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震后心理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救援是地震灾后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灾难后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文章讨论了四川地震心理救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组织管理体系较为混乱,持续心理救援难以保障和危机干预技术不够规范。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今后灾难心理救援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完善心理救援相应的工作机制、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指导方案,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开展其他突发灾难后的心理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灾难救援人员接受了大量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作者结合在灾区现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践,围绕灾难救援人员为什么需要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心理服务现状的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震救援军人整合心理干预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迅速作出反应,各级各类救援人员纷纷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救援部队是整个救灾行动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抢救生命、清理废墟、灾区重建,以及稳定民心等都起到重要的支柱作用。但广大救援军人在抗震救灾的同时,自己也承受着很大的身心压力,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军人是最早暴露于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他们直接面对惨烈的灾难场面,心理受到强烈的直接创伤刺激,心理压力较大;而且灾区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频发,交通不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模型。方法基于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特点,借鉴美国危机事件应激管理(CISM)体系干预技术并结合救援人员的组织特点,探索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模型。结果 (1)提出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模型的"四级"组织结构;(2)提出心理救援模型"三阶段"干预的运转方式。结论该心理救援四级组织模型有利于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  相似文献   

5.
马辛 《中国卫生》2008,(7):52-52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后,一批批的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快速奔赴灾难现场开展救援,特别是在生命救援的同时展开了不同层次的心理救援,即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6.
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 在汶川5.12大地震爆发后65 d左右对102名执行不同救援任务的人员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结果 救援人员在早期普遍出现了闯入性回忆、回避和恐惧症状,但多数在1~3周内消失.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回避、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差;救援人员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部队官兵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次数逐渐增多。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场景会对官兵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及时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回顾"东方之星"客轮发生水难后,部队官兵和心理服务人员参与紧急救援工作的情况,总结了针对救援官兵展开心理服务的要点及国外类似案例和经验,并针对我军救援人员的心理服务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救援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除了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外.还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创伤,尽最大可能将这场灾难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减少到最小,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和心理社会功能的后遗影响。某军区按照总后卫生部的统一部署,迅速派出一支由心理和精神科专家组成的心理救援分队开赴地震灾区.配属野战医院在北川地区对驻地民众和救援官兵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将危机干预的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心理救援分队建设的需求出发,阐述心理救援分队的任务、抽组来源、人员编配、人员职责、选拔标准、展开布局及工作流程,为我军战役层次机动心理救援分队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震灾席卷汶川,全国多地均产生强烈震感。这场地震灾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面对天灾,我们该如何帮助灾区民众尽快从灾难的心理阴影里走出来,怎样让心灵创伤更快更好地治愈?针对以上问题,本刊电话连线了正在灾区开展心理救援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病房主任林涛博士。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1月8-9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办,福建省立医院承办,福建省医学会、福建省急救中心、福建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急诊医学分会、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社等协办。1会议的目的及与会者近500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海外的灾难医学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灾难救援的准备及科普教育、灾难现场救援的组织指挥与管理、灾难现场医学救援技术、灾难风险评估与信息传送、灾难心理救援、灾难救援装备与转运"为  相似文献   

12.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表明严重核事故对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他们会与事故受害者一样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后应急救援人员产生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借鉴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等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结合核事故应急救援人员面临的特殊情况,提出核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这套方法包括事故前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培训、事故中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救助、自我调试和心理危机干预以及事故后的长期心理援助。通过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降低核事故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在汶川5.12大地震爆发后65d左右对102名执行不同救援任务的人员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结果救援人员在早期普遍出现了闯入性回忆、回避和恐惧症状,但多数在1~3周内消失。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回避、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差;救援人员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团体内部,包括战友和直接领导,较少来自家庭和亲属;救援人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较为单一,以说服和鼓励自己、回避为主。结论救援人员在救援早期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症状多数在1~3周内消失,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普通人群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灾害救援中官兵的心理应激反应现象及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总结在沉船救援中驻湖北某部官兵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服务人员所开展的心理干预工作及效果。结果救援官兵心理应激主要表现为救援准备阶段的紧张焦虑,救援过程中的急性应激反应、过度紧张和耗竭状态,救援结束后的心理疲劳和心理应激迟滞反应。通过救援前心理教育,救援中积极干预,救援官兵无一人因心理应激退出救援一线;通过救援后的跟踪干预,任务完成后无一人发生严重心理问题。结论灾害救援中官兵心理反应有其独特性,心理服务人员应根据其心理应激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工作,并将心理干预贯穿救援任务始终。  相似文献   

15.
灾难医学救援基本技术培训又称灾难医学救援的"在职教育"。笔者简要介绍了灾难医学救援基本技术的内容,包括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检伤分类、紧急救治、医疗后送等技术,并对国内外培训的理念和做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抗震救援人员心理应激反应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抗震救援人员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概括了汶川大地震对抗震救援人员心理的主要影响,提出了抗震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对策,旨在帮助广大救援人员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地震和其他重大灾难的救援者,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灾场如战场,因此,务必注意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1 出现心理崩溃感的征兆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上讲, 自然灾难的发生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消防员在地震救援中目睹灾难现场惨烈的场景, 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 影响他们日后的正常工作。基于此, 对地震救援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现状调查作了回顾, 提出了对消防员PTSD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灾难和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医院是灾难和突发事件预警与救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将现行的医院紧急事件指挥系统、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建设与建立医院灾难医学救援体系结合起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院对灾难和突发事件预警与救援建设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0.
灾难医学救援组织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灾难医学救援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其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灾难医学救援组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备阶段的组织管理、灾难现场的组织管理、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灾后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