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8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随着人类生命的延长 ,缺血性卒中的比例还会上升。目前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很多 ,疗效不尽相同。本文采用安徽合肥兆科生产的降纤酶静脉滴注治疗缺血性卒中 38例 ,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脑梗死患者 ,男 2 0例 ,女 1 8例 ,年龄 4 5~ 74岁 ,平均 ( 58.3± 1 2 .0 )岁 ,既往有高血压史 2 4例 ,糖尿病史 9例 ,冠心病史 1 0例。入选条件 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 ,神经功能评分大于 8分者 ,经头部CT检查证实 ,除外昏迷、出血史及出血倾向、消化道…  相似文献   
832.
太行山猕猴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南坡中条山南端,是我国黄河以北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猕猴自然分布种群。在形态、行为、遗传、食性、骨学方面均具有其特殊性。踝关节的距骨作为最坚固的骨骼之一,在国内有关该部位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主要对太行山猕猴距骨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找出两性间差异较大的变量,建立判别函数,为太行山猕猴的基础研究和生物学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833.
地塞米松对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内TLR4和TLR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虹  钟琦  薛峰  郑捷 《现代免疫学》2003,23(2):91-94
为观察小鼠脾巨噬细胞内的TLR4和TLR2在脂多糖 (LPS )刺激后 ,地塞米松 (Dx )对其表达量的影响 ,在向BALB/c小鼠腹腔内注射LPS和Dx后采用贴壁法分离小鼠脾巨噬细胞 ,通过半定量RT PCR方法测定了TLR4和TLR2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①LPS刺激后 ,小鼠脾巨噬细胞内TLR4mRNA显著上调 (吸光度比为 0 11) ,TLR2上调不明显 (吸光度比为0 0 0 8) ;②预先注射不同剂量Dx ,分别为 0 1mg/kg、 1mg/kg、 10mg/kg ,再用LPS刺激小鼠。注射了Dx后巨噬细胞TLR4mRNA表达量较单纯注射LPS的小鼠显著降低 (吸光度比分别为 0 0 93、 0 0 5 0和 0 0 14 ) ;但TLR2mRNA表达量随着Dx使用剂量增加而增加 (吸光度比分别为 0 0 5 4、 0 0 80和 0 16 1)。该项研究表明TLR4是参与LPS引起炎症反应的主要Toll样受体 ,而TLR2不起主要作用 ;Dx对LPS刺激后TLR 4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而对TLR2mRNA的表达有增强作用 ;Dx抑制LPS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TL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34.
世界银行贷款新疆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项目)工作于1992年开始实施,截止到2005年底共14年.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疆结防专业人员的艰苦努力,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全疆结核病人痰菌阴转率和治愈率都有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现就新疆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14年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35.
【摘要】〓目的〓对金属-聚乙烯(MOP)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的界面磨损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03年5月到2008年11月期间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HA患者资料研究,共获得完整病例资料84例(88髋),按年龄及活动量分为两组:年龄<50岁和活动量大病例组(A组)和年龄≥50岁和活动量小病例组(B组)。全髋假体为钻铬钼合金-高分子聚乙烯全髋假体,临床疗效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随访和对比研究,影像学进行内衬磨损率及骨溶解测量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取的至少5年的完整随访资料,其中A组有3例3髋(7.7%)因假体松动而最终行翻修手术,而B组资料中无任何翻修病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骨折、感染、深静脉血栓(DVT)等常见并发症。A组Harris评分由术前34.13±6.28改善至手术后91.35±2.68,B组35.51±5.32改善至90.05±2.47;影像学观察,A组内衬磨损率为每年0.19±0.24 mm,B组为每年0.09±0.13 mm,两组中MOP内衬磨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OP全部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溶解,B组MOP骨溶解的发生率为63.16%,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小于50岁和活动量大的患者,MOP假体的内衬磨损、骨溶解及影像学松动率均明显高于年龄≥50岁和活动量小的病例组,因此,对于年轻患者使用MOP假体应慎重,而对于老年病人和低活动需求的病人行THA时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36.
<正>椎间融合术是临床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有效维持椎间隙的高度,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柱的进一步滑脱,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3年2月至2013年1月腰椎滑脱症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6076〔平均(67.8±4.4)〕岁,病程176〔平均(67.8±4.4)〕岁,病程124年,平均(8.9±5.5)年。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的腰背疼痛,其中26例伴有间歇性跛行,20例伴有一侧或双侧神经根痛症状,2例伴有马尾综合征。按照Meyerding分型,Ⅰ°滑  相似文献   
837.
高峰  马树民  薛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73-3275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肝胆结石手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肝胆结石手术的原因将其分为三组:肝内胆管结石组即A组(100例)、胆囊结石组即B组(30例)、胆总管结石组即C组(20例)。分析各组再次手术的原因。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中,肝胆结石再发患者98例(65.3%),胆总管囊肿和Caroli病35例(23.3%),胆肠吻合口狭窄17例(11.3%);A组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0%,明显高于B组的13.3%和C组的15.0%(χ2=9.32、5.88,均P<0.05);A组二次手术后结石以及炎症5年内复发率为32.0%,明显高于B组的6.7%和C组的10.0%(χ2=7.67、3.97,均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类型,且肝胆结石再发是其进行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应在术前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类型结石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预防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减少二次手术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38.
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4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可通过抑制或阻断FOXP3表达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3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外科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2月-200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治疗后3,5年生存率较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无梗阻性黄疽症状,N分期,AJCC分期,T分期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较低,维吾尔族患者其预后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黄疸(OR=2.736,95%CI=1.721~3.291),肿瘤分化程度(OR=1.726,95%CI=1.328~2.938),AJCC分期(OR=1.372,95%CI=0.827~2.192,处理方式(OR=1.382,95%CI=0.763~2.328),民族(OR=1.382,95%CI=0.872~4.382)是影响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胆囊癌外科诊疗其预后较差,其与黄疸、肿瘤分化程度、AJCC分期、处理方式和民族有关.  相似文献   
840.
目的:研究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301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50例,女151例,中位年龄8(0.17-17)岁。新诊断ITP 110例(36.5%),持续性ITP 92例(30.6%),慢性ITP 99例(32.9%)。中位随访时间41.92(1.07-74.03)个月。截至随访终点(2019年10月),202例新诊断/持续性ITP患儿中,79例(59例新诊断ITP,20例持续性ITP)在初诊后1年内获得缓解,缓解率39.3%;122例(50例新诊断ITP,72例持续性ITP)进展为慢性ITP,慢性化率60.7%;1例行脾切除。99例慢性ITP患儿中,5例行脾切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隐匿起病(OR=3.754,95%CI:1.882-7.488,P=0.000)增加疾病慢性化风险,而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OR=0.446,95%CI:0.224-0.888,P=0.021)降低慢性化风险,抗体类型的亚组分析无差异(P=0.305)。新诊断和持续性ITP仅接受一线治疗的患儿,单独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P=0.028,0.028),而单独应用IVIG与IVIG联合激素比较疗效无差异(P=0.086)。结论:儿童ITP隐匿起病慢性化风险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降低慢性化风险。儿童新诊断和持续性ITP的一线治疗,单独应用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