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50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存在创伤诱因5例),比较有、无创伤诱因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创伤与无外伤组在术前及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创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置换节段均无不稳定;创伤组JOA术前值及末次随访值均较无创伤组低,两组在JOA改善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当压迫节段局限、无病变节段不稳定,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2.
23.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相邻节段的影响:3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尽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短期临床效果已经完全得到了肯定,但是中长期临床效果,尤其是避免相邻节段的病变,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有待观察.目的:观察颈椎人间盘置换后中期效果及对相邻节段间盘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3-12/2005-03北京积水潭医院.对象:对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33例患者进行了超过3年的随访.单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25例,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8例.随访时年龄35~73岁.方法:对比分析忠者置换前及置换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JOA评分,NDI指数,Odom's评分,SF-36评分.②影像学指标:Kellgren X-ray颈椎退变分级,X-ray相邻节段颈椎高度和颈椎活动度,Pfirrmann椎间盘分级,脊髓矢状径,脊髓前后方压迫分级.结果:JOA评分置换前13.62±2.31,置换后15.75±1.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Kellgren X-ray颈椎退变分级发现,在人工间盘置换后的上方相邻节段,置换后10个节段出现了一定程度退变,约占33%(P=0.004).在人工间盘置换后的下方相邻节段,置换后9个节段出现了一定程度退变,约占32%(P=0.011).其余影像学指标置换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叶期随访临床效果优良.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相邻节段可能出现退变,这种退变在中期主要表现为相邻节段椎体前缘的新生骨赘.③相邻节段的退变不影响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24.
作为脊柱外科医生,我们在为患者治疗时如何为他们考虑?我们常习惯用我们得意的技术去治疗疾病,但治疗的结果是否真的是患者所需要?有些医生经常会拿起片子得意地告诉患者:"你看我给你固定得多好,颈椎从上到下都固定起来并且保持一个很优美的曲线,非常结实."  相似文献   
25.
膜分离技术纯化白藜芦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白藜芦醇,减少污染.方法虎杖苷液态发酵后浓缩,用60%的乙醇以1∶8的料液比在常温下提取,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将滤液用两级膜进行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白藜芦醇的纯度.结果经微滤膜处理后白藜芦醇的纯度达30.5%,再经超滤膜处理,纯度达55.8%.结论该方法可降低生产成本,不使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术中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弹性模量变化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术中SWE。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58.18±11.49岁(37~78岁);病程2~180个月(62.06±52.54个月);4例C3/4,4例C4/5,5例C5/6,2例C3/4、C4/5,1例C4/5、C5/6,1例C5/6、C6/7;术前JOA评分为6.5~15分(10.74±2.62分),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02±3.15kg/m2(19.33~30.76kg/m2),病变节段脊髓扁平率为(40.07±9.43)%(24.14%~52.93%)。术中定量测量正常节段和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均值(Mean)、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及标准差(SD),并重复操作两次,对前后两次测量的数据结果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重测信度。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弹性模量的差异,使用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正常脊髓弹性模量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年龄及BMI与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病程、脊髓扁平率及JOA评分与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关系。结果: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ICC为0.964(95%CI:0.902~0.987),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ICC为0.842(95%CI:0.564~0.943)。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脊髓(P0.01)。患者BMI与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间呈正相关(R~2=0.39,P=0.005),年龄与正常脊髓弹性模量无显著相关性(P=0.88)。男性与女性间正常脊髓弹性模量无显著性差异(P=0.68)。病程、脊髓扁平率、JOA评分与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2=0.001,P=0.89;R~2=0.004,P=0.80;R~2=0.11,P=0.19)。结论:术中SWE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的弹性模量具有可行性,并发现病变脊髓的弹性模量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估聚酸改性复合树脂与传统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和聚羧酸锌水门汀共3种材料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溶解性,探讨溶液pH值的不同对材料溶解性的影响。方法将玻璃离子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和聚酸改性复合树脂样品分别置于2种浸泡液(乳酸pH4.0和蒸馏水pH7.0)中7d,Paffenbarger重量法测定各组前后重量改变。结果浸泡7d后,3种材料在乳酸中的溶解率均高于在蒸馏水中的溶解率,聚酸改性复合树脂的溶解率明显小于其它两种水门汀(P<0.05)。结论聚酸改性复合树脂在乳酸和水中的溶解率较玻璃离子和聚羧酸锌水门汀小、稳定性好,是口腔修复黏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自锁矫治器和传统矫治器对牙齿加力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比较两种类型托槽引起的牙周组织改建的情况。方法 选择16例上颌前突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上牙列一侧使用自锁矫治器作为试验组,一侧使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对两侧尖牙加力后取不同时间点的龈沟液,检测其中IL-1β和PGE2水平,分析其变化与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 在对尖牙加力后,龈沟液中IL-1β和PGE2水平均升高,均在加力后24 h达到最高值,各检测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龈沟液中IL-1β和PGE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矫治器在正畸牙移动的初期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严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外伤史和疼痛部位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严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197例,获取性别、年龄、外伤史、疼痛部位、骨折部位叩压痛情况及影像学等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7例患者中,男41例、女156例,年龄46~90(70.56±8.95)岁;无明显创伤史46例(23.35%),低能量创伤史39例(19.80%),高能量创伤史112例(56.85%);腰背痛99例,下腰痛98例;骨折区域无叩压痛23例(11.68%),轻度叩痛或压痛61例(30.96%),有明确叩压痛113例(57.36%)。胸腰段椎体新鲜骨折149例,其中主诉为下腰痛64例(42.95%)。外伤史与疼痛部位、陈旧骨折相关(P均<0.05),与叩压痛无关(P>0.05)。椎体新鲜骨折发生部位与年龄相关(P<0.05)。结论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多无明确外伤史或仅有低能量创伤史,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可能不一致,易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术后颈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评价其对颈椎节段运动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ACDR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术后随访时间129±14(105~165)个月;年龄55.7±8.4(37~76)岁。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颈椎整体活动度;术前、末次随访时通过CT影像根据颈椎小关节定量评分系统评估颈椎小关节退变程度。术前及末次随访同时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在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标准评价分级和颈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前小关节无或轻度退变患者41例,中度退变患者28例,重度退变患者1例;末次随访时,小关节轻度退变患者16例,中度患者退变35例,重度关节退变患者19例。通过斯皮尔曼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小关节退变与性别、年龄有相关性。高龄、男性是小关节退变增加的危险因素,手术节段与小关节退变程度无相关性。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9.7°±4.5° vs 8.7°±5.4°,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46.5°±15.2° vs 46.1°±13.0°,P>0.05)。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小关节退变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5±0.8分 vs 2.6±1.2分,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3.5±1.9分 vs 16.5±1.4分,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NDI存在统计学差异(0.27±0.08 vs 0.16±0.10,P<0.05)。末次随访时Odom分级为优秀的有35例患者,为良好的有29例,为尚可的有6例,没有分级为差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47±1.55分。ACDR术后末次随访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手术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92,P=0.001),与整体活动度也呈负相关(r=-0.388,P=0.001),与JOA评分、NDI、Odom分级、VAS评分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高龄和男性是ACDR术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小关节的退变程度与患者术后的颈椎活动度存在负相关,小关节退变程度与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