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建立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取的腧穴、经络等进行频数统计,对使用频数在4次及以上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74篇临床研究,涉及用穴72个,使用总频数455次。其中使用频数最高的是夹脊穴,共64次。涉及经脉腧穴以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腧穴使用频数305次,占所有腧穴的67.03%;涉及特定穴10类,使用频数260次,占所有腧穴的57.41%,交会穴、背俞穴、五输穴等使用较广泛。局部取穴以背腰部为主,配合肢体远端取穴。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足三里—秩边、太溪—三阴交、脾俞—膈俞、昆仑—阳陵泉、脊中—筋缩、长强—风府—百会、大杼—百劳—肝俞,且夹脊、大椎、肾俞、腰阳关、命门、至阳关联程度较高。结论: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取穴以督脉及膀胱经为主,重点为腰背部局部取穴,配合远端辨证取穴,特定穴在本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规穴组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取穴规律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索42部针灸古代文献及1979-2007年CNKI期刊数据库的294篇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现代文献,统计归纳出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取穴规律,以期利于临床的规范用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有关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9年12月1日,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提取数据信息,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共计1 112名周围性面瘫患者,纳入文献研究质量等级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8项研究通过总有效率进行差异比较,RR=1.18,95%CI:(1.12~1.25),Z=5.69,P0.001;3项研究通过愈显率进行比较,RR=1.28,95%CI:(1.03~1.58),P=0.02;2项研究通过面神经分级量表(H-B)比较,MD=-1.18,95%CI:(-1.59~-0.77),P0.001,揿针结合对照组疗效优于单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揿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非揿针结合治疗方案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农村、城镇失独父母的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现状,为国家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以标准问卷入户调查的方式逐户逐人收集北京市、合肥市和山东巨野县(城镇)的405个失独家庭失独者父亲和(或)母亲躯体健康情况、评定其抑郁焦虑发生及生活质量的情况. 结果 北京市、合肥市、山东巨野县心理自评抑郁量表评分父亲的为42.9、39.3、53.0分,母亲的为43.0、41.8、59.3,自评焦虑量表评分父亲的为31.2、31.4、44.7分,母亲的为33.8、34.2、49.6分,生理健康评分父亲的为51.6、52.8、46.5分,母亲的为50.4、52.5、45.6分,精神健康评分父亲的为51.6、52.8、46.7分,母亲的为50.0、45.0、31.0分,各评分F检验P均<0.05.有孙子女的失独父亲自评焦虑量表的评分均值为34.6分,母亲为38.3分;无孙子女的失独父亲自评焦虑量表的评分均值为31.5分,母亲为34.3分,两组P均<0.05. 结论 我国失独家庭的父母亲身体状况较差,生活质量下降,不同区域间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失独父母亲抑郁、焦虑程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有孙子女的失独父母亲较无孙子女的失独父母亲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国外医学数据库(Pubmed),建库至今所有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数据,由两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5. 3软件对纳入研究项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716例失眠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6项研究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MD=-1. 47,95%CI(-2. 59~-0. 36),Z=2. 58,P=0. 01; 3项研究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价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MD=-3. 08,95%CI(-3. 98,-2. 17),Z=2. 58,P 0. 001; 3项研究通过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价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MD值为-6. 20,95%CI(-11. 71~-0. 68),Z=2. 20,P=0. 03; 9项研究通过总有效率进行比较,RR=1. 11,95%CI(1. 01~1. 22),Z=2. 15,P=0. 03,表明揿针治疗失眠总体疗效显著,且揿针组优于非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揿针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安眠药与针灸组,但鉴于本次研究所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随机化、盲法描述较少,随访及脱落病例记录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次研究结果。建议研究人员设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增加受试者随访期的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为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掌握现有针灸推拿学专业结构规模和招生比例、专业层次等方面内容,能够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课题组设计了6套问卷,从专业设置和结构规模、课程设置及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通过分析和论证,说明本校针灸推拿学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基本涵盖了所有与针灸推拿相关的专业方向,并重点发展了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已初步形成了“高层次、国际化、强能力”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益气化瘀方结合神经妥乐平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行颈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神经妥乐平口服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神经妥乐平和益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