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甲状腺髓样癌^99mTc(V)-DMSA的临床显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放射性枝素五价锝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酸[^99mTc(V)-DMSA显像对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各种甲状腺肿瘤术前患者、12例MTC术后拟进一步治疔的患者和8例MTC根治术后患者接受了1~3次^99mTc(V)-DMSA显像研究。结果:^99mTc(V)-DMSA能被MTC高度摄取,图像清晰,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其它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不摄取放射性,^99mTc(V)-DMSA对MTC诊断是敏度为81.8%(18/22),特异性为100%(41/41),准确性为93.7%(69/631。^99mTc(V)-DMSA能特异性寻找术后残留或复发、转移灶能发现小至1cm、B超和CT不易识别、临床难于扪及的MTC病灶,与血降钙素水平一起检测.可望早期发现亚临床病灶。结论:^99mTc(V)-DMSA显像是MTC的一个特异性检查手段,对于MTC的诊断、定位、监测疗效和随访有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2.
186Re(Ⅴ)DMSA的制备及其生物分布章英剑蒋长英朱蓓玲邵鹏本研究探讨了99mTc(Ⅴ)二巯基丁二酸(DMSA)的类似物186Re(Ⅴ)DMSA的制备及其生物分布。一、材料与方法1186Re(Ⅴ)DMSA制备条件。用NH4186ReO4...  相似文献   
63.
核医学诊断方法对发现癌肿的骨转移病灶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就我院近一年骨显象检查病例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1984年1月~1985年1月骨显象检查病人共142例,男83例、女59例,年龄3~77岁。鼻咽癌42例、乳腺癌39例、肺癌24例、泌尿系肿瘤8例、直肠癌5例、其它24例(其中儿童Perthes病已另文总结)。经组织病理证实为癌症患者并有骨X线片作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建立半衰期较长的18F-氟乙酸盐(FAC)的制备方法.方法 基于Siemens公司的Explora FDG4合成模块,增加3个试剂位和2个电磁阀,改编运行程序,以"两锅法"结合Sep-Pak简易分离柱的使用,完成18F-FAC的自动化合成.对荷W256肝癌大鼠行18F-FAC PET/CT显像.结果 该法合成时间为65 min,化学收率60%(时间校正),产品放化纯>98%.荷瘤大鼠PET显像示,30和120 min肿瘤标准摄取值(SUV)分别为1.37和1.20,肿瘤/前肢肌肉放射性比值分别为2.32和2.55.结论 用改进的Explora FDG4合成模块可以成功制备放化纯较高的18F-FAC.18F-FAC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肝癌显像剂.  相似文献   
65.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if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特异性高表达,是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极具有吸引力的靶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PSMA小分子抑制剂能够高效、特异性探测前列腺癌病灶并进行分期。本研究初步探讨99mTc标记PSMA小分子抑制剂(HYNIC-Glu-Urea-A,简称99mTc-PSMA)SPECT/CT显像诊断前列腺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价值。方法:24例前列腺癌和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静脉注射99mTc-PSMA 2 h后行全身平面扫描和腹盆部SPECT/CT断层显像,采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肿瘤和肌肉摄取99mTc-PSMA比值(T/N)进行半定量分析,评价全身平面显像结合断层显像检测前列腺癌原发灶和(或)转移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99mTc-PSMA阳性率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ifc antigen,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以患者为单位,99mTc-PSMA SPECT/CT对前列腺癌原发灶或转移灶检测的灵敏度为72.7%(16/22)、特异度为100%(3/3)。99mTc-PSMA阳性患者,(中位数17.31 ng/mL,范围2.26~3239.00 ng/mL)水平明显高于99mTc-PSMA阴性患者PSA(中位数0.49 ng/mL,范围0.07~9.28 ng/mL)(Z=-3.51,P<0.001);在初诊和PSA大于2 ng/mL的复发患者中,99mTc-PSMA阳性率明显提高,灵敏度达94.1%(16/17);99mTc-PSMA的阳性率与Gleason评分高低无关(Z=-0.69,P=0.52)。结论:99mTc-PSMA全身平面显像结合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对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探测有较高应用价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66.
碳离子射线治疗肿瘤是利用其剂量分布优势,将能量集中于肿瘤组织释放,同时尽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相较于常规光子射线,碳离子不仅表现出上述物理学优势,还具有优越的生物学特性。笔者概述了碳离子射线在物理、生物学方面的特点,并着重综述了其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7.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组织检查(SLNB)是对恶性肿瘤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内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主要针对乳腺、胃、宫颈、结直肠、口腔、皮肤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本期多篇SLN探测的论文,体现了核医学、外科和病理科的多学科协作,但从中也引出了进一步思考和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目的介绍骨转移瘤的Na18F PET/CT显像,并比较其与Na18F PE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显像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对临床15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行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显像,将肉眼可见的骨骼热区记为转移、无法定性和非转移病灶,通过临床随访最终定性诊断为转移病灶、非转移病灶,比较3种检查方法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Na18F PET/CT和Na18F PET均检出全部168处病灶,99Tcm-MDP ECT探测到全部病灶的64.88%(109/168)。当无法定性的病灶被计入转移病灶时,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9.17%、72.92%;66.67%、39.58%。前两者与后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8、χ2=8.2、χ2=18.0、χ2=25.4,P均<0.05)。当无法定性的病灶被计入非转移病灶时,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3.75%;93.33%、79.17%;57.50%、81.25%。PET/CT、PET较ECT灵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χ2=22.5,P均<0.05),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8、χ2=0.44,P均>0.05)。结论 Na18F PET/CT用于骨转移瘤显像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兼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