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老年肝胆管结石、肝胆管残余结石的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负担。密切观察T管,严防滑脱,注意引流通畅和引流物的量及性质,正确掌握拔管指证。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可能的并发症。结果痊愈率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5%。结论加强老年肝胆管结石及残余结石患者纤维胆道镜取石的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康复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临床主要采用综合对症支持、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中药多途径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检索策略: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和万方数据。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截止至2012年2月29目。纳入标准:纳入比较中药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或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与西医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提取与分析: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1进行资料分析。结局的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或均数差,均以效应值和95%置信区间表示。结果:共纳入45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4449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在总有效率及降低病死率方面,口服中药、中药灌肠、中医综合治疗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或血浆置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室指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改善凝血功能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方面两者未见显著差异;中药口服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或血浆置换在促进自蛋白合成、改善低蛋白血症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中药灌肠对血浆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试验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灌肠后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而对照组主要表现在血浆置换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具有促进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文发表的临床试验质量较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优效性尚缺乏有力的证据。今后仍然需要按照国际标准,开展设计严谨、实施规范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中药制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的比率呈增高趋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造成瀑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故充分认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对提高诊疗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综合治疗+扶正解毒消积方加减)和西医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情况以及实体瘤疗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于西医治疗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实体瘤缓解率(33.33%)和稳定率(87.88%)均高于西医治疗组的17.24%和62.68%(P0.05)。两组治疗后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生存率为97.1%,西医治疗组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能够控制原发性肝癌的复发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含牙囊肿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牙源性囊肿之一、好发于下颌后牙等区域,一般无对称性。我们曾遇一例发生在双侧上颌窦内的含牙囊肿,且患者具有生长发育过速的特点,复习文献,均未见有上颌窦内对称含齿囊肿的报告。现将病历简单报告如下:患者:张×女 10岁中学生住院号868517,因近月来左面部明显肿胀,前来我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湿、热、瘀、虚四种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32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辨别其所属证候要素,分析湿、热、瘀、虚与病理学结果显示≥G2、≥S2、≥G2S2的关系。结果证候要素以湿或热为主的患者肝脏病理一般无显著性肝脏炎症[所占比例分别为79. 35%(73/92),81. 36%(48/59)],和无显著性肝纤维化[所占比例分别为83. 70%(77/92),84. 75%(50/59)];证候要素瘀和虚与湿、热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以瘀或虚为主要证候要素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较湿或热为主要证候要素者严重。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引起急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约有4亿人感染HBV,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每年约有100万人[1-2]。因此,如何有效防治HBV感染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Thursz等[3]研究发现HBV感染的不同疾病过程和临床结果主要与宿主、病毒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宿主因素所包含的宿主遗传易感性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术期整体护理体会。方法对局麻下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3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予以术前心理护理、充分准备和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疼痛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出院教育等整体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患者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腹股沟区异物感2例,阴囊水肿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切口感染、尿潴留、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其间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对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围术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麻醉风险,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肝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发现肝内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Kupffer细胞主要通过受体介导及细胞因子表达和分型变化影响纤维化形成;分泌促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或促纤维降解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等,导致Kupffer细胞在不同纤维化阶段发挥不同的调节肝纤维化的作用,本文综述Kupffer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双向调节作用,以期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终末期肝病临床病死率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重要难题。患者多由于肝脏储备功能、疾病病因、肝脏肿瘤等因素而导致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因此,真实、客观地判断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病情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