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医药卫生   9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嗅鞘细胞/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的制备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嗅粘膜嗅鞘细胞在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内的生长特性,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寻找新的移植供体。方法嗅鞘细胞/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由四层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和三层嗅粘膜嗅鞘细胞相间叠加构成。纤维蛋白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新鲜大鼠血浆促凝作用下,构建单层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在支架表面种植嗅粘膜来源的嗅鞘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嗅鞘细胞在支架上/内的生长过程,培养3d后,在细胞表面再次滴加上述细胞外基质混合胶以构建第二层毯状支架,依次重复两次。夹层支架制成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和分析夹层支架的内部结构以及嗅鞘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情况。结果由顶层至底层,支架内的嗅鞘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突起逐渐延长,细胞内分泌颗粒逐渐增多及其电子密度逐渐增高;细胞可在支架之间迁移,其水平排列方向具有一致性;嗅鞘细胞的细胞膜可与支架紧密粘附,支架内局部区域出现组织间隙。结论嗅粘膜嗅鞘细胞可在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内正常增殖和分化,细胞与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该夹层支架可作为嗅鞘细胞三维生长的载体,用于移植治疗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SCI组动物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将动物分为脊髓损1 d组、2 d组和5 d组。各组动物的脊髓切片经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光镜观察TrkA及N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的变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NGF免疫反应阳性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程度,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TrkA及NGF的表达随脊髓损伤后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调;脊髓白质和灰质内尤其是皮质脊髓束内GFAP及NGF阳性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与此同时,室管膜细胞内亦可见明显的NGF免疫反应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可刺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TrkA及NGF,通过自分泌维持受损神经元的存活;损伤部位反应性增生的胶质细胞亦可产生NGF,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或皮质脊髓束的轴突末梢,以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适时补充外源性神经营养素或改变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将有利于受损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3.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坚  张捷 《医学综述》2001,7(12):738-738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coli,MC)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 ,以前国外报道较多。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肠镜诊断水平的提高 ,MC的发病率在国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 病因和发病机制便秘和长期口服泻药是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引起MC的最主要原因 ,其中尤以蒽醌类药物为著。但近年报道 ,口服以番泻叶、大黄或芦荟等提取物制成的泻药和二苯甲烷类泻药 (如便塞停 ) ,亦可导致MC。泻药中所含的各类色素是致病的根本原因[1 ,7] 。Iseki报道 1例口服了 7年竹叶提取物的患者发生了MC也证明了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胆汁酸对于肝硬化大鼠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37只肝硬化大鼠及30只相似体重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甘氨胆酸组(均为70mg/kg·d)和安慰剂组治疗两周。测定胆汁分泌速度、回肠细菌总数、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给予安慰剂的肝硬化大鼠,胆汁分泌速度低于健康大鼠(P<0.001)。给予胆汁酸治疗后,胆汁分泌速度增至正常水平。肝硬化大鼠比健康大鼠的回肠细菌总量显著增高(P<0.001),而给予胆汁酸使其回肠细菌总量降至正常水平。给予胆汁酸的肝硬化大鼠细菌移位率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均较给予安慰剂的肝硬化大鼠低(P<0.001),而存活率高于安慰剂组。结论给予肝硬化大鼠胆汁酸可以增加胆汁分泌,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服用胆汁酸可能有益于防治肝硬化肠源性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SOM )一般需全身应用抗生素及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通气等局部治疗。近年来我科对38例SOM患者在鼓膜穿刺抽液后,给予正负压调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给予正负压调整治疗的对照组( 34例)。现将两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选取2 0 0 1年6月~2 0 0 2年1 1月门诊就诊初次发病的SOM患者,发病在2个月以内,主要症状为耳塞闷感,听力减退。鼓膜检查:内陷、混浊、光锥消失,有液平。纯音测听:语言频率平均听阈(PAT)在30~45dBHL ,气导>骨导。声导抗为B型鼓室图,镫骨肌反射不能引出。鼻咽部检查未见肿瘤,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深圳地区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其流行特点和因素,为制定今后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深圳市盐田1984~200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耳灌洗加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坚  刘鸿源  毕巍 《天津医药》2004,32(2):111-112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关键是清除鼓室内分泌物,恢复咽鼓管功能。常规需咽鼓管通气及鼓室穿刺抽液治疗,久治不愈者需行鼓膜置管等综合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耳灌洗、外耳道加压治疗经常规治疗无效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所现行采血模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所治疗室护士真空采血及送检、检验室接收标本及前处理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采血模式存在缺陷。结论通过加强科室间的沟通避免采集缺陷、改变采血环境等措施,使血标本从采集到上机的分析前质量控制达到最真实最准确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介绍日本、美国、印度的心理救援经验,探讨国外经验对于我国灾难心理救援的启示,以期为决策部门及救援机构构建完备的心理救援模式提供依据,减少灾难所造成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transglutaminase 2(TG2)腺病毒转染对鼻粘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影响。方法:利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和扩增EMSCs,通过免疫荧光方法分析EMSCs的纯度,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转染效率。实验分组:重组TG2腺病毒转染EMSCs(ad EMSCs)组、重组GFP腺病毒转染EMSCs组(GFP-EMSCs)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诱导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诱导后EMSCs的轴突膜蛋白(GAP-43),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表达情况。向大鼠脊髓内注射ad EMSCs,2周后取脊髓。结果:实验数据表明转染TG2腺病毒的EMSCs可稳定表达TG2。诱导7 d后,ad EMSCs组细胞呈现双极和多极的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并且GAP-43,MAP2和MBP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移植入体内2周的ad EMSCs存活良好且部分细胞表达GAP-43。结论:TG2基因修饰有利于EMSCs在体外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且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