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9(TLR9)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52例发病24 h内的AP患者,采集第1、3、5天外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血,提取血浆低温冻存,用于成批检测胰弹性蛋白酶、促炎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等。同法采集其治愈后2~3个月的外周EDTAK2抗凝静脉血行上述检测,作为相应指标的基准水平值。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用于随后成批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TLR9 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同法采集其治愈后3个月的外周EDTAK2抗凝静脉血行上述检测,作为相应指标的基准水平值。最终将成功采得治愈后3个月血液标本的前36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结果 AP患者的外周血PBMCs TLR9 mRNA相对含量高于其痊愈后3个月的基线水平(P<0.05)。AP患者的外周血PBMCs TLR9 mRNA相对含量表达改变与胰弹性蛋白酶、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与抗炎细胞因子无相关性。结论 AP患者的外周血PBMCs TLR9 mRNA表达显著升高并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同步上调,提示AP的发生、发展可能通过TLR9介导。  相似文献   
92.
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适应证、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无滤器保护B超引导置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男性2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2.8岁.中央型3例,混合型51例.病程≤7 d者45例,8 ~30 d者9例.B超检测为完全性,无漂浮血栓,下腔静脉无血栓.经导管泵入尿激酶30万U/2 h,2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U,2次/d;或持续泵入普通肝素18 U· kg-1 ·h-1.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溶栓疗程6~10d,溶栓前评分10.8±1.0,溶栓后评分4.6±2.1;溶栓率(58±18)%,病程≤7 d与8 ~30 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34).治疗14 d后痊愈20.4%(11/54),显著好转64.8% (35/54),好转14.8% (8/54),总有效率100%.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溶栓前血氧饱和度(91.0±2.6)%,溶栓期间为(90.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P=0.05).无血尿及脑出血等并发症,导管感染率7.4%( 4/54),穿刺部位有少量出血20.4%(11/54).随访6 ~21个月,随访率66.7% (36/54);31例患者下肢肿胀完全消失或活动后轻度肿胀,2例患者活动后肿胀较明显,多普勒超声提示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复发.结论 对于完全性、无漂浮血栓、下腔静脉无血栓的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腹股沟复发疝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21例临床资料。 结果:21例复发疝均成功完成TAPP手术,无中转手术。术后2例出现尿潴留(9.5%),1例出现阴囊少量积液(4.8%)。术后均2~3 d出院,随访6~24个月,无1例复发。 结论:TAPP安全有效;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于复发疝。  相似文献   
94.
95.
胰性脑病药物治疗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昆华  廖吉勋 《医药导报》1995,14(3):137-139
报告8例胰性脑病,提出抗胰酶,抗生素,胰岛素及能量合剂,镇静剂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6.
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14例外科重症病人在手术中放置营养性空肠造口管,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良好。文章对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以及空肠造口和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2002年7月我院82例DVT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62例,手术取栓20例. 结果全部患肢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但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9例,其余58例均未通或复发,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结论 DVT早期治疗效果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为治疗急性DVT的方法,早期中心或混合型以手术为主,周围型或晚期中心型多采用保守治疗,静脉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新、较好的血管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98.
99.
肿瘤性肠梗阻在诊断与治疗上有其特殊性 ,术前对肿瘤的位置、性质难以确定 ,术中根据“个体化”决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现将我院1994年~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肿瘤性肠梗阻”分析如下。资料及方法 本组 2 5例 ,男性 14例 ,女性11例。年龄 34~ 76岁 ,平均 5 4岁。慢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制剂中添加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Ⅰ~Ⅲ期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疲劳状态及生活质量 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哈尔滨医 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分为HMB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疲劳评 分简表(BFI)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疲劳程度和生活质量;计时起走测试评估患者综合体能;白细 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评估患者炎症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总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HMB干预组患者术后疲劳程度在各 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HMB干预组患者术后总体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41.2±2.6)分比(45.7±3.1)分,P=0.001]。 其中,在生活质量症状领域,HMB干预组患者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9.1±7.9)分比(15.2±8.2)分,P=0.008]。HMB干预组患者术 后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 5.5±1.6)×109/L比(6.6±1.7)×109/L,P=0.042]。结论相较于常规口服营养补充,添加HMB的 口服营养补充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总体生活质量和疲劳程度,降低患者总体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