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MAD)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醋酸甲羟孕酮片。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有效率、碱性磷酸酶(ALP)下降率、不良反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结果:化疗结束后,观察组的PSA有效率和ALP下降率分别为96.9%和46.9%,对照组分别为90.6%和56.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00%,观察组Ⅲ-Ⅳ度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率、Ⅱ度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FS分别9.6个月和10.0个月,OS分别为19.3个月和18.6个月,组间PFS和O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治疗mCRPC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联合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可有效改善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2种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放疗中的海马保护和剂量学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全CNS放疗的12例GCT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患儿4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7~14岁,中位年龄11岁。对所有患儿进行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勾画,分别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30 Gy,每次3 Gy,共照射10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取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通过比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长评估计划实施效率。 结果 VMAT和IMRT 2种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学分布。VMA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略优于IMRT技术,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11±0.02和0.14±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2,P<0.001)。VMAT和IMRT2种技术的左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5.99±0.70) Gy和(21.21±1.07) Gy、右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6.13±0.58) Gy和(21.35±0.69)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22、?21.628,均P<0.001),VMAT技术在海马保护上达到了剂量限制要求。VMAT技术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较IMRT技术优势明显,除双肺外,在眼晶状体、甲状腺、肾脏保护方面VMAT技术全面优于IMRT技术,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98~?2.231,均P<0.05)。VMAT技术在治疗效率方面同样优于IMRT技术,VMAT的机器跳数为1 749±95、治疗时长为(354±31) s,均仅为IMRT技术的40%左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83、?22.790,均P<0.001)。 结论 在儿童CNS GCT放疗中,VMAT技术能够在保护海马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靶区均匀性,同时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3.
立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肝癌65例设置靶区81个,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转移性肝癌2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每个病灶靶区设野5~7个,每日照射1次,每次治疗剂量2.3~2.8 Gy,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同时应用保肝药及免疫增强剂.结果:治疗后1~4 mo内根据CT或MRI及B超复查肿瘤退缩情况,确定为完全缓解率(CR)18个病灶靶区18/81(22.2%),部分缓解率(PR)52个52/81(64.1%),无变化(NC)7个7/81(8.6%),加重(PD)4个4/81(4.9%),总有效率为(CR PR)达86.3%.结论:立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安全,副作用小且近期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能使大多数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所耐受.  相似文献   
34.
探讨PET/CT对恶性肿瘤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应用价值。利用肿瘤组织对^18F—FDG的特异性摄取可以精确诊断和确定肿瘤的范围及全身转移的情况和多层CT精确解剖定位、同机融合图像对放射治疗前的诊断、放疗中的定位和指导靶区勾画、制定放疗计划、放疗后的复查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过程中骨髓抑制程度与骨髓照射剂量及体积的关系。 方法 收集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行全盆腔IMRT的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骨髓进行限量的IMRT(BMS-IMRT)组[共56例(其中,行单纯放疗的有3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有25例),年龄(43.03±4.49)岁]和未限量的IMRT组[共53例(其中,行单纯放疗的有2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有32例),年龄(42.72±5.23)岁],2组均在放疗计划系统勾画照射范围内的骨髓,包括腰骶椎、髂骨、坐骨、耻骨及近端的股骨。观察2组患者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情况、骨髓照射体积与剂量及放疗过程中骨髓照射体积、剂量与骨髓抑制程度的关系。2组间的计划靶体积剂量学、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骨髓抑制程度、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宫颈癌患者术后IMRT过程中骨髓抑制程度与骨髓照射体积、照射剂量相关,BMS-IMRT组与IMRT组计划靶体积剂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20~2.923,均P>0.05),在2组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对比中,骨髓的V20(≥20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40(≥40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直肠V45(≥45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D2%(近似最大剂量)及小肠D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96~2.917,均P< 0.05)。2组间WBC及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6.813,P=0.035、0.033),血小板、RBC及血红蛋白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0.006、1.419,P=0.825、0.938、0.492)。对于行单纯放疗的患者,2组的WBC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9,P=0.008),而对于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2组的WBC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786)。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无论是在行单纯放疗还是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中,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741、1.523,P=0.093、0.217),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9、1.845、1.158、0.610,P=0.544、0.398、0.560、0.558)。 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在行全盆腔IMRT的过程中,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与骨髓照射剂量及体积呈正相关,在行IMRT时应对骨髓进行保护及限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 P4 4 / 4 2 MAPK在 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骨髓和胸腺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方法 :建立 6 0 Coγ射线体外诱发 BAL B/ c小鼠白血病模型 ;分离白血病组辐射未癌变组和对照组小鼠胸腺和骨髓细胞总蛋白 ,应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细胞 P4 4 / 4 2 MAPK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 结果 :白血病小鼠骨髓和胸腺细胞 P4 4 / 4 2 MAPK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癌变组和对照组 (P<0 .0 5 ) ;在 3组小鼠中 ,白血病小鼠的胸腺和骨髓细胞 P4 4 / 4 2 MAPK磷酸化水平最高 (P<0 .0 5 )。结论 :提示 P4 4 / 4 2 MAPK可能在γ射线诱发小鼠白血病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乏氧条件下,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对Hela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MTT法分析不同组别宫颈癌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法(FCM)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验各组宫颈癌细胞的HIF-1α、VEGF和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siRNA干扰HIF-1α对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对VEGF、p53表达的影响.结果:乏氧条件下通过诱导肿瘤细胞HIF-1α的高表达途径,提高VEGF表达,抑制p53表达来降低Hela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HIF-1α的siRNA转染联合照射后,在乏氧条件下MTT法显示细胞存活率较非转染组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法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同时干扰HIF-1 α后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提高p53的表达.结论:抑制HIF-1 α可能通过减少VEGF及增加p53来提高Hela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同期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92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内分泌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组和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radiotherapy plus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RT+ ADT)组,ADT组方案:口服比卡鲁胺片50mg/次,1次/d,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3.6mg/次,1次/28d;RT+ ADT组方案:肿瘤体积靶区2.2Gy/f,1次/d,每周5次,共31次,前列腺病灶肿瘤剂量68.2G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比较健康人群与内分泌治疗组、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和NK细胞二者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CD3+、CD4+、CD8+均高于ADT组和RT+ ADT组基线评价和治疗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DT组和RT+ ADT组治疗后CD3+、CD4+、CD8+较基线评价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T+ ADT组在治疗结束后CD3+、CD4+、CD4+/CD8+均高于ADT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D8+低于A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同期调强放射联合内分泌治疗可在近期内改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喉镜在鼻咽癌放疗随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6例鼻咽癌放疗后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电子鼻咽喉镜发现鼻咽部大量干痂形成32例,鼻咽部、后鼻孔粘连或闭锁10例,咽隐窝增宽变平、鼻咽腔扩大12例,鼻咽癌复发36例,放射性鼻窦炎13例,喉返神经麻痹3例.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在鼻咽癌放疗随访检查中具有直观、简便、准确等诸多优点,在评价鼻咽癌放疗疗效、观察放疗后副反应以及尽早发现肿瘤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为实验组,同期选择6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为对照组,二组均行盆腔外照射及常规顺铂每周同步化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比较二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48例(80.0%),部分缓解12例(20.0%);对照组完全缓解31例(51.7%),部分缓解24例(4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3).毒副反应主要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及骨髓抑制,但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好,治疗更加精确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