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靳士英  林宁靳朴 《现代医院》2007,7(3):I0001-I0002
鲍姑,名潜光,晋人。祖籍东海高城(今河北盐山县),后迁上党(今山西长治县)。生卒年月不详,大致应与丈夫葛洪相若而略小于葛洪,一说为288~343年。父鲍靓喜方术,曾从阴真人(时代不同,可能有误)学练丹之术,道学水平很高。后被征召,官至黄门侍郎,出任南海太守。鲍姑与父遂定居广州,并与葛洪结为夫妻。鲍姑受父亲与丈夫的熏陶,乐于学习医术,从医为人治病,尤以艾灸赘瘤为特长,医名远扬,是我国医史中第一位女灸家。她的行医足迹遍及南海,番禺、博罗、惠阳、罗浮山等地。地方府、县志均有记载。由于他周游四方、采药行医,济世活人,卓有成效,后人把她列入“仙释”行列,称她为“鲍仙姑”,她所用的红脚艾称为“仙艾”,为她修井、建祠、建庙,记念她对人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82.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9,9(1):I0005-I0006
2007年以来,我刊曾连载《岭南医药启示录》21篇,阐述岭南医史人物、医籍、事件等,受到读者好评。究其原因,一是适应了广东正在建设中医药建省和发展岭南医药学的需要;次为内容比较充实,历史相关知识较丰富,饶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再次是文图并茂,拉近了历史与读者的距离。旨是之故,我们又邀作者再撰新文,以补前所未及之处,并增参考文献,以便读者检索,加强其科学性。秦汉时期多用考古学成就;晋唐时期多用辑佚方法以展现岭南医学当时之风貌。现发表《续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3.
目前MRSA、HBV、HIV三种病原所致疾病被认为是人类的三大流行传染病。自 60年代发现MRSA以来 ,其导致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革兰阳性菌中其发生率仅次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 。为了控制MRSA感染 ,首先要对其菌株分型 ,以便了解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流行和暴发感染。目前采用的分型方法 ,一类为抗生谱分型、噬菌体分型、蛋白质含量的电泳分析[2 ,3 ] 等生物学分型方法 ;另一类为凝胶脉冲电泳分型 (PFGE)、限制性片段的多态性分析、核酸分型、随机引物DNA多态性分析[4~ 6] 等分…  相似文献   
84.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9,9(1):77-77
1秦汉方士与岭南医药 我国古代有专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名之为方士。起源于战国燕齐一带近海地区,常以修炼成仙和长生不死之药邀得统治者的信任,如秦始皇时代的徐福、汉武帝时期的李少君、曹魏时期的左慈等。后又泛指医、卜、星、相、神仙、堪舆(风水)之类。《素问·至真要大论》有:“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之”,这里的方士指的则是医生。《后汉书·方士列传》曾为华佗、左慈、费长房等三十五人立传,包括人物更为广泛。其中也有医学家。岭南不是方士的起源地,但是秦汉时期他们有的曾南游罗浮,对罗浮山和医药开发有一定贡献,现择两人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85.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9,9(4):64-64,I0005,I0006,65
4岭南汉墓与岭南医药卫生 4.1广州汉墓 自1953~1978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发掘汉墓600余座,时期自秦末汉初至东汉晚期,墓主人有南越官吏、汉人与少数族人,主要分布在广州郊区,而且有时代规律,是研究汉代岭南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的重要史料。我们注意到墓中随葬的陶制模型明器,西汉早中期墓中有屋、仓、困、井、灶等模型,约有半数墓随葬。东汉时期更为普遍,而且多有猪、狗、牛、羊、鸡、鹅等家畜,家禽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庄园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为探索舌组织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舌下络脉诊实验研究的适合动物,对大鼠、Beagle犬、恒河猴与人舌进行系统观察对比。结果:舌乳头、味蕾、唾液腺体组织结构,恒河猴与人最近似,犬、大鼠则处于较低层次。认为研究舌诊:观察舌背以恒河猴为理想;从舌腹面粘膜下静脉显示来看以犬为明显,研究舌下络脉诊以Beagle犬为佳;实验样本较大宜选用大鼠,其瘀证模型的病理变化亦与人相似  相似文献   
87.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法的临床意义,我们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对照,观察了肝硬化、布-查综合征、原发性肝癌共50例的舌脉诊变化,并进行了相关检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88.
靳士英 《新中医》2003,35(7):43-43
笔者师从邓铁涛教授近50年,除得口传心授之外,常嘱我临床多看病。师谓:不论基础学科、临床专科,欲求中医学深刻理解、整理提高,非加强临床实践不可。兹就临床辨病浅谈若干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89.
据文献与古解剖图分析,中医的脾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今之脾或胰或脾与胰,其认识随时代,学者而不同,应奖其视为一个历史演变过程.从形态论:内经之脾当为今之脾,难经之脾胖当为今之脾与胰,但其后医家并未认识到“散膏”是一重要器官,不过视为息肉而己.晋唐以降医家已发现动物胰脏并以为药物,直至李时珍,王清任始将胰作为一个器官加以描连,并知其重要.从功能论:内经早有较完备之论述,其核心不外运化与生血,而主为卫等功能均由此派生;难经“裹血”之论,后人发展为统血之说亦属重要.几千年来中医通过临床实践运用黑箱方法探索脾的生理、病理,其功能实包括多个系统,不能简单以消化吸收论.其中对脾阳、脾阴、胃阳、胃阴功能的区分与疾病时的辨证论治,实为脾胃学说之精华.  相似文献   
90.
舌脉诊法是祖国医学中最古老的诊法之一,我们结合文献研究概括为三。①舌脉腧穴说:《内经》定名“廉泉”,属肾经要穴,从标本论为肾经之标,从根结论为肾经之结、刺血可治疾、狂、心病、暴暗气鞭、忧恚无言等气滞血瘀痰郁阻脉等实证。由于舌脉可在粘膜下透见,易于观察其形色变化,遂成为刺络放血的特殊穴位。②舌脉形色辨证说:舌脉诊法为络脉诊法的分支,在诊断上主要是观络形之盛与不盛、浮与沉,长与短、强与横,有结与无结以辨瘀滞有无、邪之深浅;观络色之青黑赤白以辨寒热痹痛。在临床应用上主为黄病与产难的预后判断。③细络瘀血说:“细络”即“孙络”,“玄府”是灌渗气血于全身各部保证组织器官功能正常运作的重要系统。据我们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微循环病理组织学检查,舌质晦暗偏紫必见细络瘀血,舌腹面出现“瘀血丝”,为重症瘀证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表现。细络瘀血说独具创见,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