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应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分期为T3期前列腺癌27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为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的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治疗时限选择为内照射前3个月加内照射后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PSA持续升高,就再次启用内分泌治疗。内照射治疗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前列腺内。结果27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9个月。27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正常,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其中3例患者术后26个月PSA持续上升,经内分泌治疗3~5个月后2例下降至正常范围,1例恶化发生骨转移,PSA无进展生存率96.3%。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联合应用是近年来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应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分期为T3期前列腺癌27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为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的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治疗时限选择为内照射前3个月加内照射后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PSA持续升高,就再次启用内分泌治疗.内照射治疗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前列腺内.结果 27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9个月.27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正常,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其中3例患者术后26个月PSA持续上升,经内分泌治疗3~5个月后2例下降至正常范围,1例恶化发生骨转移,PSA无进展生存率963%.结论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联合应用是近年来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结石出现液体外渗的相关临床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3月138例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30岁,30~50岁,>50岁)、上尿路结石治疗史(ESWL或开放手术)、术前上尿路感染、术中放置输尿管导管和手术时间(<50 min,50~80 min,>80 min)与是否出现液体外渗行x2检验,相关因素进一步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术中出现液体外渗24例,其中单纯肾周积液18例、肾周积液合并腹腔积液3例、肾周积液合并腹腔及胸腔积液1例、单纯水中毒2例.患者性别和年龄与是否出现液体外渗无关,而上尿路ESWL或开放手术史、术前上尿路感染、术中未放置输尿管导管和手术时间长均促进液体外渗的发生. 结论 合理选择病例和手术时机、术中常规留置输尿管导管和控制手术时间是减少输尿管镜治疗肾盏结石中液体外渗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等数据库,获取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或膀胱癌的文献9篇,对1989例病例和2246例对照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结果 各遗传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AA vs BB:OR=0.92,95%CI:0.68~1.23,P=0.56);(AB vs BB:OR=1.02,95%CI:0.86~1.21,P=0.83);(AA/AB vs BB OR=1.01,95%CI:0.86~1.17,P=0.93);(AA vs AB/BB:OR=0.91,95%CI:0.69~1.20,P=0.51)].各遗传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GSTA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AA vs BB:OR=0.97,95%CI:0.71~1.33,P=0.85);(AB vs BB:OR=1.11,95%CI:0.93~1.31,P=0.25);(AA/AB vs BB OR=1.07,95%CI:0.92~1.25,P=0.37);(AA vs AB/BB:OR=0.87,95%CI:0.64~1.18,P=0.37)].结论 单独的GSTA1基因多态性不是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45.
无B超引导的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经皮肾穿刺造瘘的方法。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经皮肾穿刺针无 B超引导对肾积水患者作肾穿刺造瘘并置引流管引流。结果  32 0例患者 ,穿刺成功率 94.7%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 B超引导的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为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患者,男,21岁,因多饮、多食、消瘦伴视力模糊1个月余入院。当地医院诊断为型糖尿病,行腹部B超发现左侧腹腔巨大囊性包块,右肾积水,给予降糖治疗后1周转入我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欠佳,大便正常,小便每天约5000ml,体重减轻约5kg。既往体健。体格检查:双眼视物模糊,听力减退,心肺未及异常,  相似文献   
47.
夏樾  杨嗣星  钱辉军  程帆 《医药导报》2012,31(10):1321-1324
目的 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泌尿外科后腹腔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26例后腹腔镜手术病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42例,分别于术前15 min及术后3 d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2 U、血凝酶2 kU、酚磺乙胺2.0 g.3组均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记录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A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12±61)和(113±55) mL,B组分别为(120±58)和(127±62) mL,与C组(198±67)和(250±52) mL比较,均呈显著性下降(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例血常规指标A组RBC、HGB、PLT分别为(0.27±0.11)×1012.L-1,(7.19±0.90) g.L-1,(12.24±0.82)×109.L-1,B组分别为(0.29±0.01)×1012.L-1,(7.21±0.78) g.L-1,(13.60±0.88)×109.L-1,与C组(0.48±0.12)×1012.L-1,(10.01±1.22) g.L-1,(19.71±1.65)×109.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腹腔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8.
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治疗是泌尿外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其治疗十分困难.迄今,该疾病仍然威胁着人类健康.也有报道采用一些微创技术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但费用高,需多次处理[1].因此,努力寻求一种能全部一次性取尽结石又能完好地保护肾功能、并发症少的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热淋清胶囊与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的患者,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0.2g,3次/d,和热淋清颗粒8g,3次/d;对照组:左氧氟沙星0.2g,3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t检验,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热淋清胶囊治疗泌尿系感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但对确定最佳疗程提高有效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 1988年 1月~ 2 0 0 1年 4月间本院采用输尿管镜诊断和治疗的 76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输尿管镜用于诊断 12 8例 ,发现输尿管疾病 10 9例 (输尿管阴性结石 36例 ,息肉 2 4例 ,肿瘤 17例 ,脓栓 6例 ,狭窄 2 6例 )。用于治疗输尿管疾病 6 34例 ,其中 ,输尿管结石 5 33例 ,输尿管狭窄 2 1例 ,医源性双J管滞留 32例 ,尿道结石 16例 ,尿道狭窄 18例 ,小儿逆行输尿管插管 14例。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为 88.6 % ,其中治疗上、中、下段结石的成功率分别为 6 2 .5 %、93.9%、95 .6 % ,治疗多发性输尿管结石的成功率为 6 7.4 %。其它疾病的疗效均满意。结论 :输尿管镜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