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4篇
医药卫生   3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产地桔梗皂苷成分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桔梗药材皂苷指纹图谱,为桔梗的质量控制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DB101大孔树脂纯化精制桔梗皂苷,应用HPLC-ELSD法测定全国9省市自治区39批桔梗样品皂苷类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色谱条件:选用Agilent HC-C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系统,梯度洗脱;进样量6 μL;流速0.5 mL·min-1;漂移管温度90℃;氮气流速1.2 mL·min-1。结果:以内蒙古赤峰产区牛家营子镇6批样品共有指纹图谱为参照,发现各产区桔梗药材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其品质与各地桔梗栽培用种种源不规范和生态环境差异及药材干燥、贮藏等初加工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在桔梗栽培生产中,应加强桔梗种源基地建设,规范用种,合理制定桔梗生产区划,规范桔梗产地加工。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讨藏医药用植物资源的构成与特点,促进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分别统计分析藏医药用植物及临床常用藏药材中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的种类、分布等信息。各藏医药文献中记载的约2 000余种藏医药用植物中,有我国种子植物特有种523种(约占25%),隶属于65科,162属;藏医临床常用的625种药用种子植物中,有我国特有种180余种(约占28%),隶属42科,72属;这些特有种中除少属与中药和其他民族药交叉使用的种类外,多数为主要或仅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特色藏药材,其中,约10%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目录》。青藏高原是我国特有分布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形成藏药资源特色的生物生态学原因;加强这些藏医药用特有种的研究对于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该研究从四川、青海、甘肃、西藏、云南和陕西六省桃儿七分布较多的区域进行实地采样116份桃儿七样品,并测定鬼臼毒素含量,再利用测得的鬼臼毒素数据和桃儿七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对桃儿七进行中药区划研究.采用偏相关分析和最大信息熵模型2种方法对鬼臼毒素含量和桃儿七生境适宜度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出最适宜桃儿七生长的地形因子.研究结果如下:桃儿七鬼臼毒素含量与海拔相关性最大(偏相关系数为-0.120),与坡度、坡向联系不大(偏相关系数-0.094,-0.039).桃儿七在海拔为2 800~3 600 m,坡向为北、东北、西北,坡度在12° ~65°的地区时,桃儿七生境适宜度较高,较适合桃儿七的野生引种和人工栽培.研究表明,桃儿七地形因子对桃儿七适生区域有一定影响,与鬼臼毒素含量影响不.该文分析结果对桃儿七区划布局和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但由于该文只是从桃儿七的地形因子对桃儿七的生境适宜度进行分析,而影响桃儿七生境适宜度和鬼臼毒素含量的生态因子较多,因此在对桃儿七资源进行实际开发与保护时,应结合其他气候、土壤因子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4.
对藏医学中药用唇形科植物的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唇形科植物共有21属71种(含变种),涉及44个药材品种,其中与中药交叉使用的品种7个,约占9.9%;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药材品种19个,约占43%;涉及的其原植物有27种,约占38%.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称和藏文音译汉文名称用字以及其原植物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少数几种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比较完善的标准规定外,而在《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及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品种仅有性状、显微或理化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通过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药学研究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其原规范、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是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45.
药师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 ,往往需要查阅国内、外大量的科技文献 ,以掌握最新的药物信息。笔者根据自身长期的工作体会 ,对药学文献检索作一简要概述 ,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工作提供一点切实的帮助。文献检索 [1],按加工深度分为题录检索、文摘检索、全文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 ;按检索的设备分为手工检索和机械检索 ,机械检索又可分为脱机检索、联机检索、联网检索、光盘检索等。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 (catalogue)、索引 (index)、文摘(abstract)3种类型。检索途径按文献的外表特征分为著者途径(authori…  相似文献   
46.
藏药椭圆叶花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草考证、资源、栽培、化学成分、质控方法、药效与安全性等方面对藏药椭圆叶花锚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itica D.Don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为藏药蒂达中"铁蒂"的原植物之一.其在保肝、治疗肝胆疾病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讪酮类化合物和齐墩果酸,具有开发成有效部位制剂的良好前景.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标准,促进人工种植的研究,以满足产业化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47.
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杂赤”又称“杂赤确”“杂赤巴帽卡”等,产于四川、西藏等地,是一种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藏药。通过梳理查阅有关文献与标准发现,“杂赤”可以按正品、副品(替代品)和类同品分类,也可以按黑、白品种分类。其基原包含菊科12属约30种植物,涉及风毛菊属、苦荬菜属、小苦荬属及岩参属植物,各属植物功能主治基本相同。“杂赤”的品种整理、质量比较、药用历史和现状总结能够为“杂赤”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新型肿瘤热疗系统60C才能使肿瘤分解,并被组织吸收,但是现在的热疗技术只能使肿瘤的温度达到44C,为此需要进行几个疗程的治疗。日本东芝公司研制成一种新型肿瘤热疗系统,能把来自转换器的高密度超声波集中到肿瘤,使其在几秒钟内温度就达到70oC以上。然后利...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藏药灰枝紫菀的性状及显微特征,为其生药学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研究藏药灰枝紫菀的生药学特性。结果:灰枝紫菀茎多分枝,帚状,皮灰褐色,撕裂,嫩枝纤细,被密短糙毛或柔毛。叶上表面被短糙毛,下表面被柔毛。头状花序在枝端密集成伞房状或单生;花序梗细,长1~2.5 cm,有疏生的苞叶。灰枝紫菀根皮层宽广,可见众多石细胞,皮层内侧可见4~6个分泌道。茎横切面呈圆形,外被角质层,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叶上、下表皮均有腺毛,厚角组织1~2层,栅栏组织紧密分布,气孔不定式,3~4个保卫细胞。粉末黄棕色。腺毛和非腺毛较多。冠毛为多裂性分枝状,各分枝为单细胞,花粉粒黄色,具3孔沟,表面具尖刺状雕纹,石细胞单个散在,呈类方形,层纹及孔沟较明显,无色。可见花冠裂片表面具棒槌状突起。导管多为网状纹理和螺纹导管。偶见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结论:灰枝紫菀干燥药材性状特征,根、茎、叶横切面和叶表面显微特征,以及全草粉末显微特征均可显示其独特鲜明的生药学特性,以性状特征和全草粉末特征最为突出,为灰枝紫菀的生药学鉴定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揭示栽培黄连Coptis chinensis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以24个不同来源地的栽培黄连群体为试材,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遗传系统树。结果36对引物共得到27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20条呈现多态性,占43.48%,从DNA分子水平显示出供试种质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877 0~0.951 9。聚类结果显示栽培黄连群体遗传关系与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仅在小分支中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结论栽培黄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显示遗传背景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