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8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合并症, 影响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 准确识别营养不良是营养干预治疗的前提, 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随着2018年全球营养专家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IM)的正式发布, 大量研究随之开展。本文主要对GLIM的具体内容和争议, 及在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放疗患者中的准确性验证和临床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为今后恶性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2.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某高校学生进行食育干预,评价食育干预对改善外卖消费行为、饮食健康素养和膳食营养素摄入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择该校大一大二年级自愿参与“食育社团”的130人作为干预班开展为期4个月(2021年9月—12月)、共计14个主题的食育干预,未参与“食育社团”的87名学生作为对照班,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连续3 d24 h膳食回顾调查及“外卖饮食健康素养”调查。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干预班学生的外卖消费频率(5.17次/周)较干预前显著减少(3.62次/周),对香锅/火锅/麻辣烫、烧烤/炸串类等高盐、高油食物的消费频率较前降低(P<0.05);干预前学生对蔬果类、水产品、奶类食物的摄入仅达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下限的40%~60%,干预后均显著提高(P<0.001),但畜禽肉摄入仍超出推荐水平上限的37.72%;干预后能量和各膳食营养素摄入达标者均显著增加(P<0.05),但钠摄入偏高者仍有58.46%;干预后营养认知正确率和营养点餐态度均明显改善(P<0.01);三餐规律、进...  相似文献   
813.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宫颈粘连的预防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患者100例,根据术后干预方法不同分为A组(30例)、B组(35例)与C组(35例)。A组术后未予宫颈粘连预防干预措施,B组术毕即于宫颈创面放置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进行干预,C组分别于术后第3、5、8周末扩张宫颈进行干预。比较三组宫颈粘连、宫颈愈合及宫颈微循环状态。结果 术后宫颈粘连发生率:C组(2.9%,1/35)低于B组(17.1%,6/35)低于A组(46.7%,14/30)。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C组短于B组短于A组。血流灌注速度、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C组大于B组大于A组。结论 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患者术后进行扩张宫颈管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宫颈粘连,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宫颈微循环状态,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14.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MSCsI)对手术法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70只大鼠中随机取8只为假手术组,其余62只动物均进行右侧膝关节单侧手术造模。术后4周,进行X光检查并进行K-L评分,选择模型成功、状态良好的模型动物40只,根据K-L评分随机分为模型组、玻璃酸钠(阳性药,每关节腔0.5 mg玻璃酸钠注射液)组和MSCsI低、中、高剂量(每关节腔1.5×105、5.0×105、1.5×106个细胞)组,每组8只。分组后次日开始,玻璃酸钠组每周1次,其余各组每2周1次,关节腔内注射给药,持续5周,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使用X射线机检测大鼠膝关节病变;给药后记录大鼠行为学及痛阈变化;剖杀时记录关节软骨大体评分;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I型胶原C端肽(CTX-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取膝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组织损伤。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MSCsI高剂量显著降低大鼠X光评分(P<0.05)、降低大鼠关节软骨大体观察评分(P<0.05);给药4周后,MSCsI低、中、高剂量显著降低大鼠行为学评分(P<0.05、0.01),中、高剂量显著升高大鼠痛阈值(P<0.01);MSCsI低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水平、升高TGF-β水平(P<0.05),中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IL-6、CTX-Ⅱ水平、升高TGF-β水平(P<0.05、0.01),高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IL-6、CTX-Ⅱ、PGE2水平、升高TGF-β水平(P<0.05、0.01);HE染色结果显示,MSCsI各剂量能有效减轻模型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滑膜、软骨及软骨下骨病变较轻;甲苯胺蓝染色显示,MSCsI各剂量可减小模型大鼠软骨基质损伤。结论 MSCsI每2周1次关节腔内注射对手术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15.
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截至2021年11月30日收录的比较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常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文献,总结了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围术期结果并进行了Meta分析,指出了相较于常规腹腔镜手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概率、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长、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16.
目的 探讨光学体表引导摆位对于颅内转移瘤放射治疗精度的提高作用。方法 收集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行大分割放疗的颅内转移瘤患者19例,采用头颈肩联合开放式面罩固定。第一次治疗使用体表标记线辅助摆位(简称标记线摆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六维位置校正后采集体表轮廓作为后续治疗的参考图像。后续治疗分次随机分为标记线摆位(85分次)和光学体表引导摆位(简称光学摆位,101分次)。每分次治疗时均记录光学体表监测数据并采集CBCT图像进行验证。比较采用两种摆位方法患者的六维误差数据,用$\bar{x}±s$表示。在采用标记线摆位的分次,比较光学体表监测和金标准CBCT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Bland‐Altman法检验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位置验证方式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平移误差以及俯仰、翻滚、旋转3个角度的旋转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70、0.78、0.75、0.85、0.77(P<0.01),且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呈正相关,六组数值95%一致性限度范围分别为-0.29~0.19 cm(左右)、-0.25~0.25 cm(头脚)、-0.27~0.19 cm(腹背)、-1.76°~1.76°(俯仰)、-1.54°~1.60°(翻滚)、-2.18°~1.69°(旋转),均<3 mm/3°。与标记线摆位相比较,光学摆位三维误差从(0.35±0.16)cm降低到(0.14±0.07)cm。结论 光学体表监测误差和CBCT误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光学摆位可减小开放式面罩固定下颅内转移瘤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817.
张慧  张烨  张烁  乔春艳 《眼科学报》2023,(2):140-147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包括松弛和断裂)可引起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即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的发生。特发性悬韧带异常多发生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可能是PACG的发病机制之一,但仍需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此类患者双眼前房深度不等,虹膜/晶状体震颤等体征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能够诊断的悬韧带异常比例较低,通常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未能被诊断而在术中被发现,故被称为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目前根据术中表现如充分散瞳可见晶状体赤道部,连续环形撕囊破囊时可见前囊放射状皱褶,超声乳化时囊袋赤道部移位或卷曲,灌注抽吸时囊袋异常飘动,囊袋口不规则等可明确诊断。根据悬韧带异常的程度、范围,选择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或不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或人工晶体缝合固定术。PACG患者术前和术中应关注是否存在悬韧带异常,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保证手术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818.
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探索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94例初治下咽癌患者,分析其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6.9个月,594名初治下咽癌患者中,216例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总发生率为36.4%,其中22.2%(132/594)为同时性,14.1%(84/594)为异时性。上消化-呼吸道黏膜为最常见累及部位。相比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同时性原位癌和异时性原位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2.2%∶44.5%(P=0.958)、62.2%∶44.5%(P=0.240)。下咽合并同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组的生存明显差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组,5年OS率为27.2%∶44.5%(P=0.001);下咽合并异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5年OS为50.2%∶44.5%(P=0.587),但第二原发性肿瘤仍占全组死亡原因的42.5%。结论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概率较高,合并食管/胃原位癌以及异时性第二原发者不影响下咽癌患者的预后,而合并同时性第二原发者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为合并异时性第二原发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19.
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探索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94例初治下咽癌患者, 分析其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 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6.9个月, 594名初治下咽癌患者中, 216例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 总发生率为36.4%, 其中22.2%(132/594)为同时性, 14.1%(84/594)为异时性。上消化-呼吸道黏膜为最常见累及部位。相比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 同时性原位癌和异时性原位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2.2%∶44.5%(P=0.958)、62.2%∶44.5%(P=0.240)。下咽合并同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组的生存明显差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组, 5年OS率为27.2%∶44.5%(P=0.001);下咽合并异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 5年OS为50.2%∶44.5%(P=0.587), 但第二原发性肿瘤仍占全组死亡原因的42.5%。结论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概率较高, 合并食管/胃原位癌以及异时性第二原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