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洪岩  陈垣  欧静琳  杨关山  佟丹  郑方 《陕西中医》2012,33(11):1460-1461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平喘类中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诱导痰细胞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自制清肺平喘汤(炙麻黄、黄芩、桑白皮、白芍、白果、射干、半夏片、葶苈子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8例,分别观察两组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同时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诱导痰细胞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X胸片吸收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的比例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清肺平喘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对其诱导痰细胞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陈垣 《陕西中医》2007,28(11):1455-1455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嗽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外感风寒咳嗽患儿进行止嗽散加减(荆芥、紫菀、防风、桔梗、白前、杏仁等)治疗。结果:显效60例,总有效率89%。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有疏表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寻创造多年生膜荚黄芪优异种质的途径,筛选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变异群体。方法 将其种子搭载“神舟十一号”和“长征七号”,在太空分别历时33 d和22 h,统计分析SP2代2年生群体表型性状,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33 d、22 h和对照(CK)群体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37%、26.17%和26.1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7、1.22和1.24,在欧氏距离5处,33 d有5类群、22 h有6类群、CK有3类群。SSR标记的8对有效引物扩增显示,33 d、22 h和CK群体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值分别为0.320、0.427和0.333,遗传距离变幅分别为0~0.895 9、0.027 0~0.943 5和0~0.895 9,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00 0~1.000 0、0.384 6~0.973 0和0.400 0~1.000 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33 d和CK群体均归为4类群,22 h归为5类群。尽管表型和分子聚类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各群体均以株高、株幅、茎粗、复叶数、茎色和花色为主要类群性状。结论 以太空搭载膜荚黄芪种子为研究对象所建立的SP2代2年生群体后代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变异群体。  相似文献   
25.
临床资料 患女性,40岁,已婚,育一女。1997年因左侧自发性气胸住外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好转出院。2002年8月113因少量咯血、胸闷、气促入我院,X线胸片示双肺呈弥漫性网格状及小结节改变(图1);胸部CT示双肺广泛分布粟粒状、网状病变,考虑粟粒性肺结核可能性大;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临床诊断:肺间质性疾病,粟粒型肺结核进展期?予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11d,复查胸片示肺部病变部分吸收,患拒绝继续抗结核治疗出院。同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因气促进行性加重,需行家庭氧疗,于2004年8月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病理诊断为“肺问质纤维化”,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3个月无效而自行停药。2005年1月到广州某医院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发现:双肺野弥漫分布蜂窝状改变,夹杂大小不一的囊泡,考虑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可能(图2);复诊TBLB(右下肺)病理切片,见肺组织血管及细支气管周围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并见大疱形成。  相似文献   
26.
党参是大宗药材,传统药用部位为根,地上部分研究较少,而地上部分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其利用和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还未开展,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党参地上部分综合开发能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延伸党参产业链、提高其经济价值和药农经济收入并推动地方药材支柱产业发展,因此,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党参地上部分(茎、叶、花)的现有研究和综合利用现状,对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在畜牧业和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党参地上部分综合利用和党参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我院2005-03~2006-07应用NIPPV治疗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同未使用NIPPV治疗29例临床相似的COPD患者进行比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8.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位居全国前列。特别在甘肃高寒阴湿地区和陇南亚热带湿润地区,有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甘肃省野生中药材资源存在过度采挖现象,导致部分中药材资源处于濒危状态。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当归规范化种植技术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规范当归种植技术、提高当归质量。方法 在多年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 ,总结规范了当归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结果 制订了当归规范化种植的操作技术规程 ,初步确定了当归主要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结论 规范当归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对提高当归质量与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 16 cm> 10 cm> 8 cm> 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