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金鸣 《中国药房》2010,(47):4489-4491
目的:改进香砂理中丸的质量标准。方法:显微鉴别方中党参、干姜、白术、砂仁和甘草;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白术、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结果:显微鉴别法、TLC法图片清晰、专属性强;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进样量分别在0.02~0.99、0.04~1.80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5%、99.34%,RSD分别为1.47%、3.24%(n均为6)。结论:本试验完善了香砂理中丸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2.
韩立  金鸣 《中药材》1998,21(1):43-46
本文就阳起石、阴起石(包括混淆品)的辨识及其混淆的原因与两药材基源的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苗族药物的类别和命名方法。方法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常用的 718种药物名称为分析研究对象 ,以《苗汉词典·黔东方言》为语音及书写标准 ,用汉语释义 ,进行苗族药物命名的研究。结果 :苗族药物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古生物药 ,植物药可分为 :“菜”类、“果”类、“树”类、“药”类等 ;苗族依据药物的形态或器官或其他相关的特征给药物命名 ,命名方法有 3种 :1、“苗语名词“Jab” +特征性词或词组”构成完整苗族药名 ,2、“类别词或药用部位名称词 +特征性词或词组”构成完整苗族药名 ,3、“物质名称词 +特征性词或词组”构成完整苗族药名。结论 :苗族药物命名的特点是 :“药物名称具体、生动、易懂、易记 ,很适宜以语言方式传承” ,具有显著的苗族医药文化特色 ,分析研究结果反映了苗族药物命名方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4.
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制备红花黄色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制备红花有效部位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及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的方法。方法 室温水提减压浓缩所得红花水提液上D-4020型非极性大孔树脂柱,水洗脱糖类等杂质,以30%和10%乙醇洗脱分别得SY和HSYA;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析水洗脱除糖过程中SY和HSYA的损失率及醇洗脱SY和HSYA的回收率。结果 聚酰胺薄膜色谱结果显示SY和HSYA洗脱液分别可见4~5个和1个黄色荧光斑点。HPLC分析结果表明,两洗脱液中所含SY和HSYA纯度分别为92.4%和83.0%。在水洗除杂质和稀醇洗脱过程中,损失率和回收率分别为SY:7.5%和80.6%,HSYA:1.64%和77.3%。结论 本法适于大规模制备SY和HSYA。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催化裂化(FCC)油浆在热转化过程中生成高含量中间相沥青的规律。采用程序升温、多管井式坩埚炉进行热转化反应,通过族组成分析、光学显微镜、核磁共振、以及元素分析研究了FCC油浆热转化过程中中间相沥青的形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即微晶形成、微晶生长及中间相小球融并,前2个阶段是缓慢过程,后1个阶段是快速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溶物的浓度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
韩立  金鸣 《中草药》1998,(3):209-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简称《中国药典》)1995年版为建国以来的第六版药典。本版药典的颁布为形成以国家药典为主体的标准结构跨进了一步,并有许多改进和提高。笔者在学习《中国药典》1995年版~部过程中,认为部分动物药材拉丁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提出如下商榷意见。l关于拉丁名的问题(按药典页码顺序)1.1第67页收载的水蛙,为水蛙科动物蚂蝗Whit-man。ap。g。Whltman、水蛙H。rudoumpon。caWhitman或柳叶蚂蝗Wb。tmaniaac。nulataWhit-man的干燥体,拉丁名用HIRUDO。Hirudo一词,系拉丁语“水蛙”,又为环节动物门的水…  相似文献   
87.
臂丛神经阻滞为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其优点为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便于术中管理,适于基层应用。如何提高其麻醉效果和防止并发症是临床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臂丛阻滞有多种途径,目前最常用的有肌间沟法、锁骨上法、腋入法,且各有其优缺点。肌间沟法神经表浅,用药量少,但有时尺侧麻醉不全。  相似文献   
88.
Bier 在1908年首先提出了肢体局部静脉内麻醉,但当时未被重视,直到六十年代初,一些外科医生和麻醉师将 Bier's 法作了部分改进,并推广应用于临床,不久,这种方法就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在肢体手术麻醉中应用简单、安全、有效,故深受多数医生和患者的赏识。然而在国内,至今还很少见到应用这种麻醉法的报道。我院烧伤科自1981年9月开始至今已在40例次烧伤肢体手术中应用这种局部静脉内麻醉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麻醉方法我们选择需切削痂、取皮或小整形等简单肢体手术的患者为麻醉对象。此法对年老体弱或有肺疾患的病人更为合适,但对小儿或不合作的患者应慎重。所有病人均需除外局部麻醉药的过敏史。  相似文献   
89.
全美中医药学会特邀11位专家展开了中药在海外发展方向的访谈。中药在美国的发展受到立法、公众、文化、教育、医学、机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沈晓雄认为中药在海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强调了临床科研对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的重要性。王德辉认为中药使用必须遵循医学章法。赵软金认为中药在美国的推广可以从群众开始,在群众中推广中医药的疗效。中药不需要争取药物的地位,食物补充剂就是当前的一种理想形式。王德辉认为中药应该归到自然药物类。马寿椿认为在美国中医不属于医学以及中药不属于药的状态各有利弊。闻集普提出中药的归类必须"名""实"相符,中药使用必须"权""责"结合,是中药独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新归类。田海河认为中药立法势在必行,利多于弊,但柳江华认为目前中药独立立法不现实。赵中振认为中药的毒性是一个特有的、相对的概念,复方和炮制是中药临床安全用药的保障。赵软金认为中药毒副作用都是来源于使用不当。焦望义认为应加强中药的正规和公众教育,促进中药进入医院。闻集普认为可采取药随针进入医院的策略。对于美国接受中药的战略,田海河认为公众宣传是要务,柳江华认为中药的作用机理是重点,赵中振认为中药的推广可以通过以针带灸、以灸带药。赵中振认为中药质量要依靠标准、法制和监管;柳江华认为中药质量需要中药行业的自律和自我监管。赵中振强调了中药教育的重要性,且教育面向的人员范围应当扩大;金鸣提倡中药教育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处方用药,同时关注中药使用的安全性;焦望义提倡药物园的实地教育,强调了中药、方剂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0.
本文研究了红花总黄素(SY) 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A),模型动物对照组(B) ,模型动物大剂量(C) ,中剂量(D) ,低剂量(E) 药物组共五组(n = 12) 。A,B组腹注NS,C,D,E组腹腔注射SY;30min 后,各组尾静脉注射伊文斯蓝;尾注后30min,A组腿部肌肉注射NS,B,C,D,E组肌注PAF造模;肌注30min 后处死小鼠。提取腿部肌肉中的染料,测定提取液620nm 的吸收度反映毛细血管通透性。比色结果:A 组0-080 ±0-045 ,B组0-456 ±0-156( 与A组比较,P< 0-01) ,C 组(100mg/kg SY)0-222 ±0-071 ,D 组(70mg/kg SY)0-322 ±0-135 ,E 组(50mg/kg SY)0-342 ±0-129 ,(C,D,E,组与B 组比较依次为,P< 0-01 ,0-05 ,0-05) ,提示SY 具有明显抑制PAF诱发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着SY 剂量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