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9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医药卫生   839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用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结合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5-46岁,平均35岁。按照Riseborough和Radin的分类方法,Ⅱ型6例,Ⅲ型18例,Ⅳ型2例。[结果]术后25例骨折复位满意,1例复位稍差,无切口感染,1例术中牵拉损伤尺神经,22例获得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5个月。尺神经损伤恢复,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愈合时间14~24周,平均17周。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其中优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骨折充分,肱骨内、外髁解剖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牢固可靠,能有效的防止骨折不愈合,并可满足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2.
近交系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体外定向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并诱导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N),为研究DN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材胎龄11d的近交系大鼠胚胎VMP,体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培养7d后换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AA-2P)诱导分化为DN,随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细胞总数扩增49.76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中(71.33±20.42)%为TH阳性的DN,后者占细胞总数的(24.85±12.85)%。结论近交系大鼠VMP经体外原代培养能够得到较高比例的DN,可作为深入研究DN定向分化分子机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水孔蛋白 - 4 (AQP- 4 )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经免疫组化法测定 AQP- 4表达阳性细胞数 ,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 ,脑水肿以脑水含量评价。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12 h,脑缺血坏死周边区 AQP- 4表达阳性细胞及脑水含量增加 ,于 4 8~ 12 0 h 达到高峰 ,16 8h后仍处于较高水平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r=0 .95 8,P<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AQP- 4参与脑水肿的发生 ,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建立裸小鼠大肠癌肝脏微转移模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建立裸小鼠癌肝脏微转移模型的方法。方法:运用盲肠造疝原位瘤块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同时以Alu基因为标志,利用PCR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期的裸小鼠肝脏中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果:盲肠原位接种瘤块后2周,大部分裸小鼠均长出直径1cm的盲肠实体,接种成功率为88%。接种后4-6周的裸小鼠中,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57.1%(4/7)肝组织中检测到Alu基因,表明裸小鼠肝脏中存在着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论:利用盲肠造疝瘤块原位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方法简单且成功率高,同时易于观察肿瘤的生长,这一发现可为以后大肠癌微转移的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6.
显微锁孔手术治疗脑干及其周围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显微锁孔手术应用于脑干及其周围病变的外科治疗,探求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最佳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颞下锁孔人路、乳突后锁孔人路、枕下正中锁孔人路,以20m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脑干及其周围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6例例病人术后3d内均行MRI或DSA检查,肿瘤或动静脉畸形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成功夹闭。术中输血3例。并发脑脊液耳漏1例,硬膜下积液1例,1例术后持续昏迷40d苏醒,无死亡及感染病例。结论 锁孔人路微创技术处理脑干及其周围病变,因其手术创伤小,疗效佳,费用节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34βE12)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对52例疑难病例采用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即在同一切片的一侧贴附可靠的阳性对照组织,应用微波处理,尽可能保存和修复抗原,在显微镜下严格控制显色等方法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结果3例前列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3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高表达PSA与CK34βE12;3例前列腺导管内癌也表达PSA及CK34βE12;9例前列腺腺癌仅表达PSA无CK34βE12表达;10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均不表达PSA与CK34βE12。结论 PSA和CK34βE12的改良免疫染色可以作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工具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冷冻食品中损伤大肠菌群的修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准确测定冷冻食品中大肠菌群含量。避免对冷冻损伤大肠菌群的漏检。方法:应用营养物质丰富的营养肉汤,对冷冻损伤的大肠菌群在接触选择性培养基前在37℃孵育2h。结果:营养肉汤在37℃孵育冷冻损伤大肠菌群2h后,选择性平皿上菌落数与非选择性平皿上菌落数相当,细菌未发生显著繁殖;在实际样品应用试验中,提高了大肠菌群阳性样品的检出率。结论:应用营养肉汤37℃孵育冷冻损伤大肠菌群2h,可使其得到良好的修复,此修复过程是对常规检测大肠菌群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肥胖和正常体重人群的血清瘦素水平。方法:将经PSG检测的患者分为OSAHS组(53例)和单纯肥胖组(41例),另选正常体重者(正常体重组)6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量每例受检者的身高、体重、颈围、腰围和臀围。结果: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OSAHS组和单纯肥胖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均比正常体重组高(均P<0.05);OSAHS组血清瘦素水平[男(8.06±2.58)μg/L,女(12.83±2.67μg/L)]均高于单纯肥胖组[男(5.75±1.27)μg/L,女(9.83±1.99μg/L)](均P<0.05)。②单纯肥胖组及OSAHS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与体质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OSAHS组血清瘦素水平与AHI、颈围及腰臀围比(WHR)也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有关;OSAHS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AHI呈正相关,说明OSAHS本身可能是引起血清瘦素升高的因素之一,瘦素可能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前颞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以"锁孔"微创的理念,改良常规颞下入路,以减少手术损伤.方法采用耳前方颧弓向上直切口4 cm,铣开2.0~2.5 cm左右直径骨窗,经颞下行海绵窦、脑干、岩斜区部位病灶的手术治疗13例.结果6例岩斜区脑膜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脑干转移癌、颞底胶质瘤各1例均全切除,海绵窦脑膜瘤、脑桥胶质瘤各1例次全切除,脑桥病灶出血1例予AVM切除、血肿清除,海绵窦内血栓1例子全切除,大脑后动脉瘤1例予夹闭.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耳漏,经原入路修补后痊愈.2例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后遗有轻度偏瘫.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满足岩斜区、脑桥腹、侧方及海绵窦区的手术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