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7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巴豆醛和DNA加合特性,寻找优势反应核苷酸,初步确定对DNA损伤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测试系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巴豆醛与4种单脱氧核苷酸的加合反应、加合物键型、反应级数进行研究.结果 经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检测,巴豆醛与脱氧鸟苷酸反应,确定了巴豆醛与4种单脱氧核苷酸结合的优势反应核苷酸.结论 巴豆醛能够与DNA的脱氧鸟苷酸结合而体现遗传特性,鸟苷的N2位可能是共价加合的位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适应证。【方法】选取在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曾在本院采用该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16例(47.0%,16/34),切口感染4例(11.7%,4/34),胸腔积液3例(8%,3/34),腹腔出血4例(11.7%,4/34),术后并发糖尿病患者2例。16例胰瘘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2~8周痊愈,腹腔出血4例均行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无腹腔感染、无脾梗死患者,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24.5 d。出院前患者均行腹腔彩色B超检查,有胰瘘患者同时行 CT检查,术后发现脾脏大小与术前无显著差异,脾脏回声显示正常。胰尾部创面无积液,愈合良好。【结论】对于胰腺体尾部的良性病变、简单的胰腺体尾部挫裂伤及较为早期的恶性肿瘤,在完全切除胰腺病变的同时保留患者脾脏的功能,应是此类患者的最佳、最合理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再血管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AMI患者按是否行再血管化治疗分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20例,延迟PCI组26例,未行再血管化治疗的对照组22例,3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和心肌梗死术后6个月分别采血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血浆醛固酮(Ald)浓度、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并测定左心室室壁运动指数(W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变化.结果:①无论急诊PCI组还是延迟PCI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等激素水平术后6个月均有明显下降,而未行再血管化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②在急诊PCI组和延迟PCI组术后6个月与急性期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心室室壁运动指数减小;延迟PCI组术后6个月时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急性期减小;急诊PCI组和延迟PCI组6个月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室壁运动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急诊PCI还是延迟PCI均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减缓左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4.
1998~2003年,我们对伴恶性心包积液的晚期癌症患者施行经皮心包腔置管引流并注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索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在儿童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8例3 ~13岁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患儿,应用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临床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1.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2 ~ 90天,外固定拆除时间在60~105天,平均90天;肩关节活动优良率94.4%.结论 应用改良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微创,固定牢靠,便于肩关节功能锻炼,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76.
<正>为探讨高海拔地区的特殊自然和人文环境对驻守官兵的心理影响,2011年6月份,我们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对某驻军206名青年官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心理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驻守在海拔3 950 m的某驻军单位官兵206人,均为男性,汉族,平原出生,上高原前体检均健康。年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猫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动物模型。方法:16只成年健康家猫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右颞开颅,抬起颞叶.暴露中脑及动眼神经,基本平动眼神经水平,用宽8mm、厚1mm金属毁损器横行插入中脑,深度11mm。术后饲养一个月处死动物。结果:实验组12只动物中1只因基底动脉损伤、1只因胃管内返流液误吸死亡,余10只动物均达PVS标准。结论:中脑网状结构毁损法可使猫达到PVS。  相似文献   
78.
淋巴结结核644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至2002年淋巴结结核住院患者644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64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依据接触史、既往结核病史及临床表现,经淋巴结穿刺或活检,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或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确诊为淋巴结  相似文献   
79.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高血压脑出血(HCH)32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脑脊液中心纳素(ANF)含量进行动态测定,旨在探讨ANF含量变化在HCH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HCH组;本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7~72岁(62±11岁),均在发病后24h内急诊入院,全部经头颅CT扫描确诊,其中18例入院当日行急诊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术(手术组)。余14例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均为血肿较小,神志尚清,或昏迷较浅,神经系统检查除血肿对侧肢体偏瘫及锥体束征外无小脑幕切迹迹表现者。手术组患者中6例…  相似文献   
80.
在劳动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凡肢体因挤压、挫伤以及夹板、石膏外固定太紧,均能引起肢体中筋膜间隔区的血运障碍,而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本病如未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造成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