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6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102.
利用鼻内镜视野广、光线亮、多角度、便于直接操作、不留盲区等优点。可以准确地发现鼻出血部位,从而实施有效止血手段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患者的痛苦小,术后反应轻、疗效好,符合微创治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经皮肾囊肿穿刺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及其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5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采用单次直接穿刺注入无水乙醇(A组),20例采用超声引导置管多次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B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后3、6、12月进行超声随访,结果显示A、B组治疗后患者的SRA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Vmax)及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Vmax及RI两种治疗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经皮肾囊肿穿刺注入无水乙醇与置管多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疗效相同,但单次穿刺能减少感染风险及治疗费用,较置管多次注入无水乙醇更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4.
背景:既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生化检查及病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能无创快速动态显示肾缺血再灌注后肾血流的变化.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右肾切除;对照组不作手术处理.前两组按照不同时间点再分为3个亚组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随着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各级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逐渐增大,24 h达高峰,叶间动脉最先出现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阻力指数是反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最敏感指标.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超声造影监测兔肾缺血再灌注前后肾皮质、髓质血流灌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前后肾皮质、髓质血流灌注变化的CEUS特征.方法 建立12只兔肾IRI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行CEUS检查,并对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肾皮质缺血前TIC上升支斜率(Grad)明显高于再灌注24 h后(P<0.05),开始增强时间(AT)、...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 建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监测各组肾叶间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同一时间点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行性。方法:4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应用CDFI检测各级兔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兔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平均光密度(OD)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S组比较,I/R2h组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I/R8h、24h组分别出现SRA、IRA的RI增大和MRA、SRA、IRA的Vmax、PI、RI增大(P<0.05)。I/R8h,24h组TNF-α的OD高于S组(P<0.05)。I/R各组MRA、SRA和IRA的Vmax,PI,RI与兔肾组织TNF-α的OD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CDFI是一种无创、及时的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鼻肉接触性头痛的诊断及鼻肉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原因和鼻内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及1%麻黄素试验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变异不同,实行相应的手术方式.解除鼻内接触点.结果 43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有效率100%.结论对确诊为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方式,解除病因,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0.
CT测定气管、支气管径线值及其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CT测定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经线值的方法并给出测定的经线值。方法 应用 CT摄片的方法测定了入住我院拟行肺手术病人 14 1例的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的内径和左右主支气管的长度。结果  114 1例病人 CT测量值 :气管内径 14 .3± 2 .1mm ,左主支气管内径 11.4± 1.6 mm,长 4 1.4± 3.8mm,右主支气管内径12 .9± 2 .1mm ,长 17.4± 3.2 mm。均偏小。 2所测 14 1例病人的气管、支气管的径线值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结论 通过 CT测定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经线值的方法准确可靠。国人气管、支气管经线值偏小 ,并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