳汁中锌的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黄芩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TNF-α、IL-6及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组织TNF-α、IL-6、IL-10及TNF-α/IL-10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各15只。假手术组仅行开腹翻动胰腺十二指肠后关腹,其余两组开腹后均行3.5%牛黄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作SAP模型。造模后10min,干预组经股静脉给予5%黄芩甙,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3、6、12h后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胰腺组织中TNF-α、IL-6、IL-10的含量。结果:(1)模型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除3h脂肪酶外,干预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0.05);(2)模型组胰腺及周围有皂化斑的形成,胰腺水肿、出血、炎细胞浸润,胰腺组织结构破坏明显,有大片坏死区;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改善;(3)模型组胰腺组织中TNF-α、IL-6、IL-10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而干预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0.05);(4)模型组TNF-α/IL-10随时间先升高,6h后逐渐减低;干预组较模型组降低早,3h已开始明显降低。结论:黄芩甙可能通过减少TNF-α和IL-6的产生和释放,下调TNF-α/IL-10发挥对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