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946篇
  免费   43694篇
  国内免费   25905篇
医药卫生   505545篇
  2024年   1673篇
  2023年   5463篇
  2022年   14214篇
  2021年   17693篇
  2020年   15116篇
  2019年   8071篇
  2018年   8810篇
  2017年   12285篇
  2016年   8995篇
  2015年   17150篇
  2014年   21905篇
  2013年   28021篇
  2012年   40919篇
  2011年   43048篇
  2010年   38918篇
  2009年   34608篇
  2008年   35729篇
  2007年   34897篇
  2006年   30348篇
  2005年   23710篇
  2004年   16605篇
  2003年   13733篇
  2002年   10561篇
  2001年   9566篇
  2000年   7154篇
  1999年   2456篇
  1998年   564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483篇
  1995年   359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36篇
  1965年   38篇
  1964年   37篇
  1963年   38篇
  1959年   62篇
  1958年   49篇
  1957年   38篇
  1956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症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科1993~2002年间经手术治疗12例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病理特点与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相似。主要表现为乙状结肠肠壁肥厚,部分肌纤维变性。结肠黏膜萎缩,黏膜下充血水肿;肌间神经丛减少,均可见神经节细胞发育幼稚,且数量减少或体积变小,呈固缩或空泡变性。结论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大多有肠神经元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  1963年 3月至2 0 0 3年 9月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9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 ,其中 65例行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是否向椎管内延伸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其中胸后外侧切口 84例 ,半哈壳状切口 2例 ,高位胸后侧切口 4例 ,胸后外侧加脊柱旁切口 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 6个月~ 15年的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 97.8% ( 89/9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4% ( 4 /91)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 79例 ( 86.8% ) ,恶性肿瘤12例 ( 13 .4% )。 1例神经纤维瘤 2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治愈 ;恶性肿瘤平均生存 3 8.1个月。结论 适当的手术径路是提高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研究其耐药特性及机制.方法:给予移植人肝癌细胞的裸小鼠腹腔注射阿霉素(ADM)长期诱导,获得多药耐药细胞系BEL-7402/ADM.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MTT法检测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谷胱甘肽硫转移系统(GSH/GST)的表达.结果:BEL-7402/ADM对多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对阿霉素的耐药性提高了20.33倍.BEL-7402/ADM细胞表面P-gp和MRP表达阳性,与对照细胞BEL-7402表达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GSH/GST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BEL-7402/ADM具有明确的多药耐药性,该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肝癌多药耐药的产生及逆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5.
Carcinoids of the pancreas are exceedingly rare tumors that orieinate from the enterochromaffin cells of the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system.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1 pancreatic carcinoids are found in only 0.58% (79/13 715 cases) of the entire carcinoid group. Todate,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this entity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Although pancreatic carcinoid tumors grow.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心肌和血管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的表达 ,并观察缬沙坦和螺内酯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 6周龄SD大鼠 2 4只 ,制备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模型 ,分为 4组 ,分别为手术组、假手术组、缬沙坦组、螺内酯组。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 0mg/kg·d-1、螺内酯 2 0mg/kg·d-1溶于饮水灌胃 ,1次 /d ,连续治疗 17周。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和血管HGFmRNA水平。结果  17周后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心肌HGFmRNA/ β actinmRNA(1.17± 0 .0 8/ 0 .85± 0 .0 8)高于手术组 (0 .5 7± 0 .0 7) (P <0 .0 1) ,但低于假手术组 (1.3 5± 0 .0 9) (P均 <0 .0 1)。两治疗组肠系膜动脉HGFmRNA水平高于手术组 (P <0 .0 1) ,但低于假手术组 (P均 <0 .0 1)。结论 缬沙坦和螺内酯均能使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和血管中的HGF升高 ,同时伴有心肌和血管重塑的改善 ,说明HGF在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靶器官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姬松茸多糖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姬松茸多糖的抗炎作用 .[方法 ]制作二甲苯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模型、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关节肿胀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亚急性炎症模型和大鼠佐剂关节炎模型 ,给予 4 0 ,80 ,16 0mg/kg的姬松茸多糖 .[结果 ]姬松茸多糖明显抑制上述各类型炎症反应 .[结论 ]姬松茸多糖具有抗炎作用 .  相似文献   
998.
急性胰腺炎病因和诊治十年变迁(附725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礼  王兴鹏 《胃肠病学》2004,9(5):280-283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早期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变迁及其对预后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将725例人选患者分为两组.1993年4月~1998年12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一组,1999年1月~2002年8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二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因、诊断指标、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住院费用方面的变化。结果:比较两组病因,两组患胆囊炎胆结石者分别占72.3%和75.8%,高脂血症者分别占25.3%和25.8%,酗酒者分别占10.6%和9.7%。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总检出率为66.9%.CT诊断总阳性率为92.0%。第一组46.9%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1.1%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15.6%。第二组72-3%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13.2%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6.5%。第二组的住院费用与第一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疾病仍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血清淀粉酶和CT是急性胰腺炎较常用和可靠的检查手段。通过早期足量应用胰酶抑制剂(尤其是生长抑素)、肠道去污和改善胰腺微循环,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99.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附3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对介入治疗的32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亦对血管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栓塞后28例见周边碘油呈棉团状沉积,4例显示环状碘油沉积。术前血管瘤最大直径为(8.5±2.3)cm,术后6个月血管瘤最大直径为(6.4±1.8)cm,术后12个月血管瘤最大直径为(4.3±1.8)cm,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各种影像学均能明确血管瘤的诊断,增强CT扫描直观显示血管瘤血液动力学特点。结论:术前增强CT扫描显示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有助于预期疗效评价,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稳定,创伤小,复发率及经济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对耐多药结核病例化疗疗效的分析,探讨MDR-TB的治疗方法.方法 86例住院的MDR-TB病人中,浸润型肺结核7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4例.痰标本经Bactec-960培养、鉴定均有结核杆菌生长,药敏试验耐异烟肼、利福平(HR)26例,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HRS)及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HER)者38例,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HRSE)22例.应用丁胺卡那霉素(A)、左旋氧氟沙星(L)及对氨基水杨酸钠(P)为基础化疗方案,加用1~2种未曾应用过的抗痨药物,平均治疗3个月.结果 86例病人痰菌阴转率70.9%,病灶吸收好转率77.9%,空洞治疗有效率58.3%.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LP组成的化疗方案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都有杀灭作用,三药联用协同作用好,副作用不多,是治疗MDR-TB的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