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28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CO)近5年来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临床分离菌株,采用K-B法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逐年增长,而同期临床分离的764株ECO对其耐药率上升也较快。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的上升可能与其使用频度的增长有关,临床应合理应用该类药物,以防止或减缓ECO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82.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术后辅助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给乳腺癌的放疗带来很大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中,院内感染占很大比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肿瘤患者比非肿瘤患者的极重症比例高。在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为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需要从严掌握放疗指征,必要时可以适当延迟放疗。必须放疗时,建议采用大分割放疗模式。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比较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0年分别接受卡培他滨术后同期放化疗(单药组,427例)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术后同期放化疗(双药组,248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模式均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同期放化疗 ±辅助化疗。放疗方法为真骨盆 45.0~50.4 Gy分25次。结果 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产生单双药组各 248例,其中单药、双药组 5年样本数分别为81、104例。匹配后单、双药组的 5年OS (78.1%∶74.9%)、DFS (74.4%∶67.9%)、LRC (94.5%∶92.8%)和DMFS (77.1%∶70.9%)均相近(P=0.547、0.292、0.484、0.364),但双药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38.3%∶24.6%,P=0.001)。结论 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疗效未优于卡培他滨单药同期放化疗,而不良反应增加。单药卡培他滨同期放化疗仍为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Ⅰ-Ⅱ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治疗后淋巴结失败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素。方法1988年4月至2012年12月40例Ⅰ-Ⅱ期UADT—NKTCL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随访中出现了淋巴结失败,对失败后的生存和预后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40例患者中,8例单纯区域淋巴结失败,26例单纯远处淋巴结失败,6例同时合并区域和远处淋巴结失败。57.1%(8/14)的患者区域淋巴结失败合并局部复发,71.9%(23/32)的患者远处淋巴结失败合并远处器官失败。全组患者淋巴结失败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7个月,2年总生存率29.8%。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失败时患者B症状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是预后因素。有B症状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6个月,而无B症状的患者为16.3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ECOG评分0~1分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ECOG评分1〉2分的患者,分别为31.6个月和4.1个月(P〈0.001)。综合治疗的预后显著优于单纯化疗,2年生存率分别为68.6%和15.0%(P〈0.001)。结论早期UADT-NKTCL治疗后出现淋巴结失败的患者总体预后差,挽救性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肛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1年本中心经治肛管癌患者3l例,鳞癌23例、腺癌8例。Ⅰ~Ⅲ期患者首程采用放疗为主治疗16例、手术为主治疗11例、化疗3例。结果 随访率为90%,随访时间满3年的样本数21例。全组3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T分期为OS预后因素(χ2=12.11,P=0.001和χ2=4.64,P=0.031),并与PFS有相关趋势(χ2=2.91,P=0.088和χ2=2.75,P=0.097)。Ⅰ~Ⅲ期鳞癌患者首程放疗为主与手术为主治疗的3年OS率和PFS率均相似(80%与80%,χ2=0.08,P=0.776和78%与67%,χ2=0.17,P=0.697)。放疗患者3级皮肤或黏膜急性不良反应为37%,晚期肛门感觉或功能异常为9%。结论 临床分期、T分期是影响肛管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同期放化疗应作为肛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治疗手段的首选疗法,应用调强放疗技术有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放疗并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的局部复发风险和放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10年间215例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资料,其中66例术后常规放疗、149例未放疗。比较两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并应用倾向评分配比法分析比较。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6个月。全组36例局部复发(16.7%)。放疗比未放疗提高了5年LRRFS (92.6% 和76.6%,P=0.010),两组OS相似(82.8%和84.7%,P=0.49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放疗、T分期是LRRFS的影响因素。放疗与未放疗组倾向评分配对分析结果显示5年LRRFS也不同(92.6%和74.5%,P=0.008),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改良根治术后未放疗是局部区域复发的唯一影响因素(HR=3.53,95%CI=1.153~10.844,P=0.027)。结论 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未放疗增加了局部复发风险,但还需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术后放疗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3年间收治的 22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全组 206例初诊Ⅰ~Ⅲ期患者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18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4例保乳手术+放疗、5例单纯保乳术、1例未接受手术;化疗 196例,88例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放疗),14例Ⅳ期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例区段切除术、5例未接受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转移后治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实质性脏器转移182例(82.7%),单器官转移 63例(28.6%),多器官转移 153例(69.5%),4例不详。三阴乳腺癌初诊 3年内转移达高峰,5年后很少发生转移(6.4%)。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组转移后 5年OS为25.0%,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38.2%、17.5%(P=0.005)。合并内脏转移、局限骨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20.3%、56.2%(P=0.049)。62例单器官转移病例中接受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转以后 5年OS分别为48%和29%(P=0.006)。结论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内脏实质器官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对于单一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能改善生存;局限于骨转移好于合并内脏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将深度学习算法与商用计划系统整合,建立乳腺癌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分割平台并加以验证。方法 入组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放疗的左、右乳腺癌患者各400例。基于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临床靶区(CTV)和OARs分割模型,建立端到端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分割平台(DLAS)。使用42例左乳腺癌和40例右乳腺癌验证DLAS平台勾画的准确性。分别计算总体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平均豪斯多夫距离(AHD)。并计算相对层位置与每层DSC值(DSC_s)的关系,进行逐层分析。结果 左/右乳腺癌全乳CTV平均总体DSC和AHD分别为0.87/0.88和9.38/8.71mm,左/右乳腺癌OARs平均总体DSC和AHD范围为0.86~0.97和0.89~9.38mm。对CTV和OARs进行逐层分析,达到0.90以上表示医生只需要较少修改甚至不用修改的层面,左右乳腺癌的CTV勾画占比约44.7%的层面,OARs自动勾画占比范围为50.9%~89.6%。对于DSC_s<0.7,在两侧边界区域(层位置0~0.2和0.8~1.0) CTV和除脊髓以外的感兴趣区域DSC_s值明显下降,且越靠近边缘降低程度越明显。脊髓采用全层勾画,未发现有特殊区域出现DSC_s明显下降。结论 建立端到端的DLAS平台整合乳腺癌分割模型取得较好的自动分割效果。在头脚方向的两侧边界区域,勾画的一致性下降较明显,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术后IMRT对肢体和躯干软组织肉瘤患者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80例肢体和躯干体壁软组织肉瘤患者资料。全组患者功能保全手术后均行IMRT,其中原发肢体的51例,原发躯干体壁的29例。71例患者获得阴性手术切缘。中位放疗剂量为64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为43例,5年LC率为88%、DMFS率为75%、PFS率为73%、OS率为84%。手术切缘阴性者5年LC率显著高于阳性切缘者(90%比65%,P=0.023),原发肿瘤≤5 cm者的5年OS率显著高于>5 cm者(95%比69%,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阳性切缘是LC率的影响因素(HR=5.33,95%CI为1.19~23.86,P=0.029)。随访期间水肿和关节僵硬总发生率分别为18%和10%。结论 肢体和躯干体壁软组织肉瘤患者行术后IMRT可获得良好LC率,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IMRT降低直肠癌患者放疗区域造血活性骨髓的受照射剂量,以其减轻在同期放化疗期间的急性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入组直肠癌初治患者,根据盆腔核磁图像确定造血活性骨髓分布并勾画,并对其进行剂量限定(V5<95%,V10<90%,V20<80%,V30<65%),新辅助治疗方案为IMRT同期化疗(95%PTV50 Gy分25次,2 Gy/次),同期每周奥沙利铂50 mg/m2,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放疗期间每天2次)。结果 共 35例Ⅱ、Ⅲ期患者完成入组和治疗方案。2-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6%(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7%(6例)、红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1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1例)。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造血活性骨髓 V5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最低值均显著相关(P=0.005、0.002、0.017)。结论 根据MR确定的骨盆造血活性骨髓受量与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急性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相关。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18634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