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医药卫生   4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水通道蛋白5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证实水通道蛋白 5(aquaporin5, AQP5)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挑选健康Wistar大鼠 24只,雌雄不限,体重 200~3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2只。实验组用卵白蛋白行基础致敏,继之鼻腔局部激发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进行试验。取所有大鼠的鼻黏膜,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定位AQP5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鼻黏膜中的分布,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检测AQP5在两组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①实验组大鼠鼻黏膜常规HE染色表现为明显的腺体增生、炎症反应和嗜酸粒细胞浸润;②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均显示AQP5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鼻黏膜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及纤毛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中;③免疫组化染色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AQP5在黏膜细胞中表达的量 (156. 37±1.93)明显高于对照组(178.52±1.9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08, P<0.01)。结论 变应性鼻炎时,腺体过度分泌与AQP5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细菌生物膜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全身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美国有2920万成人发病,占总人口14.2%。据统计,每年的药物、手术费用和因病造成的工作收入减少总计达60亿美元。CR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CRS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难治性病例。因此,人们认为CRS的持续存在可能涉及其他一些未知因素。本文综述了有关细菌生物膜及其在CRS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3.
抑制水通道蛋白1对Hep-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多种技术分别检测AQP-1的抑制剂乙酰唑胺对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和细胞内AQ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乙酰唑胺在5×10-5mol/L浓度下对Hep-2细胞内AQP-1蛋白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呈时间依赖性。并且TUNEL法检测的细胞凋亡率与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的AQP-1蛋白抑制率呈明显正相关(r=0.784,P<0.05)。结论:乙酰唑胺在一定浓度下对AQP-1的抑制可显著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提示AQP-1可能成为治疗喉癌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4.
缺氧对鼻息肉上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上皮细胞对缺氧和炎性因子刺激的主动应答作用 ,探讨上皮细胞和缺氧对鼻息肉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鼻息肉及下鼻甲的上皮细胞分别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 ,以及不同炎性因子刺激条件下进行无血清原代上皮细胞的培养 ,采用原位杂交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的方法 ,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为缺氧标志 ,检测上皮细胞分泌合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线粒体RNA(mitochondriaRNA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缺氧条件下 ,EPO在来自于鼻息肉和下鼻甲的上皮细胞中明显表达 ,且两者无明显差异 ,表明EPO可作为组织缺氧标志 ;②上皮细胞合成的VEGFmRNA的能力在各种刺激下增加 ,而以缺氧条件下增加最为明显 (P <0 0 0 1) ,其中鼻息肉的合成能力要强于下鼻甲 (P <0 0 1) ;③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在不同的炎性因子以及缺氧刺激下表达增加 (P <0 0 1) ,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以缺氧刺激下升高最为明显 (P <0 0 0 1)。鼻息肉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 (P <0 0 1)。结论 上皮细胞在缺氧时可主动合成VEGF。而这种中鼻道黏膜缺氧诱导的VEGF的产生和分泌是鼻息肉早期形成的重要机制。这也可能是鼻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方法 :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模型组 )。取该模型和健康豚鼠鼻粘膜行常规HE染色 (对照组 ) ,并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方法 ,对两组动物鼻粘膜组织中IL 12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 :IL 12mR NA在两组鼻粘膜中均有表达 ,模型组的表达水平为 0 .6 6 7± 0 .10 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0 .84 7± 0 .0 71(P <0 .0 1)。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IL 12的表达下降 ,提示应用IL 12替代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6.
中鼻道粘液纤毛系统清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鼻道粘液纤毛系统清除功能的特性。方法:取健康成人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及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男女各20例,应用糖精颗粒法测试其中鼻道粘液纤毛系统输送速率(mucociliarytransport rate,MTR)。另取相同人数及条件测试者进行总鼻道MTR的测试。取鼻息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和健康成年人中鼻道粘膜行电镜扫描。结果:健康人中鼻道MTR为(4.47±0.90)mm/min,总鼻道MTR为(7.00±2.21)mm/min,二者差异显著(P<0.01),男女无差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中鼻道MTR都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且明显低于其总鼻道MTR(P<0.01)。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健康人中鼻道纤毛分布与形态明显好于患者。结论:中鼻道粘液纤毛输送系统功能低于总鼻道粘液纤毛系统,中鼻道粘液纤毛系统对鼻腔的保护功能较总鼻道低下。  相似文献   
37.
王喆  董震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2):110-110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变化规律,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31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即刻进行血糖检测,3周后接受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颅脑损伤3周后中残、重残、植物生存状态以及急性期死亡患者的入院即刻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恢复良好患者(P〈0.05,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是近期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8.
重视变应性鼻炎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自2001年在临床应用以来[1],对认识上、下呼吸道的相关性以及提高变应性鼻炎(AR)的诊治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9.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对豚鼠鼻黏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minimal persistent inflammation,MPI)模型,观察长期处于MPI状态下鼻黏膜的改变,初步探讨这一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30只,随机分为MPI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首先以含卵清蛋白(ovoalbumin,OVA)和氢氧化铝凝胶的生理盐水混合液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再以低浓度OVA长期鼻腔激发,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MPI模型.通过阿辛蓝-过碘酸-希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Masson's triehrome,MT),分别检测鼻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的数量以及基底膜内胶原的含量;采用双霞免疫荧光法标记TGF-β1和MMP-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因子在鼻黏膜内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I模型组豚鼠鼻黏膜内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20,P<0.05);基底膜明显增厚,胶原含量增多(t=4.542,P<0.05).对照组豚鼠鼻黏膜内,TGF-β1几乎没有表达,MMP-9只在纤毛上皮细胞内有轻微的表达.MPI模型组豚鼠鼻黏膜内,两种因子均有表达.TGF-β1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质和细胞外基质;MMP-9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质中,其在黏膜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t=25.218,P<0.05).结论 长期处于变应性鼻炎MPI状态下,豚鼠鼻黏膜内出现了具有组织重塑特征的改变,TGF-β1和MMP-9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RT-PCR检测原代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IL-1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3(MCP-3)mRNA的表达。方法:获取人鼻黏膜组织,原代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设计IL-12 p35亚基、IL-12 p40亚基I、CAM-1以及MCP-3的引物,参照物采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目标扩增片段938 bp。半定量RT-PCR检测其mRNA在鼻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400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饱满贴壁。RT-PCR结果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鼻黏膜上皮细胞有IL-12 p35I、CAM-1以及MCP-3 mRNA的表达,但无IL-12 p40亚基的表达。结论: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有IL-12 p35、ICAM-1以及MCP-3的mRNA表达,但无IL-12p40亚基的表达。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完整有活性的IL-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